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方法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32364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结合方法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西结合方法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西结合方法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西结合方法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西结合方法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结合方法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结合方法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建国初期我国提出西医学习中医的十二字战略方针是:系统学习,全面接受,整体提高。2. 中西医结合研究基本方法有:动物模型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病证药结合方法多学 科研究方法。3. 优良的中医动物模型应具有四个方面特征:普遍适用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定性与定 量相结合,可变换性。4现代系统科学方法所包括的现代“三论”方法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5脏象学说中西医研究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主要是突出了对肾本质和脾本质两方面的研 究,同时也开展了对肝本质的研究。6.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中,常用的微循环研究方法有:肠系膜微循环耳廓微循环,皮肤循 环,舌尖微循环,唇微循环。(任选3项)7自鸦片战争至建

2、国以前的中西医结合时处于中西医汇通阶段,这一阶段中西医结合的代表 医家有:唐宗海,张锡纯,陆渊雷,恽铁樵。8. 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的常用方法有:微循环研究方法.血液流变学方法.免疫学研究方法, 病理学研究方法。9. 动物模型制作对模型的要求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相似性,可代替性,可外推性。10. 根据中西医结合有关基础研究成果,认为作为“阴阳”物质基础的可能物质是:环核苷 酸。它包括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11. 微观辨证理想指标除应具有客观,敏感,特异与可计量的特征外,其客观指标还要求具 备:恒定性,相随性和排他性。12. 模拟方法包括物理模拟,数学模拟两大类,医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是动物模型。13

3、. 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中西医结合疗效上,并探索疗效机理。14. 组织培养研究方法是指有机体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体外人为的控制下继续生长, 殖,传代,维持其生理功能的研究方法。组织培养研究多是活体观察。15. 用原来西医病理模型代表中医病症用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如用二氧化硫或烟熏法造成慢 性支气管炎或哮喘模型,可作为中医哇喘模型。16. 根据中医学理论,选择可控的致病因素复制中医证得动物模型,如采用振荡器劳倦装置, 可复制脾虚证模型:模拟风吹,寒冷,潮湿气候条件可复制痹症模型。17. 模拟方法的两种形式分别是:形式化模拟和数学化模拟。18. 唾液淀粉酶活性减低,被认为是脾虚证得微

4、观指标之一。19. 通过温肾法实验研究,认为肾阳功能的主要调节点应定位在下丘脑。20. 血液流变学所研究的内容是血液的运动规律,即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和变形的规律。用原 来西医病理模型代表中医病症用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如注射血管加压素或结扎冠状动脉造成 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模型,可作为中医血瘀证模型。21根据中医药学理论,选择可控制的致病因素复制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如猫鼠套笼饲养可 复制肾虚模型;采用劳倦加肥甘饮食可复制脾虚模型。22. 模拟方法的三个步骤:建立模型,模拟实验,研究结果推导模型。其中至为关键的步骤 是第一步。23. 经络学说研究的原则主要是一方面从微观层次探索经络的形态结构和物质基础,另

5、一方 面从宏观经络现象研究其整体调节功能与规律。24. 藏象学说现代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讨脏腑的实质和寻求脏腑生理的客观反映手段。尿 木糖排泄率下降,被认为是脾虚证的微观指标之一。25. 通过温肾法德实验研究,认为肾阳功能的主要调节点应定位在下丘脑。26. 中西医结合病理学研究,主要是采取病理学方法研究中医病症的发病基础和致病原则。27. 血液流变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则等课题研究。利用血液流变学 说还可以对缺血性中风进行预报。28. 用原来西医病理模型代表中医病证,用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如用甲状腺加利血平造成甲亢 模型.可作为中医阴虚证模型。29根据中医药学理论,选择可控的致病

6、因素复制中医证的模型,如慢性放血加饥饿,可复 制血虚证模型.自身血凝块腹腔埋置.可复制血瘀证模型。30.动物模型制作主要方法有物理造模、药物造模、饮食造模、手术造模和其他造模。31运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学,其中黑箱方法的研究步聚一般分三步1确认黑箱2考 察黑箱3解释黑箱32.经络研究的核心是经络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与经络实质的研究。33.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明显下降被认为是肾阳虚证得特异。34.中药药理研二、概念解释1. 微观辨证: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把经典宏观的辩证方法加以微观及延伸,在整体宏观分 析的同时,深入到微观层次上认识中医辩证。2. 菌毒并治:使用敏感抗菌西药抑杀病原,同

7、时配合使用清热解毒中药,拮抗解除病原毒 素的致病作用从不同作用环节的药物效果,共同达到治愈严重感染中毒疾病的目的。3. 动物模型:指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损伤因子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 身一定的损害出现类似于人类病态下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通过这种手段观察人 类特定病理状态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规律,为研究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实验依据。4. 病、证、药结合研究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以提高临床治 疗为目的,以病的研究为基础,证的研究为关键,药的研究为重点,以病带证,以证带药, 使病证药的研究组成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5 黑箱方法 :不打开黑箱系统,通过对

8、其外部行为的观察分析,探索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 并实施系统的控制。6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分阶段结合法”:针对疾病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在由各阶段病证 发展的主要矛盾,分析中西方法在不同阶段治疗上的实际效果是以中西医药配合的疗效优势 灵活运用中西医方法,彼此有机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7中药归经实质:中药进入人体后,有选择性的主要作用于某一个或若干个脏腑或经络系 统,是中药作用的定位概念。8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经符号化、计算机化的形式化语言)对原型某些主要因素受及其 相关关系进行定量描述,并建立关系式。9 多学科研究方法:就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开展 多学科、

