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语”二字的内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8328569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论语”二字的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论语”二字的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论语”二字的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论语”二字的内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论语”二字的内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论语”二字的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论语”二字的内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论语”二字的内涵导语:论语为我们人们所熟知。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论语,学习其中的某些重要的篇章。论语也逐渐的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了。例如,当我们对一件事情忍无可忍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拍案而起,大呼,是可忍孰不可忍!当我们面对时光的流逝的时候,我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感慨:逝者如斯夫!论语中的诸多内容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可见论语这部书对我们的影响之深。论语是一部儒家的典型著作,历来对论语研究的著作可谓是洋洋大观,近来,北师大的于丹专家在百家讲坛曾为我们讲述论语心得,更在我们国人中掀起了一股学论语的热潮。但是,在后人对论语的研究之中,关注更多的是论语的文本内容,而对论语的书名,对

2、论语两个字的内涵关注的相对较少。我们的孔夫子曾经这样说:必也正名也夫,名不正则言不顺。由此我们可以懂得,孔子对事物的名的注重,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从论语的书名入手,来谈一谈论语这两个字的内涵,让我们看一看论语的书名对我们解读论语的文本内容有哪些启示作用呢?授课内容:对“论语”两字内涵的解释,重点重要在于“论”字,“论”字如何解释是我们理解“论语”二字的核心,由于,“语”并不难理解,“语”笼统来讲就是言语,话语。我们都懂得,论语的文本内容重要是某些问答,是某些谈话的内容,而给于我们以启示的重要的道理就是隐含在这看似随意的问答之中。论语也是国内最早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因此,将“语”解释为言语、话语是

3、没有问题的。好,下面我们一起来重点讨论一下“论语”二字中的“论”字的内涵。把握住了“论语”二字中“论”字的内涵,我们就不难理解“论语”二字。我总结归纳了一下,对“论”字的解释历来重要存在着两大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方面我们来看第一种解释:将“论”字解释为“规则、伦理、天道”。那么,为什么要这样解释,究竟这种解释与否具有合理性呢?我们一起来作一番考证。我先写这样几种字,仑、伦、沦、轮,请人们来看看这些字有哪些共同之处呢?我们不难看出,后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并且她们的声旁都是“仑”字。那么,我要接着问了,除此之外,这些字尚有无共同之处呢?例如说,她们在字的意义方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东汉学者许慎在她的说

4、文解字中曾对这些字的意义有过阐明 ,那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字的含义。许慎说文解字释仑:仑,思也。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这样说“仑,理也,凡人之思必依其理,思与理义相似也。”她的这段注其实是告诉我们,思与理是有关联的。也就是说,“仑”中同样涉及着“条理、规则”的意思。那么“仑”做思,做理来讲是怎么来的呢?那我们懂得“仑”的繁体字写作“侖”,这个字的上半部分写作“”,是我们今天“集”字的古文写法,下半部分其实是“册”,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是字形讹变的成果,已经看不出“册”的形体来了。“册”就是简书。由此,把记载着众多的大事,道理的简书,简册集结起来就是“仑”。由此又引申为“理”,也就是泛指规则、条理

5、、天道。这里面有一种由字的本义产生引申义的过程。由以上我们可以懂得,“仑”具有规则、条理、天道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释伦:“伦,道也。”,礼记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唐代学者孔颖达曾对此句中的“伦”做过这样的解释:“伦,道也,言人所行之行皆同道理。”由此可见,“伦”也具有“规则、道理”的意思。其实,我们今天说的“伦理”中的“伦”就是指规则、条理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释沦:“沦,小波为沦。”也就是指水面上泛起的很小的波纹,水面上泛起的涟漪。释名、释水中有这样一句:沦,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水面上泛起的波纹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则的,是环环相套的。由此可见,

