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8307407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药是治病的,但也能导致疾病,特别是处于发育过程中的 婴儿,错误的用药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儿童用药的计算方法 有哪些呢?本文是本人整理的儿童用药的计算方法资料,仅供 参考。现在,一起来看看吧!儿童用药注意事项一、给药途径的选择我们提倡“能口服给药治疗的不肌注,能肌注治疗的 不静点给药”。虽然注射法给药剂量准确、起效快、不受消化 液影响,但也有其不足,除注射部位消毒外,药物的质量、药 物的刺激性、药物本身的毒性、输液中的微粒和热原等都可引 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病情不严重时,请选择口服或肌 注给药,病情严重时才选择静脉给药。二、给药剂量要准确儿童给药物量一定要根据日龄

2、或体重计算给药量。因 给药量大或静点速度过快,超过儿童的承受能力或耐受性,就 有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三、药物的选择要合适儿童一些重要器官,如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 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应避免使用毒性大的、不 良反应较严重的药物。1、抗菌药物的选择:一般的感冒发烧不要随便使用 抗生素,非用不可时,也应选毒副反应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 抗菌药物。禁止或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可引肾及耳毒性。氯霉素可引起灰 婴综合征。如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 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不能进行血药浓 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

3、。四环素类可引起齿及骨骼发育 不良,牙齿黄染。喹诺酮类可引起软骨损害,避免用于 18 岁 以下未成年人禁用。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 溶血性贫血,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缺乏安全 性资料,建议 2 岁以下的儿童避免使用或谨慎使用。儿童由于 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B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 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2、泻药与止泻药的应用:儿童便秘应先调整饮食, 可吃些蜂蜜、水果、蔬菜等,在十分必要的时候才使用缓泻剂 儿童腹泻时也应该先调整饮食,控制感染补充液体,一般不主 张使用止泻药,因使用止泻药后腹泻虽可得到缓

4、解,但可加重 肠道毒素吸收甚至发生全身中毒现象。3、解热止痛药的应用: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 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 严重疾病。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 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 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 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阿斯匹林、保太松 等药物。4、镇静催眠药的应用:镇静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 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等效应。儿童有 高热、过渡兴奋、烦躁不安、频繁呕吐等情况,使用镇静药可 以使患儿得到休息,以利病情恢复。常用的药物有苯巴比妥、

5、安定、异丙嗪、氯丙嗪等,但是使用镇静剂不当也可造成患儿 呼吸抑制。不应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5、激素类药物的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常用的 有氢化可的松、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应 用本类药物时,必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和并 发症。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可引起肥胖、高血压、水 肿、血钾降低、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一般感染不要使用本类 药物,因其对病原微生物无抑制作用,且可抑制炎症反应和免 疫反应,降低机体防御功能,反而可使的感染病灶(如化脓性 病灶、结核)活动和扩散。如必须长期使用本类药物时,应给 予促皮质激素,以防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同时给予钾盐,并 限制钠盐的摄入

6、,还应增加蛋白饮食,适当加服钙剂及维生素 D。停药时应逐渐减量,不宜骤停,以免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 不足症状。 6.维生素类、微量元素、滋补品的合理使用:(1) 维生素类:应根据儿童身体生长发育需要适量补 充维生素类药物。不应将其作为补剂给儿童长期服用,过量服 用也会出现对肝、肾脏损害及中毒症状,如周身不适,胃肠道 反应、头痛、骨及关节痛等。(2) 微量元素:儿童缺微量元素如铁、钙、锌等时, 补充时不可长期使用。最好到医院做生化检验,测定其血中含 量,以调整补充量,血中含量正常时,停止服用。(3) 补品:儿童不宜常吃补品,摄取营养最重要的是 均衡,任保一种营养物质摄入过剩,均会导致营养失衡。人参

7、蜂 王浆之类的补品,用多了会导致儿童性早熟。要避免滥用滋补 品如人参、人参蜂王浆、冬虫夏草等。四、联合用药须注意的问题药物种类不易过多,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不 要联用可使毒性增加的药物,如庆大霉素与卡那霉素(氨基糖 甙类药物)联用。五、儿童不宜服用成人制剂儿童用药要选择儿童剂型的药物。不要使用成人规格 的糖衣片、缓释片、控释片、胶囊等。因糖衣片、胶囊剂,一 方面可掩盖药物的苦味,另一方面又可提高生物利用度。如 “速效感冒胶囊”等复方制剂中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因, 高烧的儿童服用后易诱发惊厥抽搐,特别是 5 岁以下的小儿更 不宜服用。六、用药后要密切观察 如果出现寒颤、头晕、恶心、呕吐、

