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论文全方位超声测距系统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32652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论文全方位超声测距系统1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电子论文全方位超声测距系统1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电子论文全方位超声测距系统1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电子论文全方位超声测距系统1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电子论文全方位超声测距系统1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论文全方位超声测距系统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论文全方位超声测距系统1(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项目名称:全方位超声测距系统项目类别:电子设计组队方式:三人一组队长:张提升队员:张提升 李大乾 尹朝亮全方位超声测距系统作者:张提升 李大乾 尹朝亮指导老师:黄根春摘要: 本设计基于超声波测距原理,以单片机(AT89S52)+CPLD作为控制核心,采用渡越时间测量法测距,步进电机配合完成正反转等各种动作,实现了全方位超声测距。系统可在LCD上实时显示温度、距离和角度。本设计考虑到温度会对本系统测量的影响,根据超声波传播速度与温度的数学补偿公式,采取软件编程的方式予以科学合理的补偿,大大减少了温度变化对测量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另一方面,在实现计数功能的设计方面,我们用C

2、PLD芯片取代了单片机外围扩展硬件电路,提高了计数的稳定性、可靠性、精确度,从而提高了超声波往返时间t的测量精度,最终达到了提高测距精度的目的。步进电机采用四相八拍工作方式,步进0.9,相角测量也达到了很高的精度。关键字:超声波 CPLD 电动机 单片机 渡越时间测量法。注释:本设计技术是雷达原理的的缩影,是用来精密测量周围360度内的物体,并能准确判断方向,是对专业高科技技术的很好的学习和应用,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深造。它的意义是深远的。目录1. 系统设计411设计要求.4111 任务412 设计总体方案.4121设计思路和部分原理论证4(1)渡越时间测量法原理 4(2)超声波发射器原理5(3

3、)盲区及发、收时序6(4温度补偿6(5步进电机测相原理61.2.2方案论证与比较 10(1)控制方案10(2)距离测量10(3)超声波发送脉冲的产生.11硬件电路设计132.1超声波发送部分132.2回波接收及处理部分132.3步进电机部分152.4显示部分162.5 CPLD部分162.6电源部分163.硬件设计时的抗干扰技术.183.1 数字系统与模拟系统183.2电源的干扰与抑制193.3接地技术203.4隔离技术与屏蔽线的使用213.5滤波技术223.6常用芯片的抗干扰措施233.7自激振荡及其消除方法243.8运放参数测量介绍264.软件设计.294.1软件流程图.304.2程序列单

4、.315软件wave的使用方法.375.系统测试.685.1 测量仪器及型号.685.2 测试方法.695.3 测量数据695.4 实验误差分析.695.5结论70参考文献70附录 元器件清单71后续731系统设计1.1设计要求1.1.1 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超声波测距系统,实现全方位距离的实时测量。测量距离大于1米,并能测方向。精度小于1cm,盲区尽量小。1.2 设计总体方案1.2.1设计思路和部分原理论证整个系统由发射、接收、回波处理、系统控制、显示、电机控制和电源七个部分组成。发射部分的任务是将CPLD产生的40KHZ信号放大后提供给超声波换能器,由此将超声波发射出去;接收电路则接收由被测

5、物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然后经回波处理部分放大、滤波、整形、反相后形成宽脉冲触发信号对判决电路进行触发;系统控制电路的作用是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显示部分负责将距离、角度信息显示出来;电机部分则控制发射、接收换能器的动作,实现全方位扫描;电源为整个系统提供电源。框图如下:121图系统总体框图(1)渡越时间测量法原理检测从超声波发射器发出的超声波,经气体介质的传播到接收器的时间,即渡越时间。渡越时间与气体中的声速相乘,就是声波传输的距离。考虑实际情况,采用异地脉冲反射式来测距,即需测距离式声波传输距离的一半: 式中,为待测距离,为超声波的声速,为渡越时间。由下式计算测量误差 式中,为测距误差,

6、为声速,为时间测量误差,为声速误差。若要求测距误差小于0.01m,已知声速344m/s(20时),忽略声速误差,那么测量时间的误差: (6)显然,直接用秒表测时间是不现实的。因此,实现声波测距必须避开直接测量时间的方法,才能获得实用的测长精度。我们利用CPLD的脉冲计数的方法,间接测量时间,可以把声波的时间精度提高到所需的准确度,也就是把超声波往返时间转化为对计数脉冲个数N的测量,所以上式可写成 式中,S为等效标尺,为计数脉冲的频率,为声速,所以 在本系统中,计数脉冲的频率40MHz。(2)超声波发射器原理总体上讲超声波发生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使用电气方式产生超声波,一类是用机械方式产生超声

