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戏曲音乐教学实践探索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311897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中学戏曲音乐教学实践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中学戏曲音乐教学实践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中学戏曲音乐教学实践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中学戏曲音乐教学实践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中学戏曲音乐教学实践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中学戏曲音乐教学实践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中学戏曲音乐教学实践探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她”其实离我们很近 谈中学戏曲音乐教学实践探索 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曾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彩。从宋、元时代开始发展到现在全国各地以超过三百一十多种的地方剧种。在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歌颂忠臣义士,鞭笞奸邪淫恶贪官污吏,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情操品德方面,起过不可磨灭的作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纵观古今,戏曲作为一种民族魂魄,无不渗透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犹如阳光,空气和水,成为人们离它不得的精神依托。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又是一种激发故国情思,勾起乡情亲情的精神力量源泉。作品所反映的都是来自民间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采用的是人们容易接受的质朴通俗的语言。以寓教于乐

2、的方式,在高台教化中张扬得淋漓尽致。多少年来,戏曲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独特的手段和方法,时刻向全民规范着做人处事的道德准则,既给他们以精神的恐惧和震撼,又给他们以艺术的享受和欢愉。中国人看戏,既是一次生命的投入,也是一种灵魂的共通。从戏曲小舞台上反映出人生大天地。成千上万文化层次并不高的平常百姓,正是通过看戏来规范行为、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的层次逐步提高,对艺术品味也就越苛刻,越宽泛,越现代。而戏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尽管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永恒!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活差距越来越大,他们缺少对传统戏曲的认同。现在的青少年看戏,有些象鲁迅先生

3、社戏中描写的“我”和几个小朋友看戏的感受,他们弄不清为何一句七个字的唱腔要咿咿呀呀地唱半天。他们既觉得戏曲中的故事离他们过于遥远,又因为不熟悉戏曲唱腔而觉得索然无味,远不如听流行歌曲来得过瘾。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这现象早已被政府部门和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他们花费了很大精力提倡戏曲创新改革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加大了戏曲进课堂的力度。尤其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教改洪流中,热爱民族传统文化更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戏曲,让他们对戏曲感兴趣?教师该怎样在戏曲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等等,这一个个问题就刻不容缓的落到了音乐教师的肩上!有的教师在介绍戏曲时,忙着先介绍剧情内容,而不去讲解戏曲

4、唱腔音乐的渊源,造成学生在听剧情时津津有味,而听唱腔音响时,人在心不在,毫无兴趣!有的老师更是图省事,干脆音响一放,让学生自己边看书边听,反正爱听不听由你.试想,这样的教学又怎能让学生对戏曲感兴趣?又怎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呢?我也曾在戏曲的教学门外徘徊过,经过多次实践思考,使我意识到要想让学生对此感兴趣,应该给学生与戏曲之间搭配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其自觉、主动地去喜欢、接近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才是最重要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可在实施中又该如何让它有的放矢,行之有效呢?在面对中国第一大剧种教学时,因势利导,让学生自然由感性升为理性京剧是中国戏曲流传最广的剧种。它是戏曲的象征,被誉为“国粹

5、”。这对很多同学们来说都不陌生,但又不甚了解,此时就需要教师巧妙的“穿针引线”予以点拨。譬如:在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小铁梅唱段时,同学们都对此有些熟悉,情不自禁的跟着唱了起来,但当我问到这段唱腔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大家却答不上来,有的说“演唱的好,很欢快!”有的说“好象跟李铁梅性格挺像的”就在大家思考讨论中,我抓住了这个同学的回答,直接切入了主题认识唱腔西皮流水,“.在这里取其流利活泼,从人物情感和性格出发,突破了原有声腔旋律的模式,自然上口,体现了对特定时代特定人物所具有的独特情感方式的把握”就在师生轻松的交谈之中,同学们很自然的就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此外,京剧是以编演历史故事为

6、主的,尤其是一些传统经典剧目如:萧何月下追韩信、空城计等更是广为流传,如果学生对这些历史故事知道的不多的话,也会听得莫名其妙不知原委。为了更进一步从文化的内涵上来理解京剧,所以教师在介绍剧目前,应鼓励学生自己去课外查找相关的历史知识,让他们来介绍剧情,只有学生了解了这些历史知识,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才能正确评价演义化了的戏剧情节和人物关系,辨别戏曲内容的好坏优劣,从中吸收有用的东西,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理性的认识。在面对陌生剧种教学时,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习热情印象中记得有一次是介绍广东的“粤剧”,这个剧种在宁波知名度不高,很多同学更是从未听过。“敷衍了事”一上来就放戏

7、曲恐怕大家都要睡着了;“单刀直入”马上介绍这一剧种,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哎呀喳喳喳,哇呀嘿!真真急煞我也!”冥思苦想,查阅资料后,仍不得要领。诗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是天不负我,看见电视相声小品里学说广东话的滑稽相,使我茅塞顿开,大受启发。第二天,我便胸有成竹的站在了讲台上,先给同学们放了一段粤语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同学们一听来了精神,尤其是男生顿时活跃起来了,见大家来了兴趣,我明知故问道:这歌曲出自哪里?“哎呀,这还不简单?他用粤语唱的,广东呗!”大家都争着说。“那谁会说广东话,来学学看!”我的话音未落一个同学马上自告奋勇的站了起来,学着电视里的滑稽腔说了一句“你饭吃好得啦”

