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313857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电路分析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4电路分析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4电路分析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4电路分析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4电路分析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电路分析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电路分析教学大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Circuit Analysis课程代码:121300101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含魏源国际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含魏源国际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总学时数:64 其中讲课学时:56实验学时:8 总学分数:4编写人:李海娜、陈源 审核人:罗庆跃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电路分析是高等学校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学科基础基础课。课程以分析电路中的电磁现象,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为该类专业的后续许多课程提供理论支持。电路分析

2、有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二重性,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也直接为解决电工电子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服务。(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近代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概念,能分析计算电路,初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理论知识。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重点掌握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理想电源的性质、基尔霍夫定律、电源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动态元件的性质、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法分析、理想变压器、常用电路

3、的频率特性;掌握欧姆定律、功率的计算、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置换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一阶电路的各种响应的概念、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RLC串联谐振电路、双口网络的方程与参数;了解电路等效的概念、电路的拓扑图、二阶动态电路的分析、三相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实际变压器、RLC并联谐振的频率特性、双口网络的连接、回转器。(四)课程基本内容概述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2、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3、常用的电路定理4、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5、正弦交流电路分析6、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7、电路频率响应8、双口网络(五)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先修

4、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通信电子线路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分配建议表(宋体,五号)学时分配建议表课 程 内 容教 学 环 节讲 课习题课实 验设 计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82(必),2(选)第2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42第3章 常用的电路定理42第4章 动态电路时域分析622(选)第5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1224(选)第6章 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4第7章 电路频率响应62(选)第8章 双口网络42(选)总计(学时)4888(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按照编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顺序列出)1、教材张永瑞 主编.电

5、路分析基础(第二版).电工业出版社.2009年2、参考书目(三)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闭卷笔试,实验,平时考核2、成绩构成笔试:70%实验:10%平时考核:20%(课堂10%、课外10%)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8学时)1、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讨论等手段,让学生掌握电路中常用的一些概念和基本的定律,初步具有分析简单直流电路的能力。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电压及电流的参考方向、理想电源、基尔霍夫定律、电源等效变换。(2)教学难点受控源。3、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练习、实验。4、教学主要内容(1)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概念;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电

6、功率的计算。(2)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的伏安关系及功率的计算。(3)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以及电路等效的概念。 (4)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互换,受控源,输入输出电阻。5、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基尔霍夫定律的概念及应用、电源模型的互换等效;掌握欧姆定律、元件功率的计算、受控源,了解电路模型、电路等效的概念。6、课后思考与练习P44 1.1、1.4、1.6、1.7、1.9、1.12、1.3、1.16、第2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6学时)1、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讨论、练习等手段,让学生掌握分析电路常用的方程法,培养学生分析复杂直流电路的能

7、力。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2)教学难点节点电压法。3、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练习。4、教学主要内容(1)KCL、KVL的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法。(2)网孔电流法。(3)节点电压法。5、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的概念及应用;掌握KCL、KVL的独立方程数,了解拓扑图、回路法的概念。6、课后思考与练习P73 2.2、2.6、2.7、2.9、2.11、2.19第3章 常用的电路定理 (6学时)1、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讨论、练习等手段,让学生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等常用的电路分析定理,并熟练运用这些定

8、理分析电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复杂直流电路的能力。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2)教学难点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3、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练习、实验。4、教学主要内容(1)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2)置换定理。(3)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4)最大功率传输定理。5、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内容及应用;掌握置换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了解齐次定理的应用。6、课后思考与练习P103 3.2、3.4、3.7、3.10、3.11、3.13第4章 动态电路时域分析 (8学时)1、教学目标通过讲授、仿真或实验等手段,让学生掌握一阶

9、和二阶动态电路的运行特点,具备分析一阶和二阶动态电路的能力,为后续课程中RC电路、RL电路及RLC电路的学习和应用提供基础。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动态元件的VCR、换路定律、零输入和零状态的定义、用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2)教学难点电路初始值、三要素法。3、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仿真、实验、练习。4、教学主要内容(1)动态电路元件。(2)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值。(3)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4)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法。(5)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6)二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5、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电容和电感的VCR、换路定律、用三

10、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掌握零输入和零状态的概念,了解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6、课后思考与练习P143 4.5、4.7、4.8、4.10、4.11、4.13、4.14第5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4学时)1、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讨论、仿真或实验等手段,让学生具备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能力。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用相量表示正弦量、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2)教学难点电容、电感VCR的相量形式、正弦稳态电路功率的计算、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3、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仿真、实验、练习。4、教学主要内容(1)正弦量三要素、超前、滞后、相量等概念;相量与正

11、弦量的变换关系。(2)三个基本元件VCR的相量形式,KCL、KVL的相量形式;阻抗与导纳。(3)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4)平均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与计算,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措施和原理;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5)三相电路,相序,对称关系,线、相值关系,归为一相法。(6)三相功率计算与测量,不对称三相电路中性点位移电压,三相四线制供电的优点。5、教学要求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用相量表示正弦量、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方法;掌握正弦量的三相素及有效值、超前、滞后等概念;掌握阻抗、导纳的概念及他们的分析计算;掌握单口网络的各种功率计算、功率因数提高的概念

12、以及最大功率传输条件;掌握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线电压、线电流、相电压、相电流在Y和联接中的关系;了解三相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对称、不对称的分析方法;了解三相电路功率的概念。6、课后思考与练习P193 5.3、5.7、5.9、5.11、5.12、5.14、5.16、5.17、5.20、5.22、5.25(a)、5.27第6章 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 (4学时)1、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讨论、实验等手段,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用的耦合现象,掌握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方法,学会分析和使用常见的变压器。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耦合电感的基本概念、同名端及理想变压器。(2)教学难点去耦等效、变压器。3、教学

13、方法与手段讲授、实验、练习。4、教学主要内容(1)互感、同名端、互感系数、耦合系数的概念,耦合电感上电流、电压的关系。(2)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3)理想变压器。5、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耦合电感的基本概念及其电压电流关系和理想变压器的特点及应用;掌握含耦合电感电路的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以;了解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6、课后思考与练习P224 6.6、6.9、6.15、6.16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6学时)1、教学目标通过讲授、仿真、实验等手段,让学生掌握网络函数和频率响应的概念,掌握常用的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频率响应特点,给后续相应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2、教学重点

14、与难点(1)教学重点RLC串联谐振的条件、频率、和特点。(2)教学难点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3、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仿真、实验。4、教学主要内容(1)网络函数概念,一阶RC电路的频率特性。(2)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及频率特性;RLC并联电路的谐振及频率特性。5、教学要求重点掌握频率响应的概念和RLC串联谐振的条件、频率、和特点。掌握网络函数的概念,RLC并联谐振的条件、频率、和特点;掌握通频带的概念。了解一阶RC电路的频率特性和RLC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6、课后思考与练习P256 7.5、7.7、7.9、7.10、7.11第8章 双口网络 (4学时)1、教学目标通过讲授、仿真、实验等手段,让学生掌握双口网络的概念及其常的参数,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用定义法和电路一般分析方法求二端口网络参数矩阵。(2)教学难点用定义法和电路一般分析方法求二端口网络参数矩阵。3、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练习。4、教学主要内容(1)双口网络的概念,定义法和一般方法(结点法、网孔法)求双口网络参数矩阵。(2)双网络的连接,回转器。5、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二端口的概念、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掌握回转器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