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8325572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12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1)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2)掌握悼词的一般写法 2、过程和方法:阅读课文,运用学到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欣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 巨大贡献(2)感受、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重点难点】1、 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2、 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的写作方法【学法指导】诵读法、质疑法、探究法、背景解读法【知识链接】 1、关于悼词 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

2、念性文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本篇悼词的特点是:(1)从内容看,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做出评价;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2)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这么说,抒情贯穿着全文。2、作品背景 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

3、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气管炎逐渐痊愈,吞咽食物也比较容易了,因此,死亡的来临是意外。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她随即同恩格斯又一起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地长眠了(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不过两分钟。3、走近马恩马克思(18181883)和恩格斯(18201895)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年

4、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1843年迁居法国巴黎,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学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当时,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震动了整个欧洲就在这样的历史时代,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他们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

5、宣言,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组织的基础。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

6、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志同道合是友谊的坚实基础。1844 年,马克思在巴黎期间,恩格斯拜访了他,两人在一起生活了10天,倾心交谈,对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这次会见为他们终生的战斗友谊和伟大合作奠定了基础。他们在政治风浪中团结战斗,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切磋,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彼此激励,共同奋战了40个春秋。他们各自都为自己有志同道合的战友而自豪,恩格斯说:“马克思是和我相交40 年的最好的、最亲密的朋友,他给我的教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马克思说:“我们之间存在的友谊是何等的珍贵!”恩格斯为了使马克思有可能从事革命活动和理论研究,心甘情愿作出牺牲,从事自己最不愿干的“该死的生意”,把挣来的

7、钱负担马克思一家的生活。欧洲 1848 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住在伦敦,恩格斯住在曼彻斯特,他们两人虽然不能“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欢笑”,但却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他们几乎天天都要通信,只要一方回信稍慢一点,另一方就会感到不安。有一次,恩格斯隔了几天没有写信,马克思就写信风趣地问他:“亲爱的恩格斯!你在哭泣还是在欢笑?你睡着了还是醒着?”既是问候,又是关切。他们这种友谊是前无古人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引发了科学和社会领域里的一系列变革,教育理论从此掌握了科学的武器,揭开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学习过程】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芜( )杂譬( )如估量( )悼()词诅()咒肤()浅豁()然开朗卓()

8、有成效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 三、细读课文,研讨问题 我们先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也是全文的第一部分1、 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2、 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3、 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 ?4、“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接下来,我们看文章的第二部分(27段)5、这部分主要是论述马克思的贡献,请同学们把课文再细读一遍,找一找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主要有哪些?6、作者是怎样综合评价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第2段)7、第二

9、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8、恩格斯认为哪一项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理由是什么?9、第二自然段能不能把“对于”换成“和”?最后一部分(89段)10、“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怎样理解这句话11、马克思逝世,“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12、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13、“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课堂小结与反思】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 写一篇题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随笔,字数不限。【课外阅读

10、】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是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是使得她具有那样

11、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下去。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阅读提示:这一篇悼词,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介绍居里夫人学术上的卓著成就,而是着重介绍她的伟大品格,评述这些品格对推动时代和历史前进的巨大作用。第二段介绍

12、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性格坚强,意志纯洁,严于律已,客观公正,谦虚谨慎以及为实现理想坚持到底的精神。第3段分析居里夫人科学功绩的取得正源于她的伟大品格,结尾一段,热情讴歌居里夫人品德的力量,推动了时代和历史的发展,号召欧洲的知识分子向居里夫人学习。悼念乔治桑雨果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我祝福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不,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

13、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然可见,这真是崇高的另一种存在。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当

14、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说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

15、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哲学却越出了他的坟墓,居高临下劝告着人们。米什莱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在高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