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8326162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肽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肽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肽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肽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肽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肽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肽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去的观点认为,蛋白质进入机体后,在消化道一系列消化酶的作用下,依次被分解为多肽、寡 肽,最终分解为游离氨基酸。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只能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进行。Cohnheim 在1901年发现了小肠黏膜具有肽酶活性;1953年Agor首先观察到肠道能完整地吸收转运双 苷肽;1960年,Smith和Neway通过试验证实了甘氨酸二肽(Gly-Gly)可以被完整地转运吸收, 从而为消化道可以吸收肽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随后的一些试验也证实了消化道可以完整吸收 小肽,但是由于对肽吸收的生理和营养意义认识不充分直至1970年前后,肽可以被完整吸收 也未成为被普遍接受的观念。1971年Adib喂饲小鼠双苷肽

2、后,用同位素示踪法在血浆中检测到了这些肽。1989年Webb 等的研究表明,蛋白质降解产物大部分是二或三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寡肽,它们们能以完整形 式被吸收进人循环系统。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在小肠存在一个寡肽吸收通道,并且1984年Ara 等在小肠黏膜上发现了小肽载体;1994年Fi等克隆了寡肽的型载体;19996年Adibi克隆了小 肠的型载体。随着寡肽的I型和型载体分别被克隆成功,寡肽能被完整吸收的观点才逐渐为人 们所接受。科学研究发现,蛋白质在肽形式下极具活性,小分子的二肽和三肽具有比单一氨基酸更易吸收的特点。它们们可不经消化被人体直接吸收,吸收率提22.5倍。外源性肽在消化道内直接进 入血

3、液只需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完成它的吸收利用程度几乎可达到100%。这表明 肽的生物效价和营养价值均比游离氨基酸要高。而且肽在微量的状态下就能作用大”。肽的消化吸收及转运由于唾液中不含有可以水解蛋白质和多肽中肽键的酶,故多肽的吸收自胃中开始,但主要在小 肠中进行。在胃中消化所需的酶为胃蛋白酶,它是由胃黏膜主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胃蛋白酶原 经胃酸激活而生成的。胃蛋白酶也能够激活胃蛋白酶原,从而使之转化为胃蛋白酶。该酶对 肽键作用的特异性较差,主要水解芳香族氨基酸、蛋氨酸及亮氨酸等残基组成的肽键。蛋白 质经胃蛋白酶作用后,主要分解成多肽及少量的游离氨基酸。食物在胃中停留较短时间后便进入小肠,因此在

4、胃中的消化很不完全。进入小肠后,多肽在胰 液及肠黏膜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酶及肽酶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水解为寡肽或者游离氨基酸。小肠中蛋白质和多肽的消化主要依靠胰酶来完成它们基本上可分为两类,即可以水解肽链内 部一些肽键的内肽酶(endopeptidase)和从肽链羧基末端逐个水解掉氨基酸残基的外肽酶(exopeptidase)。这些酶对不同氨基酸组成的肽键有一定的专一性。此外小肠黏膜细胞 的刷状缘及胞液中存在的一些寡肽酶(oligopeptidase),如氨基肽酶(aminopeptidase )等也可对 多肽的不完全水解产物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因此,小肠是多肽消化的主要部位。肽吸收的阻碍土消化道

5、;曰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广消化皆 呼肠、凋尾,结1柯化道板直豚肛管I大消化腺:大唾液腺、岫化腺膈肝小消化腺:胃腺、肠腺消化道对肽吸收的阻碍作用当肽和蛋白质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达到吸收细胞表面之前,消化 道对肽的吸收有多重的阻碍作用。肠腔内表面的黏液层以及消化道酶系的降解作用是肽吸收 的最大阻得。(1)理化阻碍除了分子的大小之外,肽吸收收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肽在接近肠腔内吸收位点 时在水相中的溶解性。为了进入肠上皮细胞膜,肽分子必须断裂其与水相的氢键并与膜上的 脂相反应,要求至少有一定的亲脂性。被动吸收最佳的亲脂性为辛醇/水分配系数在101000 之间,超过并不会增强吸收。体外试验发现亲脂性与

