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8321882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燃料及利用课题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甘露镇中学 熊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燃烧的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结合已有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并验证;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燃烧的“功”与“过”,从而辩证的认识燃烧,激发学生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了解火灾的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通

2、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树立环保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三、导学思路燃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本课题从生活中有关燃烧的现象引入,进而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展示一些与燃烧有关的资料,引入新课,同时设计实验活动探究突破重难点内容。五、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下列知识)1、燃烧的定义?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导入图片】展示与火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让学生列举出火给人类带来的福与祸。(三) 学习研讨1、

3、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产生燃烧这种现象呢?【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要有可燃物(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 猜想二:要有氧气(或空气); 猜想三: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假设一:三个条件只须满足其一就能燃烧。 假设二: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温故知新】燃烧事例燃烧现象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气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共同点发光、放热、化学变化【概念探究】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探究实验】燃烧的条件实验验证观察与事

4、实分析与推断假设1火柴可燃吗?水泥块呢?燃烧需要可燃物假设2室温下蜡烛会燃烧吗?点燃后呢?燃烧需要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假设3在空气中,已点燃的蜡烛能维持燃烧吗?用烧杯罩住呢?燃烧需要氧气【实验7-1】在5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入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白磷 红磷 热水 白磷 (图1)【实验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薄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也没有燃烧。【分析与结论】实验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是否是可燃物有无氧气是否达到燃

5、烧所需温度铜片上的红磷是可燃物有氧气未达到燃烧所需温度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是可燃物有氧气达到了燃烧所需温度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是可燃物几乎无氧气达到了燃烧所需温度不燃烧【实验步骤】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 ,观察现象。 热水 白磷 (图2) 【实验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讨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燃烧要求的温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综上诉讨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总结概括】燃烧的条件:a:可燃物; b: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c:

6、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资料阅读】火灾对人类的危害是非常严酷的。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近年来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约发生600万至700万起火灾,全球每年死于火灾中的约有65000至75000人。【提出问题】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是什么?【作出猜想】破坏燃烧的条件 猜想一:清除(或阻隔)可燃物; 猜想二:隔绝空气(或氧气); 猜想三: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设计实验】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其熄灭? 具体方法(学生实验)原理分析方法1用嘴用力吹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方法2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并隔绝氧气方法3将沙土覆盖

7、在蜡烛上隔绝氧气方法4剪去蜡烛的烛芯清除可燃物方法5在蜡烛上方倒扣一只烧杯隔绝氧气方法6?【结论】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即可 清除(或阻隔)可燃物; 隔绝空气(或氧气);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思考】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讨论】点燃四支蜡烛,如图所示,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盐酸 碳酸钠溶液 图3 图4 图5 图3图4图5实验现象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熄灭蜡烛持续燃烧至燃尽熄灭 有气泡产生,蜡烛熄

8、灭 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 分析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烧杯上方二氧化碳浓度大,蜡烛缺氧而熄灭。可燃物没有了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将烧杯中的氧气赶走,使蜡烛缺氧而熄灭。图5【知识拓展】当火灾来临时,我们能做些什么?穿过浓烟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使身体尽量贴近地面离开火灾现场。【思考】一旦发生下列火患险情,你将采取什么措施?电线老化短路发生火灾;石油气瓶泄露着火;家中有人吸烟不慎引燃棉被;废纸篓起火;在集体活动、娱乐场所中遇到火灾险情。【学生阅读】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六、作业布置同步轻松练习七、 教学反思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挖掘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情况,有计划地展开教学。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为是用多媒体教学,部分使用仅仅是播放了视频,并未做演示实验,致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讨论问题的时间过长,花费的时间太多使得学习进度未达到预期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