8、皮疹等身体不适 应立即停药,进行相应处理。家庭儿童用药储备哪些小宝宝难免会生病,家中为宝宝备一些常用小中药是 非常必要的,既可防病,当宝宝有些轻微的不适时,也不必慌 慌张张地跑到医院。当然,家里备的药只能用在宝宝病情较轻 时,一旦病情变化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以免延 误病情。1、宝宝停乳、停食,或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时, 可服用一捻金胶囊。1 岁以下每次服用 1 粒,每日 1-2 次。1-3 岁每次服 用 2 粒,每日 1-2 次。4-6 岁每次服用 3 粒,每日 1-2 次。本人提示:也可以溶解于牛奶、果汁内给宝宝服用, 味道更好。2、宝宝发热、咳嗽并有痰鸣,或腹部胀气而不思饮 食

9、,或烦躁易惊,夜寐不安时,可服用珠珀猴枣散。100 天内的宝宝每次服用 1/3 瓶,每日 2-3 次。1 岁 以下每次服用 1/2 瓶,每日 2-3 次。1-4 岁每次服用 1 瓶,每 日 2-3 次。5 岁以上每次服用 1 瓶半至 2 瓶,每日 2-3 次。本人提示:平时每周服 1-2 次,可保平安,这种药也 可溶解于牛奶、果汁、稀饭内服用。3、宝宝厌食、贫血、慢性腹泻、遗尿、夜啼时等, 可服用醒脾养儿颗粒,它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的作用。1 岁以下每次服用 1 袋,每天 2 次。1-2 岁每次服用2 袋,每天 2 次。6 岁每次服用 2 袋,每天 3 次。7-14 岁每次 服用 3-4 袋

10、,每天 2 次。本人提示:温开水冲服,感冒、咳嗽、发烧的宝宝忌 服。4、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 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1-2岁每次服用 10ml,每天3次。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大于5岁 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5、宝宝患上非感染性腹泻、体弱面白、大便次数增 多、便稀并气味臭秽,含有不消化食物,或有时成蛋花汤样, 伴有腹胀、睡眠不宁时,可服用脾可欣婴儿健脾颗粒。1岁以下每次服用1g,每天3次。1-3岁每次服用4g, 每天2次。4-7岁每次服用8g,每天2次。6、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

11、呕吐、烦 躁口喝,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1 岁以下每次服用 1 丸,每天 2 次。大于 1 岁每次服 用 2 丸,每天 2 次。本人提示:最好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7、宝宝身体瘦弱、消化不良,并伴食欲不佳时,可 服用儿康宁糖浆。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8、宝宝因积食引起腹胀呕吐、啼哭不安、厌食纳差、 大便秘结时,可服用四磨汤口服液。新生儿每次服用3-5ml,每天3次,疗程2天。儿童用药的计算方法简易快速计算法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 斤体重计算的剂量。公式如下: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X0O01X(月龄+3)1岁以上 剂量:成人剂量X0o05X(月龄+2

12、)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 100 毫克(即 1 片),8 岁儿童 1 次该服多少?按上式计算: 100(毫克)X0o05X(8+2)=50(毫克)。即8岁儿童服痢特灵剂 量每次为50毫克(即半片)。根据小儿体重计算多数药物已算出每公斤体重,换天或每次的用量,因 此根据小儿体重决定用药剂量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当广泛。对 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实际测得的体重(千克)计算用药量按公斤折算剂量公式:小儿剂量=每公斤每天(或每次) 用药量*体重(千克)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50(即成人 平均体重)对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婴儿6月前体重(千克)二月龄XOo 6+37个月12个 月体重(

13、千克)=月龄 XOo5 十 3 一周岁以上体重(千克)=年龄 X2+7 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 积计算,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其计算方 法如下: 体重在 30 公斤以下者,其体表现积计算公式为: 体重(公斤)X0。035+0O 1=体表现积(平方米)。 体重在 30 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比如30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1。15平方米,35公斤体重者为1。25平方米,40公斤体重者为1。35平方米 根据成人剂量折算这种计算方法只要知道成人剂量就可以按年龄比例推 算出小儿剂量,所以简便易行,但每个小儿的个体生长发育不 同,虽是同一年龄,但体重各有差异,这种方法比较粗糙: 小儿年龄相当于成人用量的比例出生1月1/181/141月6月1/141/76月1岁 1/71/51岁2岁 1/51/42岁4岁 1/41/34岁6岁 1/32/56岁9岁 2/51/29岁14岁 1/22/314岁18岁 2/33/4安全用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