6、药物被吸收的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 肽的被动运输并不严格随亲脂性的增加而增加,而是相反地与药物和肠腔水相形成的氢键的 数目有关。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其肽键可逆或不可逆逆的N-乙酰化修饰能够增加药物的吸 收。肽吸收的限速步骤是在肠腔内壁的黏液层,以及肠上皮细胞表面不能被搅动的水层。在到达 细胞表面之前,肽必须穿过肠的黏液层。黏液层相当于厚度为100150um的分子过滤器,排阻 分子质量为600000800000,在此分子量范围之上分子的吸收相对较慢。黏液是细胞外的一 种糖蛋白,包括不可移动的水相,更新周期为1224h。对弱酸或弱碱来说,亲水性或极性受分子 负电荷影响,后者则受pK以及肠腔pH的影响

7、。除了肠腔pH,吸收部位微环境的局部的pH也 是影响渗透的决定因素。小的阳离子能够透过肠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障碍。(2)代谢阻碍蛋白质和肽经口进入消化道吸收的第一个障碍是胃的酸性分泌物。除了在胃部 黏液的穿透非常困难外,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和盐酸将会在pH25之间引引起蛋白质和肽的水 解,特别是那些含天冬氨酸的蛋白质和肽。大的蛋白质和肽在胃部高度敏感而寡肽在这个环 境中却相对很稳定。第二个必须克服的障碍包括小肠上部的肠道酶一胰腺蛋白酶分泌至十二 指肠(如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羧肽酶A和B等。这些酶在pH为8左右 时活性最强,且有各自的专一性,通过协作使得每一种蛋白质都容易被酶解,

8、能够在10min内 将十二指肠内30%40%的蛋白质降解成含26个氨基酸残基的寡肽。虽然大部分蛋白质完 全地被降解成小的片段,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寡肽在这些肠道酶中能够保持稳定。在肠道中限制蛋白质和肽吸收的最主要的阻碍可能是刷状缘膜上的肽酶和肠上皮细胞质中 的酶。在肠道刷状缘膜上的外肽酶与内肽酶能够将胃蛋白酶和胰酶产生的寡肽和蛋白质片段 酶解成氨基酸、二肽或三肽。对于四肽或以上的肽,在刷状缘膜超过90%被水解,三肽10%60%, 而二肽是10%。选择性降解三肽的肽酶位于刷状缘膜,二肽较容易通过这个膜,却容易被细胞 质中的酶降解。肠上皮细胞内含有最丰富的水解寡肽的肽酶,这些酶主要作用于二肽,对三肽

9、也有一定影响。有证据显示,含脯氨酸、羟脯氨酸的寡肽或氨基酸容易被吸收进入门静脉并 在血液中以完整的形式出现,这些肽对细胞内肽酶有一定的抵抗力。另外,某些氨基酸表现出 具有调节刷状缘膜肽酶活性的作用。寡肽吸收机制寡肽的吸收机制寡肽的生物学意义一方面在于它在被吸收的优越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具有 更高的生物活性。在这里我们首先介绍寡肽的吸收机制,现已发现,寡肽(主要是二肽和三肽) 和氨基酸存在两种相互独立的吸收转运机制。自由氨基酸通过刷状缘膜由特殊的氨基酸转运 系统进人肠上皮细胞,游离氨基酸的吸收主要是一个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而寡肽则通过特殊 的肽转运系统进行转运。肽转运系统位于小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膜

10、。已证明存在两种肽的转运载体,并对其进行了克隆表达。相对于氨基酸载体的专一性,肽载体 对肽的氨基酸结构要求较小。下面对寡肽的吸收机制进行简要介绍。寡肽的吸收寡肽的吸收 机制与游离氨基酸完全不同,其吸收是逆浓度进行的,可能通过以下3种过程进入细胞:1) 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使肽分子逆浓度梯度作跨膜运动,即由膜的低浓度 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钙泵是肽分子进入细胞常用的主动转运工具之一,其需要的能 量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三磷腺苷(ATP)的分解。这种转运方式在缺氧或添加代谢抑制剂的情况 下可以被抑制。2) 具有pH依赖性的非耗能性Na+/H+交换转运系统在转运过程中,刷状缘顶端细胞的互

11、转通 道的活动产生质子运动的驱动力,从而驱动两个质子和一个肽分子穿过刷状缘膜,H+向细胞 内的电化学质子梯度供能。寡肽以易化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引起起细胞内pH值下降。随着细 胞内pH的降低,Na+/H+交换转运系统被激活,在将细胞外的Na+转运到细胞内的同时将细胞 内的转运到细胞外,使细胞内的pH值和跨膜电位恢复到基础水平。缺少梯度时,该反应依靠 膜外的底物浓度而进行;当存在细胞外高内低的H+梯度时,则依靠逆底物浓度的生物电共转 运。3) 依靠谷胱甘肽转运系统谷眺甘肽(glutathione)是由谷氨酸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所组成的 三肽,其活性基团是其中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故可将其简写成GSH。