8、他这个“得啦”有意拖的又重又长,大家乐了,象!真象!见大家兴趣颇高,我马上把同学们拉回到我的教学思路中来,总结出广东话的特点:舌头颤动,抖动的比较多。继而我请大家聆听广东著名粤剧演员红线女演唱的昭君出塞“我今独抱琵琶往尽把哀音.”让大家注意听辩这段唱腔与广东话有什么共性?在大家的用心倾听中总结出:粤剧唱腔中“揉”“裹”“上滑下滑”的特点与他们的广东话有关系,粤剧受地域语言的影响尤为突出迂回缠绵的音乐特点。在老师“顺水推舟”式的慢慢导入下,学生们一点点理解听懂,并不再排斥它!在面对家乡的戏曲教学时,教师应做到两要一要:善于表现自己,渲染情境感染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在戏曲方面首先自己要由喜爱到热爱,这

9、就要求你必须是个多面手能会唱会表演一些经典段子,这样的言传身教,能很快影响学生的兴趣所在!我们浙江的越剧名扬天下,尤其是一些经典的段子更是妇孺皆知,在介绍越剧时,我声先夺人的给大家表演了一段精心准备的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我一会儿学娇小姐林妹妹的动作、表情、眼神;一会学宝哥哥的公子相,边唱边表演,引来同学们阵阵掌声.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我一句一句的口传心教的教唱大家,男女生分别来学学贾宝玉、林黛玉。在大家掌握得差不多情况下,重复聆听时我换了一个用交响乐团配器伴奏的演唱别具时尚气息,大家一下就喜欢上了。几遍以后我们在一起分角色学走走小姐步,公子步。一时间大家兴致勃勃,劲头十足,下课后几个同学

10、围着我说想学越剧,我故意买关说“你们不是喜欢唱流行歌曲吗?”“哎呀!我今天突然发现越剧比流行歌曲好听多了,那个叫有味啊!”一个急性的男生大叫着回答我,引来旁边同学哄堂大笑,在笑声中我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二要:与时俱进增加戏曲艺术现代版选择的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十一世纪的戏曲艺术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时代,已经在保持中国戏曲特有文化品位性的同时,发展了自身巨大的改革。作为音乐老师应敏锐的扑捉到这一变化并加以利用,可以事半功倍取得课堂里所无法替代的效果!就拿我们宁波的甬剧来说吧,它是用宁波地区方言演唱的家乡戏,在改革创新中,与时俱进,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例如:刚获全国梅花大奖改编自柔石的作品典

11、妻,就在剧中加入了以往传统滩簧中所没有的京昆程式化的动作、歌舞造型化表演等,这样全方位的革新,使甬剧脱胎换骨,易于青年人所接受了。最近我们宁波市为了推动这一剧种的发展,在全市推出20元低票价展演典妻,当我得知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立刻跟剧院取得了联系,半票包场了一次。舞台上如身临其境般湿湿的青石板、哗哗的流水声、丝丝入扣的纯正甬剧现代唱腔和鲜明的本土色彩一下子渗进了大家的心里,很多同学都是含着泪看完演出。回到学校后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到:从来不知道家乡的甬剧是这样杰出,其实她离我们并不远,她完全能为我们所接受。除了课堂上之外,在我们的课外兴趣活动中,我又开设了介绍戏曲知识,传授戏曲技巧的讲座,使同

12、学们在欣赏戏曲艺术的过程中既能够“看热闹”也能够“懂门道”,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时我也会找来全国少儿戏曲比赛和全国青年京剧电视大奖赛的现场实况,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边听边讨论。大家一个个看的是摇头晃脑,俨然是一个专业的“戏曲评论家”。经过这逐步有浅入深的引导,“排斥”戏曲那早已是“老皇历”了,戏曲这一积淀了深厚民族传统的艺术瑰宝,如今早已成为我们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日的校园内,除了那朗朗的读书声外,无处不荡漾着那清脆嘹亮的胡琴声和那唤起海内外同胞无限乡情的美妙唱腔。曾经碰到家长深情得说:“张老师,我们孩子真不知什么时候对越剧产生了兴趣,问出的问题连我们都回答不了。”更有精彩的还在后

13、面呢!前不久,在校园音乐剧比赛中,居然有参赛选手是选用戏曲这一形式,换词换剧情来表演,那滑稽逗乐的“丑角”念白、有招有势的“唱念做打”还有那煞做其事渲染气氛的伴奏,把我们评委老师看的是赞叹不已!旁边不时有老师在问我,“咦,平时看起来沉默寡言的小徐今天在台上怎么活灵活现,象换了一个人一样?”听到这些话,只有我心中最清楚,我抿嘴暗笑-这就叫收获的喜悦。它是一种付出了辛勤汗水播种、耕耘后幸福的收获!俗语说的好“不怕笨就怕懒”,在戏曲教学上我也曾是“门外汉”,但我是个有心人,我会在时时处处细端详,慢揣摸,找准“支点”继而撬开整个“地球”!在教改新观念下的音乐教育中,就曾慎重提出让学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来

14、了解祖国的音乐文化,以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来作为重要的内容,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之中,体验祖国母亲的情怀,感受祖国母亲的伟大,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心。戏曲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体而能传承千年,生生不息,它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凝聚,是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艺术种类,是灿烂的黄河文化象征。作为一个文化艺术的传播者音乐教师,应责无旁贷的担起重任带领青少年去了解它、认识它、弘扬它! 参考文献: 1:华东出版社京剧知识一点通项晨、韶华著 2:湖南文艺出版社新版音乐教学论吴跃跃主编作者:宁波市十五中学 张璐地址:宁波市海曙区布政巷19号 电话:(0)13396615303 057487363968转8020;邮箱: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