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s版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830371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语文s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s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s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s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s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语文s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语文s版教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语文s版教案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二年级语文s版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二年级语文s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2、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我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我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准备:电脑媒体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2、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当你们生病时,你最先想到的是谁?板书:医生。 2、师:那么你知道医生为你看病时在想些什么?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9 医生的心思 4、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说说课文写的是哪位医生,她怎么样? 2、交流。学习生字:德 注意:“德“字右半部分“心”上有一横。 3、小组学习生字。 分析比较三个近义词:简练、简洁、简短,请你在课文找到这三个词语想想它们之间意思的差别在哪里? 4、默读课文,想想医生有个什么心思?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且用直线划出。 5、交流。 6、填空:为了能给更多的人(),他养成了()、()的习惯,他极不愿意()。 7、读医生与

3、病人之间的对话,你体会出什么?(他们之间的对话很简洁) 8、读最后一小节,你有什么问题吗?(四人学习小组讨论) 9、师:他为什么不收女病人看病的费用? 10、交流(女病人为医生节省了时间,让医生能为更多的病人看病,就等于用时间付了看病的费用) 11、师:那么你能概括这位医生的心思了吗?(时间就是金钱) 三、拓展知识: 请你收集一些有关“珍惜时间”的诗句或者名言。 板书设计: 9 医生的心思 利索、简练的习惯 小学二年级语文s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的高兴心情使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

4、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 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一)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字词情况 1.出示生词 盲婆婆 乐呵呵 滚动 捉住 您好 清波 鼻子 齐鸣 得到代替 (1)指名读生词,相机正音 (2)去拼音读词 (3)齐读生词 2.指导读较难读的长句子 (1)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

5、生字 2.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诗歌,检查朗读情况 2.师生交流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2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请学生谈谈自己这2分钟的感受 4.再读课题,设疑:“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一只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 二、理解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 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

6、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指导积累ABB式词语。 4.“我”面对这样一只可爱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共评) (二)学习第二节 1.“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节 2.“我”上学时想让它为盲婆婆唱歌,帮她消除寂寞,带来欢乐,那“我”平时是怎样帮盲婆婆的呢? 3.此时你看出图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小学生? 4.谁能发现蝈蝈歌声的神奇力量?你想象一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的叫声)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5.教师小结:蝈蝈的歌声使盲

7、婆婆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看到了原野中的一切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好像恢复了与五彩世界的联系,她的眼中似乎不再黑暗,而是充满了光明 6.让我们再次把光明带给盲婆婆(指名读,师生评价,全班齐读) 7.盲婆婆此时欣赏着蝈蝈美妙的歌声,会说些什么呢? (三)学习第三节 1.听老师范读第三节,你知道小男孩的心意了吗?说一说 2.谁愿意读一读:学生个别读后,相互挑战指导读好“蝈蝈儿,蝈蝈儿,蝈蝈蝈” 三、奉献爱心,升华感情 1.学生谈感受你想对“我”想说些什么? 2.说说你自己以后该做些什么? 3.有感情地背诵本诗 4.小结:有了这位善良,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又见到了光明和幸福,快乐又

8、回到她的身边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学习,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 四、作业 小练笔: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你正打算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吗?请用笔写下你的经历或打算。 小学二年级语文s版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边读边思考,画出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2、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要素。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认识12个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准备: 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2、你们知道这是

9、什么歌曲吗?对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也是我国的国歌,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曲是谁吗?(聂耳)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聂耳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聂耳的少年时代,看看他是如何学习音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少年聂耳。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和同桌互认生字。 4、检查认字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小组赛读。 5、现在这些生字宝宝要带我们去读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读好课文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6、同学们的课文读的非常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

10、么? 过渡:聂耳一生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那么他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5段,认真想一想。 1、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聂耳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并画出写聂耳喜欢音乐的句子。 2、全班汇报 重点句 (1)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2)迎着滇池上的点点归帆,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3)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察觉,解释(全神贯注,删去文中的“似乎”行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三、指导书写 喜:两个“口”上小下大,略扁。 哥:第五笔是竖,不是竖钩。

11、四、扩展延伸 你遇到这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一切的情况吗?从聂耳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做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 小学二年级语文s版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于连的英雄行为,学习他那种勇敢机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14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1.掌握本课8个会写字。 2.复述故事,理解于连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

12、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导语激趣: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有一位最老资格的长寿市民,被当地的市民称为“第一市民”。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他有多大年纪?他在布鲁塞尔的市中心站了五百多年,却依然是个只有两英尺高的小孩,你们想认识他吗?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样子的吗? (这个小男孩有一头卷发,一个翘起的鼻子,显得很调皮。他光着身子,正在那儿撒尿呢。) 教师补充:这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的一座铜像,有着可爱笑容的小童叉腰挺肚,旁若无人地撒尿,只不过撒出的可是洁净的自来水,还有每年狂欢节中的

13、一天,撒出的不是水,而是最上等的啤酒,大家在这一天都会争先恐后地争饮小童撒出的啤酒。因为怕这个活泼可爱的小童在冬天着凉,还有世界各国致赠的精美服装,现在都保存在当地博物馆当中。 3.人们为什么要为一个顽皮地撒着尿的小男孩塑像呢?我们学完今天的课文就知道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想一想:联系刚才的故事,你从课题中能了解到什么?(布鲁塞尔的撒尿男孩的铜像就是小英雄于连。)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查找生字表或请教老师同学,读准字音。 2.听录音朗读课文,对照比较自己的朗读,看看有哪些地方自己没有读好,进一步熟悉生字。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集体纠音,指

14、出多音字“都”和“撒”。 都:du都来d首都撒s撒种s撒娇、撒尿 4.你觉得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个意思? (课文讲了两个意思:一是描写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小男孩铜像;二是写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 三、细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已经欣赏了这座铜像,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描写了这座铜像?(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感情朗读。你们喜欢这座铜像吗?为什么?(它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像,样子调皮有趣。它像我们中的一员,像我们的小伙伴。)你能读出对这座铜像的喜爱之情吗? 分小组比赛读。老师也很喜欢这座铜像,我也想读一读,我们一起来吧! 2.过渡:这座铜像虽然只有两英尺高,并不显得雄壮威武,而且显得很顽皮,却一直受到布鲁塞尔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喜爱,这是为什么呢?课文也为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 3.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评价是否读出问的语气。 4.学习课文第3、4、5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