12、谷胱甘肽有两种形式, 彼此可以相互转换。试验中发现,Na+、K+、Li+、Ca2+和Mn2+均能加快谷胱甘肽的转运速度,其中,二价离子的作 用大于一价离子,以Ca2+的作用最大。在体内生理pH条件下,谷胱甘肽是带负电荷的。当Na+ 和K+存在时,膜囊内的负电势不影响谷胱甘肽的转运;而在无离子存在或在Ca2+存在下,谷胱 甘肽转运受到膜囊内负电势的抑制。该结提示Na+和K+可能同谷胱甘肽协同转运,从而中和 了谷胱甘肽的负电荷,加快了谷胱甘肽的转运速度。而Ca2+则可能通过改变谷胱甘肽载体脂 蛋白微环境,也有可能与谷胱甘肽共同转运,从而促进谷胱甘肽的转运。谷胱甘肽转运的最合 适pH为7.5,pH高

13、于或低于此值,转运过程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谷胱甘肽的转运过程不 依赖于内流的H梯度。谷胱甘肽的转运可以被谷胱甘肽的硫行生物和谷胱甘肽的酯类衍生 物所抑制,而不被Gly、Glu、Cys、双甘肽和三甘肽抑制i这显示谷胱甘肽转运载体具有底物专 一性。由于谷胱甘肽作为一种生物活性肽,其转运机制的专一性可能具有生物学上的意义这 一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寡肽与氨基酸相互独立的吸收机制,有助于减轻由于游离氨基酸相互竞争共同吸收位点而产 生的吸收抑制,而且寡肽的迅速吸收及其随后产生的机体内分泌变化可能对机体不同组织的 蛋白质代谢产生影响。寡肽吸收机制的特点寡肽的吸收机制有六大特点:1) 不需消化,直接吸收。

14、它表面有一层保护膜,不会受到人体的促酶、胃蛋白酶、胰酶、淀粉 酶、消化酶及酸碱物质二次水解,它以完整的形式直接进入小肠,被小肠所吸收,进入人体循环 系统,发挥其功能。2)吸收特别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时间,如同静脉针剂注射一样,快速发挥作用。3)它具有100%吸收的特点。吸收时,没有任何废物及排泄物,能被人体全部利用。4)主动吸收,迫使吸收。5)吸收时,不需耗费人体能量,不会增加胃肠功能负担。6)起载体作用。它可将人所食的各种营养物质运载输送到人体各细胞、组织、器官。总之,肽的吸收具有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且各种肽之间运转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的特点。 这种生理特性可使底物对不同生理状态及膳食变

15、化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当机体由于疾病或其 他因素对某种氨基酸不能很好地吸收时,可通过摄人含有此种氨基酸的寡肽来提供氨基酸寡 肽的这种吸收优势具有很大的潜在营养作用。寡肽的代谢寡肽在血液循环中的代谢传统营养理论一直认为,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经消化而被吸收的氨 基酸与体内组织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构成了体内 的氨基酸池(amino acid pool)。All free amino acids in different tissues, organs and fluids are generally called amino acid pool.In this po

16、ol, amino acids present in the body in dynamic equilibrium.氨基酸池通常以游离氨基酸总量来计算,而代谢库中的游离氨基酸也是各种组织细胞氨基酸 的唯一来源。但研究证实:血液循环中存在的小肽也能够有效地被多种组织利用。血液循环电肽类主要来 自消化道吸收、体蛋白分解、机体合成(激素、脑啡肽等)和外源性静脉注射等。寡肽进入肠 细胞后,经过二肽酶和三肽酶的水解,最终以游离氨基酸和部分小肽的形式进入血液循环。但也有研究发现,肽能够在血液循环中被消除。例如,给大鼠静脉注射met-leu和Gly-GHy,二 者很快在血液中被清除,同时血浆、肌肉、肝和肾中游离的氨基酸浓度逐渐升高。给小鼠静 脉注射几种不同的小肽,也可以发现这些小肽的组成氨基酸在血中出现,但其速度并不相同。 红细胞对二肽的吸收和代谢并不会改变血浆内二肽被清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