山西省某知名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328906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某知名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艺术班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绛二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艺术班)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第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当谈起战争话题,总有人觉得推崇谦谦君子的中国文化缺少铁血霸气的一面。从史实上看,中华文明崛起于中原农耕地带,四面受攻。特别是北方毗邻草原游牧民族,战争频仍。相对于扛锄牵牛、单独劳作的农耕民族而言,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就是骑马射猎、团队合作,有巨大的天然军事优势。然而,从黄帝北逐荤粥开始,历经夏、商、周、秦,直到汉武帝、唐太宗分别击败匈奴、突厥,中原文明始终经受住了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不断发展壮大。显然,谦谦

2、君子也绝非任人宰割的懦弱者。那么,中国文化对战争有什么看法呢?第一,不推崇战争。中国文化爱好和平。孔子说,“仁者,爱人”。以爱护别人为己任的仁者,当然不会热衷于剥夺别人的生命。汉传佛教强调“慈悲为怀”,主张吃素,连动物的生命都不愿剥夺,遑论战争。老子关于战争的论述更充分。他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武器、战争都是不祥之物,也非君子所喜欢的,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会用它;“若美之,是乐杀人”如果喜欢武器、推崇战争,就是以杀人为乐;“夫乐杀者,不可得意于天下”以杀人为乐的人,不可能真正得到天下人的认可。第二,不惧怕战争。中国文化重视精神,追求正义,有重义轻死的一面。比如,孔子说过“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玄奘说过“宁可就西而死,岂东归而生”,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体现在战争上,就是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一般的征服者战争,能胜则愿战,不胜则愿降;必胜则必战,必败则必降。而中国文化更推崇的是:无关正义,必胜亦不战不打不正义的战争,不欺凌弱小;正义所在,必败亦必战即便敌强我弱、明知必败,也会勇于亮剑、绝不屈服,甘愿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自恃武力强大而敢于言战,不是真正的勇敢;重义轻死,明知必败亦必战,才是真正的勇敢。这也是中华文明不灭的关键之一。第三,战争胜负的根本是民心。虽然不推崇战争,但中国文化对战争的研究非常深入。决

4、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是什么?中国文化很早就对此做出明确论述民心。尚书泰誓说,商纣王“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商纣王虽有亿万臣民,但人人离心离德;周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周武王虽只有三千臣民,却众人一心,因此周武王就有能力战胜商纣王。孙子兵法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包括道、天、地、将、法五方面。其中,道是居于首位的决定要素。道是什么呢?就是得民心。“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也就是说执政者能让老百姓与自己同心同德、同生共死,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首要条件。(摘编自文运不推崇也不惧怕,胜负根本在民心浅谈中国文化对战争的看法)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以

5、骑马射猎、团队协作为生活常态的游牧民族,与耕地种田、个体劳作的农耕民族相比,自然具有明显的军事优势。B. 中华文明在中原农耕地带崛起之后,经受住了北方强悍游牧民族长时间的军事压迫以及战争的考验,一步步地发展壮大。C. “仁者爱人”、“慈悲为怀”及“兵者,不祥之器”,儒、释、道三家直接表达对战争看法的言论,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战争观。D. 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有为追求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基因,体现在战争上,就是为了正义的事业不畏强敌、不怕牺牲。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推崇谦谦君子的民族心理,决定了中国文化奉行的是不推崇战争的理念,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曾经任人宰割的历

6、史根源。B. 中华民族为追求正义,明知必败亦勇敢应战,这种“重义轻死”的精神传统,成为了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一个关键因素。C. 不推崇战争,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对于战争缺乏研究,如尚书泰誓就有民心向背与战争胜负关系的相关表述。D. 孙子兵法将得民心为内涵的“道”放在决定战争胜负诸因素之首,这是本民族“胜负根本在民心”战争观的有力证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黄帝北逐荤粥,汉武帝、唐太宗分别击败匈奴、突厥,表明军事优势并非只由兵士的军事技能、武器装备所决定。B. 中华民族反对一切战争,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惧怕战争,只是本民族不好战尚武,不以战争杀伐为乐。C.

7、中华民族重义轻死的文化人格,演化为中华儿女面对战争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呈现出不恃强凌弱的民族品格。D. 中国文化推崇“正义所在,必败亦必战”的理念,宣扬“舍生取义”的精神,说明相较于战争结果,中华民族更看重战争的正义性。二、古文阅读(4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20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

9、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范增数

10、目项王”的“目”相同的一项是( )(3分)常以身翼蔽沛公 吾得兄事之 沛公欲王关中刑人如恐不胜 越国以鄙远 沛公军霸上A. B. C. D.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B.C. D. 6.下列句中“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3分)例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A.沛公默然 B.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C.沛公然其计,从之 D.使之然也7.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等一番话,表面上是抨击秦王,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指责项王。B.樊哙有的话同前文所写刘邦与项伯的对话几乎完全一样,这表明刘邦方面上下一致,同心协力。

11、C.樊哙引怀王与诸将相约的话,意在提醒项羽,应该当王的是刘邦,而不是你项羽。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8.翻译下列句子:(8分)(1)不然,籍何以至此?译文:_(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译文: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太宗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曰:“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 9对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

12、误的一项是( ) (3分)A会杀此田舍汉 会:应该 B安敢不贺 安:怎么 C每廷争辱我 辱:辱骂 D故魏征得直言 故:所以 10下列句子与“皇后何为若是?”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谁触忤陛下?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D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每廷争辱我”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烛之武退秦师 B沛公欲王关中 C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D渔人甚异之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皇后何为若是? 译文:_ (2)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译文:_ (三)默写(6分)13. (1)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13、;_,所宜深慎。(2)大行不顾细谨,_。 (3)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_ ,不仁;失其所与,_ ,不知;_ ,不武。三、现代文阅读(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3分)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14、这一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3分)A举例论证 B举例和比喻论证 C举例和类比论证 D比喻论证15、本段文字批判了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他们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