9、多领域、多层次深入研究。10中西医结合临床的“综合诊治法”据临证实际需要,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针药并用, 内外兼施,综合治疗某些疑、难、重症。11. 多因素造模: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用两种以上能反映中医病证特征的造模因素来复 制动物模型。12. 系统研究方法:就是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有着整体联系的系统,着重从系统的整体与结 构要素, 要素与要素, 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中综合考察并作出处理的研究方法。13生理性肾虚:老年性肾虚(肾阳虚主要发病环节在下丘脑,或更高中枢)。14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战略性原则: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人才建设是关键和基础,学科 建设是龙头,应树立人才建设与学科建设同步规划

10、,相互促进的战略性原则。15、微循环研究方法:通过对微循环变化的研究,探讨中医血瘀的本质,协助中医辩证分型 和舌诊研究,并作为重要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常用方法有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 目前多采用直接生理学方法和间接生理学方法。16.饮食造模:人为地通过对动物控制饮食上的改变为进行的造模。17:血瘀证:在一定条件下,疾病机体、心脏、血管、血液组织发生组织形态、生理生化、 生物物理的病理改变,使血液流动缓慢或停滞,或血液溢出血管外形成瘀积,血液由均衡的 动态变成静态。18. 组织培养研究方法:指离体器官、组织、细胞,在体外人为控制条件下继续生长繁殖传 代维持其生理功能的方法,从而可用以研究其

11、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以及在生理病理状态 下的变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19. “证”的整体性:是疾病过程的“整体功能的定型反应式”包含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也包含机体内在各脏腑器官性相互病变的统一性。20. 微观辨证指标的恒定性:指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有某些恒定的客观指标的变化。21. 造模因素:根据研究目的,人为施加于模型动物身上的类似于某种致病因子的损伤因素。22. 经络现象:在经脉循行的线路上出现感觉传导和异常,或沿经络循行部位出现的特征性 生理病理现象,是经络本质在某些生理病理条件下的客观反映的一种形式。23. 高原血瘀证:由于缺氧造成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引起血液粘滞度增高而形成血瘀的一种

12、 证型。24. 衷中原则:坚持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25. 病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是采取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客观方法,研究中医病证的病理基础 的致病原理。26. 药物造模:由人工给药,通过药物的药理、毒理作用造模,剂量可按千克体重或体表面 积计算并结合经验摸索。27. 脑窍瘀阻:脑血管栓塞、梗阻和缺血性变化。28. 经络研究基本思路:经络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经络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和经络实质的探讨, 这些研究一般都是沿着下述思路进行:从经络现象入手通过感传现象调查证实经络存在的客 观性,然后对客观存在的感传现象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客观化研究,进而用现代的感觉生理 学方法研究与解释感传现象,为

13、解释经络实质提供依据。29. 证的定型性:是指机体在病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其形态学和物质基础的整体功能 性定型反应形式。30. “证”的临界标准:临床上所见病证不可能每个病都十分典型,也不可能各项临床表现 齐备,有的甚至无症可辨,为此可把每种证的诊断设一个临界标准,患者虽未具备该病证的 所有表现,但只要符合临界标准的基本条件,就可做出该证的诊断。31. 四诊客观化研究:采用现代科学与西方医学的新技术,中西医结合地从中医望闻问切四 诊搜集的信息,力求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反映人体疾病。32. 急性虚证:突然发生的病势危急的虚症。33. 协同性原则:指在中西结合研究与实践中要坚持多学科研究的原则,即

14、要围绕研究目标, 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多学科多层面多途径的协作研究。34. 血液流变学研究方法: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血管系统内流动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包括临床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微观流变学。35. 物理造模:暴力打击,持续震荡,剪尾放血,烟熏,环境模拟。36. 第三平衡系统:循经穴位可能通过植物神经与内脏联系,称为第三平衡系统。37.证的 时相性:又称动态性,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作为病变定型反应形式的证,随着病情的 进退,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即有一种证变化为另一种证。38. 微观辨证指标的相随性:证的好转或恶化一定伴随客观指标的相应变化。39. 隐潜性证:临床无症可辨,

15、通过现代医学检测指标诊断证型。40.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指小儿在一次或多次急性或亚急性感染后不久产生的与脾虚证 相似或以脾虚证表现为主症的综合症候群。41. 现代系统方法:就是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有着整体联系的系统,着重从系统的整体与结 构要素, 要素与要素, 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中结合考察并作出处理的研究方法。42. 双辨诊断:即“双重诊断”是对同一患者的疾病状况作出中医病、当时症的诊断,同 时又作出西医疾病,这是目前中医院临床的诊断模式。43. 中西医融汇法:中西医融会贯通,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剖析, 全面阐述它的本质,然后将它与现代医学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高

16、于中西医现有水平 的中西医结合的新的医学理论,并用之指导临床,这是一种高水平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方式。44. 经纬诊断法:日本学者提出把中医“证”作为横向的纬,西医的病作为纵向的经,再把 两者有机结合诊断的中西结合诊断方法。45. 模拟方法:通过设计、观察与原型相似的模型进而间接了解原型特征和规律的自然科学 研究方法。46. 四诊客观化:用现代科学及西方医学的新技术对望闻问切进行研究,使之客观化。47. 病证结合法:辨病与辩证相结合诊断与治疗提高诊疗效果,这是当前中西医结合临床普 遍使用的方法。三、问答题1. 如何理解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衷中原则”?答:“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最基本特点,也是中医学的优势所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