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整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8327355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整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现手法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示长安君 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好处及作用】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间接抒情:分为四种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借用典故1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例】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2、。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好处及作用】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诗人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例】小斋即事 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

3、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好处及作用】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3借古抒情,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例】华清宫 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

4、树长生。【好处及作用】深刻4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例】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好处及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2、描写手法(表现手法)衬托(反衬):突出另一事物【例】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好处及作用】是用一个或多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去突出

5、某一主要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起衬托作用的事物居于次要地位。其主要作用呢,就是突出主要事物或某个方面。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烘托:使对象鲜明突出【例】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没有一字写罗敷的本身的描写,表现了突出罗敷美貌.【好处及作用】是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在描写某一场境时所用的一些艺术手法,比如用一些阴森的句子去烘托某一恐怖场面。它起到强调渲染气氛的效果渲染: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例】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

6、泊东吴万里船。【好处及作用】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愤,深化主题。正侧结合:使对象更鲜明。白描:简练、不烘托、不渲染、不设喻、不修饰、刻画形象。【例】对孔乙己身世的介绍:“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作者抓住他“没有进学”、“不会营生”、“好喝懒做”的性格特点,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惨遭遇。有时,还可用白描手法描述人物对话与行动细节,以表现人物性格。【好处及作用】描手法运用于杂文,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于人物那些富于思想性格特征的言论

7、和行为的记述,在行文上一般表现为复述和引用,或简明的勾勒。动静结合: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例】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好处及作用】赋比兴:铺陈叙事为赋;先言他物以引起所用之辞为兴,在兴中又兼有比喻手法为“比兴”。【好处及作用】点面结合:点,可以着眼具体细节,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突出广泛的社会人生意义。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充分表现思想,抒发感情。虚实结合(联想想象):趣味、诗韵具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引发联想,意味无穷。【例】柳

8、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处及作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抑扬结合: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前后对照,设置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好处及作用】抑扬结合是很符合一个人从了解一件事情到对其作出思考的过程的。而且有抑有扬,这样可以让读者对事例形成比较完善的的判断与评价。*意象组合:名词与名词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直接拼合,省略连接

9、词语,剪辑组合,巧妙构成画面,营造独特意境。【好处及作用】*细节描写:真实、准确、传神、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例】茹志鹃的百合花(五年制中学高中课本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运用细节描写法两处写到了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前呼后应,把通讯员天真、纯朴、面临战争不紧张、热爱生活、爱好自然等品性活生生地写出来了。此外,通讯员肩上撕破大洞,新媳妇准备缝,通讯员不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牺牲的无比悲痛和深厚的军民鱼水之情【好处及作用】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 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色彩:色彩词丰富,画面感强,明丽

10、的色彩可以渲染传达愉快的感情,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例】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好处及作用】*观察角度:变换角度,全面立体【例】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好处及作用】*视觉听觉:色彩,画面,声音,动感,生机3、修辞手法排比:【好处及作用】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使感情更加浓烈;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其作用是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例】“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比喻:【好处及作用】化为,突出事物或景象的特点

11、、形象、鲜明、生动、传神、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更生动、形象、具体;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例】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拟人:【好处及作用】将物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和感情,使事物特色鲜明,更加别致而富有情韵,生动形象,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例】小鸟在枝头快乐地唱起了歌谣。对比:【好处及作用】两样事物,两相对照,特征各异,反差强烈,立场清楚,态度鲜明,爱憎褒贬强烈。【例】我是一个是认真负责任的人,但有时目的性太强。夸张:【好处及作用】使事物、景象特

12、征更加鲜明突出,强调某一特点,寄托浓烈情感,使想象奇特、浪漫、奔放。【例】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反复:【好处及作用】音韵回环之美;强调特点;强化感情。【例】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对偶:【好处及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能连集中,概括力强,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引用:【好处及作用】突出特点;增强文化渊源所带来的意味,扩开背景和深度;使语言生动传神(引用口语);便于巧妙含蓄委婉地抒发情感。【例】“我

13、在文章中引用李白的两句话。”*双关:【好处及作用】利用谐音关系,便于巧妙含蓄的抒发情感,意味深长。(表层与深层意思挖掘)【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借代:【好处及作用】化繁为简,典型精炼,强化特征,突出形象。【例】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例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通感:【好处及作用】以不同感官的感受突出事物和景象的特征,巧妙生动。【例】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反问:【好处及作用】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态度和感情。【例】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设问:【好处及作用】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使语句富于变化。【例】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顶针:【好处及作用】增强韵律节奏感,旋律优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跌宕起伏,便于抒情。【例】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4、表达方式(1)记叙(2)描写(3)说明(4)议论(5)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