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8319766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大学生常见问题的类型:一、自我认知问题;二、情绪问题;三、学习问题;四、人际关系问题;五、恋爱问题(网恋)一、自我认知障碍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 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一) 自负1、案例介绍:谢某,女20 岁,大学二年级学生,165 米,是学校舞蹈队队 员,认为自己长得非常漂亮、才能超群。参加活动积极、踊跃,喜欢卖弄自己, 认为自己什么都行。穿着鲜艳、时尚,常常对同学不屑一顾,看不起周围同学, 认为女生穿衣没品位,男生就知道献殷勤。担任班上文娱委员,什么工作都喜欢 插

2、一手,喜欢指使、支配别人做事。而对别人提的意见却总不能接受,认为自己 做的都是对的、好的,别人没有资格评论。2、案例分析:谢同学虽然人长得漂亮,但是极无涵养,平时总是有一种高高在 上的优越感,与人相处时总是以教训的口气说话,令人难以接受,而且稍有不如 别人的时候,便会妒性大发,常常把别人说得一文不值。种种迹象表明,谢同学 明显属于自负。自负的确定,一般认为只要在以下九个特征中具备五个特征,就可以确定为 自负:(1) 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2) 喜欢指使别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3) 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4) 坚信他关

3、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只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5) 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6) 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7) 渴望持久的关注和赞美;(8) 缺乏同情心;(9) 有很强的嫉妒心。自负的人一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可能性、活动的成果以及某些个性品质, 他们通常在做事时很自信,而且喜欢选择那些显然是力不胜任的任务,而在遇到 挫折后,他们或是沮丧、固执己见,或是把失败的责任推向客观的原因。常常伴 有过分自信、高傲、势利眼、不讲策略和难于相处等性格特征,很容易形成自恋 型人格障碍。自负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环境。父母关系不好的家庭,如果不注

4、意其影响,很容易使孩子产 生对抗情绪,觉得他人都不可信,不宜接触,从而夸大自身存在价值,促使自己 自负。二是教养方式。溺爱型教育方式下的小孩,往往容易自视甚高,过分自高自 大,常常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产生自负心理。三是缺乏伙伴(社会交往)。独生子女在家中缺乏异性和同性伙伴,如果家长 不鼓励孩子去结交朋友,不为孩子结交朋友提供条件,甚至还加以阻碍,孩子就 不能通过相互交往认识真正的自我,从而产生自负。四是创伤性经历。有的同学在与伙伴的交往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难以解决 的问题,或在精神上或肉体上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可使其丧失与人交往的兴趣, 转而成为自负。3、解决策略:(1) 解除自我中心观。自负的主

5、要特征是自我中心。要积极、平等地与人交 往,团结和帮助同学,克服和改正自我中心的行为方式。要培育他们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的品质,使其能够在保持和充分发挥自己优势与特长的基础上展现自 己、发展自己。(2) 学会关爱、宽容和接纳别人。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多设身处地地为 别人想想,以求理解他人。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生活中最简单的爱的行 为便是关一人。俗话说:要想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我们要遵循成熟的爱的 原则“我被爱因为我爱”,而摒弃幼稚不成熟的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 被爱”。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3) 正确同他人比较。自傲的学生需要时刻保持谦虚上进之心

6、,将周围的人 作为“自知”的镜子,在正确同他人对照、比较中反省和认识自己。在与人比较 时,既要看到他人的缺点和劣势,更要看到他人的特长和优势,要从他人的优点 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欠缺。不能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去对照他人的不足。(4)学会正确归因。为了消除盲目的自我欣赏,自傲的学生还要学会对自己的 成功与挫折进行正确、全面地分析。在遭遇失败时,要检查自己是否有欠缺和不 足,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将过失归咎于客观因素;在获得成功时,要能够看到 客观条件的优越和他人的帮助,不能将成绩一味地归于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这样, 才不会自以为是,而是鼓励自己加倍努力。(二)自卑1、案例介绍:张某,男,18 岁,重点工科

7、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自农村,自幼勤 奋刻苦,成绩优秀。考入大学后,由于城乡环境的差异,他觉得自己在服饰、语 言、动作,以至风度上都不能与城里来的同学相比,内心产生了“先天不如人” 的自卑感。但同时也有不甘心、不服气的思想,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显示自己 的才能。过分紧张的学习和沉重的心理压力,他开始失眠了!百般无奈,他鼓起 勇气来寻求心理咨询。2、分析:自卑是个体由于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所形成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 情绪体验。不少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心理,或认为自己其貌不扬, 担心被人歧视;或认为自己天资愚钝,将来不能成器,对未来缺乏自信;或认为 自己出身贫寒,担心被人看不起等等。对那些稍

8、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 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在他们身上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 不安、内疚、忧伤、失望等,并出现自鄙、自怨、自馁、自弃等心理现象。从心理学分析,自卑实际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只是这种“防御”是消极的。 一个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低,不敢大胆主动地去与别人交 往。渐渐地会从疏远别人、自我孤独发展到自我封闭,与周围的人形成一道无形 的高墙;这种情况又会使别人对你形成不良的看法,更为远离和回避你,从而反 过来进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要让有自卑感的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要 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客观地分析自己,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缺点,作个比较正确

