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832860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的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到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想象的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想象丰富,流传广泛的古诗。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而故事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的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进入古诗意境。老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过程中自悟自得。【教学目标】1、学会“

2、乞、巧、霄、渡”等四个生字。2、能有节奏、有韵律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4、增强语言文字学习的兴趣,培养美好情操。【教学重难点】深入情境,富于节奏、有韵律的朗读,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乞巧是本诗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一、民间故事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民间故事的图片,想看吗?你们如果知道,就大声喊出他的名字。师:看来同学们了解不少民间故事呀,今天咱们要学的古诗就和牛郎织女有关。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诗的课堂,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上课!一、直接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29课古诗

3、两首,走进乞巧。请拿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乞巧。(一撇一横要舒展,横折弯钩要牢记)二、解诗题,知作者。1师:让我们齐读课题乞巧,当“乞”这个字单独读的时候,读作三声,但是和同样是三声的“巧”一起读的时候,就要变调成二声,读作:乞巧这就是:变调规律师:让我们再读课题乞巧。3解诗题师:乞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特别传神,请仔细观察,你想到了什么?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乞的意思向人讨,乞求,有些汉字我们可以观其形知其意,这是理解字意的一个好方法。师:那谁来说说诗题乞巧是什么意思呢?(生答)4、知作者师:这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的著名诗篇,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杰。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

4、吗?乞巧是林杰在八岁时写下的,让我们一起跟随林杰走进热闹的乞巧节。请大家打开课本,大声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自己读自己的,这样才能读出独特的味道。开始吧。2师:谁能展示一下?3、师:老师把课文中的文字,变成了能看得见的图画,能听见的声音,你想听吗?(贝瓦儿歌:乞巧)师:这位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生:节奏、停顿和轻重音等师:是的,这样我们也能读出诗的韵味来。试着读一读。谁来读?你读出了诗的节奏。你读的韵味十足。师:古诗中的“霄、桥、条”都是押的ao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韵律美。读4.师生合作,分句读。师:同学们,你们读的真好,现在老师都

5、想读了,(课件变色)老师来读诗题和红色的字,你们读后面蓝色的字。师:同学们,你们读的真好。反复诵读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四、解诗意,入诗境(第一句诗)1、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在这句诗中,有两个字,长得就像双胞胎,是哪两个?(课件)2看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今宵碧霄师:在七夕这个夜晚,你仰望天空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想象一下。生:月朗星稀、繁星点点、银河,-3师:原来在这七个字中藏着这样的一片碧海青天,藏着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ppt多幅图联播)师: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藏着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读第一句)(第二句诗)1、师:在这浩瀚的夜空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生:(

6、牵牛和织女星)师:关于牛郎星和织女星,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出示图片)(师开头学生讲故事)生:织女下凡游玩,爱上了牛郎,和他结婚生了两个孩子。后来被王母娘娘发现了,她强行把织女带走。牛郎带着孩子去追,王母娘娘拔下金簪划出一条银河,将牛郎织女隔在两岸。后来,喜鹊搭了一座鹊桥,帮助他们相见。王母娘娘没法子,就让他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鹊桥相会。(配乐)师:这个美丽的传说陪老师度过了童年。每逢七夕,老师都会坐到院中,仰望星空,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夜空,你会想到什么?生:牛郎织女会不会相见呀?生:他们会不会在鹊桥相会呀?师:你希望他们会怎么样?师:林杰和我们大家一样,也希望他们能在鹊桥相会,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读“牵牛织女渡河桥。”师:是呀,历经磨难终于相聚,我们都替他们高兴。谁再来读?生:读师:高兴劲再浓些,生:再读(同一个人)师:(引读一二句)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这一天,那是多么开心的时刻,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