7、波。电气方式包括压电型,磁致伸缩型和电动型等;机械方式有加尔统笛、液哨和气流旋笛等。我们选用压电型。压电式超声波发生器实际上是利用压电晶体的谐振来工作的。超声波发生器内部有两个压电晶片和一个共振板,当它的两极外加脉冲信号,其频率等于压电晶片的固有振荡频率时,压电晶片将会发生共振,并带动共振板振动,便产生超声波。反之,如果两电极间未外加电压,当共振板接收到超声波时,将压迫压电晶片作振动,将机械能转换为电信号,这时它就成为超声波接收器了。经分析和大量实验表明,频率为40KHz左右的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效率最佳,同时为了处理方便,发射的超声波被调制成40KHz左右、具有一定间隔的调制脉冲波信号。(3

8、)盲区及发、收时序由于电声换能器的电气阻尼振荡和机械阻尼振动共同作用下,产生余振阻尼衰减信号,在换能器由发射状态转入接收状态后,首先接收到的信号是这种余振信号(绕射),在此信号衰减到足够小的时间内,换能器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与阻尼衰减信号叠加混淆,使电路鉴别不出真正的回波。在这段时间内收到的回波,系统应对其进行屏蔽,以免发生误判。这样就导致了盲区的产生。工作时序示意图如下: 其中a脉冲为发送端的置位脉冲,同时作为计时器的起始脉冲;b脉冲为虚假脉冲(由绕射产生,应避开);a 、b的时间间隔为盲区;c脉冲为接受端接收到的有效回波脉冲,用于停止计时器的计时。程序的主要任务就是检测a 、c脉冲,以启停计时

9、器的计时,进而得出时间,再由数据处理、修正单元计算出实际距离,然后供显示。(4) 温度补偿 声音在25空气中传播速度的理论值为344m/s,这个速度在0时降为334m/s。超声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和温度关系很大,为提高测距精度,我们必须要采取温度补偿措施,降低温度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声速和温度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m/s) 我们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 18B20测温,然后利用上式算出当前声速,从而得到精确的距离。(5)步进电机测相原理步进电机有两种基本的形式:可变磁阻型和混和型。步进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结合图1的结构示意图进行叙述。图1是一种四相可变磁阻型的步进电机结构示意图。这

10、种电机定子上有八个凸齿,每一个齿上有一个线圈。线圈绕组的连接方式,是对称齿上的两个线圈进行反相连接,如图中所示。八个齿构成四对,所以称为四相步进电机。它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当有一相绕组被激励时,磁通从正相齿,经过软铁芯的转子,并以最短的路径流向负相齿,而其他六个凸齿并无磁通。为使磁通路径最短,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转子被强迫移动,使最近的一对齿与被激励的一相对准。在图1(a)中A相是被激励,转子上大箭头所指向的那个齿,与正向的A齿对准。从这个位置再对B相进行激励,如图1中的(b),转子向反时针转过15。若是D相被激励,如图1中的(c),则转子为顺时针转过15。下一步是C相被激励。因为C相有两种可能

11、性:ABCD或ADCB。一种为反时针转动;另一种为顺时针转动。但每步都使转子转动15。电机步长(步距角)是步进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不同的应用场合,对步长大小的要求不同。改变控制绕组数(相数)或极数(转子齿数),可以改变步长的大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由下式计算:L360 PN式中:L为步长;P为相数;N为转子齿数。在图1中,步长为15,表示电机转一圈需要24步。混和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最流行的还是混和型的步进电机。但工作原理与图1所示的可变磁阻型同步电机相同。但结构上稍有不同。例如它的转子嵌有永磁铁。激励磁通平行于X轴。一般来说,这类电机具有四相绕组,有八个独立的引线终端,如

12、图2a所示。或者接成两个三端形式,如图2b所示。每相用双极性晶体管驱动,并且连接的极性要正确。图3所示的电路为四相混和型步进电机晶体管驱动电路的基本方式。它的驱动电压是固定的。表1列出了全部步进开关的逻辑时序。其中,用“ON”代表“1”,“OFF”代表“0”。四相混和型步进电机,有一特点很有用处。它可以用半步方式驱动。就是说,在某一时间,步进角仅前进一半。用单个混合或用双向开关即可实现,这种逻辑时序由表2列出。四相混和型步进电机,也能工作于比额定电压高的情况。这可以用串联电阻进行降压。因为1相和2相,3相和4相是不会同时工作的,所以每对仅一个降压电阻,串接在图3中的X和Y点之间。值得注意的是,电机步进为1234的顺序。在同一时间,有两相被激励。但是1相和2相,3相和4相绝对不能同时激励。由此上述原理即可设计出步进电机的驱动时序。我们选用四相步进电机,其中有四个电磁铁线圈,也就是有四相,每两个组成一组,如下图所示.对A相加脉冲时,在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