9、的自我评价。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扬长避短,相信自己,不断发挥、挖掘 自己的才能和潜力。3、解决策略:(1)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她的心态,使她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2)转移比较对象,引导自卑者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这是重建 自信心的关键。(3)发现闪光点,增加正性情感体验。(三)虚荣心1、案例:一女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自我感觉比其他女同学都强,可过强的争 先拔尖,造成与同学关系紧张,每次选班干部都落选,因而精神刺激很大,夜里 经常又哭又笑,并常常自言自语,出现异常行为。2、分析:虚荣心就是以不适应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 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

10、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 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往往只追求面子上的好 看,不顾现实的条件,最后造成危害。在强烈的虚荣心指使下,有时会产生可怕 的动机,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虚荣心是要不得的,应当把它克服掉。虚 荣心的产生与人的需要有关。人类的需要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 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包括对成就、力量、权威、 名誉、地位、声望等方面。一个人的需要应当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相符合,否则就 要通过不适当的手段来获得满足,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达到自尊心的满足就 产生虚荣心。因此,有的人说虚荣心是一种歪曲了的自尊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11、3、解决策略:(1)要自尊自重,做人起码要诚实、正直,绝不能为了一时的心理满足,不惜 用人格来换取。只有把握住自尊与自重,才不至于在外界的干扰下失去人格。(2)其次是要鼓励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人应该追求内心的真实的美,不图虚名。 很多人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就是因为有自己的理想。同时,做 到自知之明。这就是说要能正确评价自己,既看到长处,又看到不足,时刻把消 除为实现理想而存在的差距作为主要的努力方向。(3)正确对待舆论,因为,虚荣心与自尊心是联系的,自尊心又和周围的舆论 密切相关。别人的议论,他人的优越条件,都不应当是影响自己进步的外因,决 定需要的是自己的努力。只有这样的自信和自

12、强,才能不被虚荣心所驱使,成为 一个高尚的人。二、情绪障碍一个人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的状态下,或处于激烈的情绪状态下,就会造成情 绪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会受到影响,出现很多异常的心 理和行为,若不及时采取各种调适措施,就可能引发出严重的后果。(一)焦虑1、王某,女,大一学生,从高一的时候开始对考试紧张、焦虑,每次考试 来临的时候便开始坐卧不安。虽然每次考试前都会很积极的复习功课,每次考试 也都能考得不错,但仍然每到考试就紧张,一听要考试了便觉得很惴惴不安。老 是担心自己在考试时会出问题,强迫自己抓紧时间看书、复习,课间不敢出去休 息很久,虽然这样,但是效率并不高。到考试前的一天

13、或考前的几天,就会突然 拉肚子,浑身不舒服。现在快要到期末考试了,想到这些就害怕,怕自己再出现 这样的现象,影响考试。自己试过深呼吸放松法,在感觉紧张的时候进行深呼吸, 但效果很小。当事人很焦急,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咨询员能帮她改变这种状况。2、分析:焦虑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或是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时 产生担忧的反应倾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不安感,是 紧张、害怕、担忧混合的情绪体验。人们在面临威胁或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时, 都有可能产生这种体验。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状态,当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遭遇挫折 或担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来临时,便会产生这

14、种体验。焦虑对大学生的影 响是复杂的,既可以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内驱力,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 实验证明,中等焦虑能使学生维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促进学习。 但过度焦虑则会对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大学生在临考前夜的失眠或考试 时“怯场”,在竞赛中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等,多是高度焦虑所致。被过高的焦虑 困扰的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内心极度紧张不安,惶恐害怕、心神不定、思维混乱、 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记忆力下降,同时还容易产生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胃 肠不适等不良生理反应。焦虑的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无法解脱、不愿正视的 心理问题,焦虑只是矛盾、冲突的外显,借此作为防御机制以避免那更深

15、层次的 困扰。大学生常见的焦虑有自我形象焦虑、学习焦虑与情感焦虑。自我形象焦虑是 担心自己不够漂亮、没有吸引力,体貌过胖或矮小等,也有的因为粉刺、学生雀 斑等影响自我形象而引起的焦虑;这类焦虑主要与自我认知有关,需要通过调整自我认知重新接纳自我,建立新的自我形象;二是与学习有关的焦虑如学习焦虑、 考试焦虑,在学生情绪反映中最为强烈,我们在大学生学习心理中专门谈及考试 焦虑,需要引起重视。情感焦虑多数由于恋爱受挫而引发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 不具备爱人与被爱的能力,因而过度担心引起焦虑。3、解决策略:(1)放松法(2)认知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法附: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

16、和发展的。 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 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系统脱 敏法的程序是逐渐加大刺激的程度。当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 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 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 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 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列出所有的与考试有关的能引起她焦虑的事情,写在一张纸上。她列出了以 下几个:(1)坐在考场中,等待老师发试卷。(2)试卷发到手中,做之前浏览全部考题时。(3)做题时听到其他同学写字的刷刷声。(4)考试前几天老师宣布要考试时(5)考试前一夜想考试的事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