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3.1分子和原子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8302888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3.1分子和原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上3.1分子和原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上3.1分子和原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上3.1分子和原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上3.1分子和原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上3.1分子和原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3.1分子和原子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2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 、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 (即宏观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 界,认识分子和原子;(2) 、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 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 、培养学

2、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资源分析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水的蒸发、 品红的扩散等)出发,提出问题,弓I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求知欲、好奇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和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探究活动(氨的扩散)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等对分子的性质作进一步阐述。教材还设计了两个讨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个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 形成概念。教学策略分析1、本课题 首次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 界

3、,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为此,在进行本课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宏观现象,创设好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2、在探究分子的性质时,因为分子不可触摸,因此,一方面可以借助生动的比喻、类比或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来说明;另一方面,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可以改变探究的步骤,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在分析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为了增强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教材设计了两个讨论。教学中,建议把教材上的P49图39和P50图3 12和P50图313设计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微 观粒子的运动情况,从而理解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宏观现象来想像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准备1、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 仪器;2、准备补充实验:酒精与水混合的实验;3、准备多媒体课件:水的蒸发、水的电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 设 情 境 设 问 激 趣(创设情境)把一瓶香水带进教室,放在讲台 上,打开瓶塞。(设问、引导探索)1、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 ?2、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3、衣柜中的樟脑片为什么会不 见了 ?学生思考、讨论。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 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 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

5、兴趣。设(引导实验)教材中:品红的扩散。(设问)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学生实验;观察现象; 思考讨论。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激 发学生的思维及探究欲。问激(过渡)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 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 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 组成的设想,并用以解释这些现 象。(小结)想象物质是由微观粒子 构成的。确立物质由分 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 充分发挥想象能力,感 受分子撞击脸部的画面。通过人类对分子和原子 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 的描述,形成物质由分 子、原子构成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趣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小实验) 请同学们用手对着脸轻轻扇动, 感

6、受一下分子撞击脸的感觉。导(设问)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是真实存在 的吗?展示图片教材 F48 图 3-6、3-7。看图想象分子的存在。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拍 摄的图像,让学生了解 现代高科技,并借助图像 让学生从宏观世界进入 微观世界。入 新(设问)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呢 ?(讨论)1、化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2、能看到整块糖,却看不到溶 解后的糖。学生思考、讨论,并归 纳总结。从熟悉的现象入手,锻炼 学生分析、推理、归纳、 总结的能力。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小结) 分子很小。学生思考归纳。运用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投影)式,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建实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让学生大胆想象,感受

7、立在具体的数据上,更清3X 10-26kg ; 1滴水(1 mL水约为分子很小的概念。楚地理解分子很小的性验20滴)中大约有1.67 X 1021个水质。分子,全国人一起来数的话,大探约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引导探究)究做氨水在空气中扩散的实验。如按要求实验;把实验步骤略作改变,让图所示:观察现象:B烧杯中的溶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步P 1液变红了。骤:提出问题t猜想假设浓氨水| A B |酚?ft溶液t设计实验t收集证据t得出结论。丿旦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请同学们猜测:为什么 B烧杯力。对中的溶液变红了?学生猜测与假设:可能针对你的猜测,请设计实验方是学生设计实验方比案,证实你的猜测。(小结)

8、案,进行实验。1 .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扩散观察实验,讨论与分析,分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得出结论:是氨分子扩散酞溶液变成了红色。该实的结果。通过实验与类比,增强实析验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验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动。抽象思维能力。2.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补充实验)观察现象:1+1工2。酒精与水混合。思考:为什么1+1工2?(引导思考)了碗黄豆与一碗小米混合是否思考、讨论、猜测。等于两碗?解提问:该实验说明了什么?(小结)性分子之间有间隔。质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练 习(投影)用分子的观点分析:小组讨论、分析、交流、通过设置练习,巩固所学巩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9、 ?发言。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知固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识运用能力。分阴凉处易晾干?分子的性质:分子很析3、物质为何有三态变化?归(小结)小;分子在不断运动;纳分子的性质。分子间有间隔。板书设计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二、分子的性质1 、分子很小;2 、分子在不断运动;3 、分子之间有间隔。三、分子、原子的概念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分子1原子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构成由原子构成由战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战根本区别在牝学反应中可分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相

10、似点都很小教后小记都不断运动F粒子间都有间隔;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粒子性质 不同;都能直接构成物质联系构成子严化学警中破裂源子 4分严爲授课时间:200年 月 日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媒体激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多媒体展示)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结构 示意图。(引导归纳)分子的结构。观察、分析; 语言表达:一个水分子是 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 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是 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通过多媒体把微观粒子 更直观地表示出来,便 于学生理解。分析 推 理(组织讨论)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烝发 与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2、氢气在氯气中

11、燃烧生成氯化 氢。分析在此反应和水的电解反 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 是分子还是原子?(多媒体演示)1、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小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 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分 析、讨论、推理在两种 变化中,分子、原子的 变化情况。分析得出:当物质发生物 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 了。小结形成概念。使用多媒体,可以把微观 世界清晰地呈现出来,可 以使学生的知识建立在 直观的基础上。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培 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抽 象思维能力。总结交流(小结)学完本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 ?(作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1、氧化汞受热分解;2、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3、混合物和纯净物有什么不同 ?小结收获; 交流体会; 代表发言。通过小结、练习,使知识 形成脉络,使学生初步 进入微观的化学世界。板书设计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2 、混合物和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教后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