6、“沦”同样也可以引申为规则、条理之义。许慎说文解字释轮:轮,有辐曰轮。我们懂得,车轮的辐条的多少是有规则的,辐条的安装也是有条理的,由此可见“轮”字也可以引申为规矩、条理的意思。总结:通过上面我们“仑”字的分析,我们可以懂得这些字字义其实有相通之处的, “伦”指符合道的人类行为准则;“沦”是水纹呈规则地荡漾,“轮”是环绕车轴转动的一种机械。所有这些字的意义无不与规则、条理,也即道有关。讲到这里,或许会令人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是在讲“论语”二字中的“论”,为什么又扯到其她字上去了呢?我想,我尚有一种理论呈现给人们,那就是“右文说”,那么何谓右文说?“右文说”是北宋的文字学家王圣美提出的一种中文理

7、论,她觉得中文中的形声字,其右边的声旁,不仅表达读音,并且有表达意义的作用。具有相似声旁的形声字,它们的字义上必有相通之处。基于“右文说”中“声近义通”、“义存乎声”等原理,“论”字同样也涉及“规则、条理”等意义。可见,将“论语”的“论”字解释为“规则、伦理、天道”这种观点是合理的。故而,所谓论语,即指对论述大道、诠释人类行为规则的论述的记载。有诸多人将论语是儒家典型之一,特别注重伦理道德,将“论”解释为“伦理道德”,其实这样的解释是比较狭隘的,论语的内容更具有它的开放性。西汉的扬雄曾模拟论语写过一本书叫做法言,晋朝人陆喜曾写过一本书叫做言道,她曾经这样说:余不自量,感子云法言而作言道。我们可

8、以懂得,“法”就是规矩、准则、道理的意思。可见从论语到法言再到言道,其意义是相连贯的。也就是说,“论”就是“法”也即是“道”。“论”字涵义的第二种解释:将“论”字解释为“论纂”。这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解释,也是为大部分人所接受的观点。例如杨伯峻论语译注中便采用的是这种观点。这种观点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有关论语这部书形成的过程和方式。也就是说这部书的内容是通过编辑、整顿、讨论的言语。这种解释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与而论纂,故谓之论语。”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对“论语”

9、中的“论”字解释为“论纂”与否合理?也就是说我们来探讨一下“论纂”这种行为有无发生的也许,及其发生的背景。我们人们懂得,孔子是一位平民教育家,她曾明确的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她让教育更加平民化,她倡导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均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的学生众多,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许多不能接受教育的人也投到孔子的门下。孔子的学生与孔子的交流并不是都在同一时空同一场合下的进行的,这样也就导致了孔子的许多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不尽相似,有些言论或者你有我无,有些言论或者我有你无,也正是班固所说的“弟子各有所记”,这种状况是客观的存在着的。甚至有人说,孔子的弟子中有七十二贤人,那么就会有七十二种不同的论语

10、。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确认和证明“各有所记”之文本的真实性?这就需要孔子的弟子可以将自己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彼此互相印证,将各自所记录的言论编辑整顿,如果不能确认这一点,则论语作为一种文本的权威性就无法得以保障,从而也就无法产生“圣人之言”的“可畏”性影响。因此,孔子没后,其门人之间的互相“辑而论纂”是事实。“论纂”这一观点更注重的是论语的文本内容形成的方式和过程。结语:今天我们讲了论语两个字的内涵,有关论语有两大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将“论语”解释为“论述人生道理和我们的行为规则的言论,言语。”第二种将“论语”解释为“论纂而成的言语,言论”。我想,第一种观点体现的是论语的内容,第二种观点体现的是论语这部书形成的方式。侧重各不相似。论语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实这两种观点都在从不同的角度体现着论语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我想,我们可以将论语的名字做这样一种更为全面的解释,那就是,由论纂而成的论述人生道理和我们的行为规则的言论。“规则,伦理”体现的是论语的内在,而论纂体现的是论语的外在,我们的论语不是衣冠楚楚的,更不是道貌岸然的,文质彬彬方才是我们这部儒学典型论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