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6《论语》十则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830204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6《论语》十则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6《论语》十则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6《论语》十则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6《论语》十则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6《论语》十则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6《论语》十则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6《论语》十则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6论语十则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课文学习设想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

2、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本文是从论语中选择的十则,这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语言简练,含义深远,相信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感悟。前置预习1.大声朗读课文,把你读不准的字词写在下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搜集资料,了解孔子的生平以及论语重难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课堂流程学 习 内 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搜集资料,了解孔子

3、的生平以及论语生齐读目标,教师解说重点。二自主学习18分钟一、孔子知识填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是一部记录 的书。共 篇。与 、 、 合称四书。二、活动一:我会读课文。(朗读时,读准字音,停顿分明)朗读指导1 教师范读课文。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论()语 不亦说() 乎 不愠( ) 三省() 传()

4、不习乎 曾()子 罔( ) 殆()焉( )诲()女()知之乎 默而识之( ) 哉( )三、活动二:我会译句子。 1、小组合作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特别注意一下词语。不亦说乎: 不愠: 学而不厌 : 罔: 殆 : 诲女: 是知也: 择其善者 2、小组合作用现代汉语翻译十则的内容,特别注意以下句子的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四、 活动三:我会悟思想。 小组合作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

5、怎样改进? 、“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学生独立完成。语文组长负责检查落实好。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堂指导。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20分钟 小组合作群学1. 小组交流自己的答案,求同存异,并做好标注。2. 小组合作后找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标注。 教师点拨提升1.重点词语通假字: 说:“悦”的古字,愉快。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通“智”,聪明,智慧。词类活用: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活用为名词故:学过的知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贤:贤人,贤能

6、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它重要实词:时习:时常地复习。 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信:真诚,诚实。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是知也:此,这。 弘毅:刚强,勇毅。凋:凋谢。 其恕乎: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一词多义:而:学而时习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死而后已:表顺承关系人不知而不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关系但、却 任重而道远:表递进关系而且之:学而时习之:代

7、词,代指“学过的知识”诲女知之乎:代词,代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知之为知之:代词,代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心之所向:助词不译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做。 知之为知之:是。 “仁”以为己任:当作,作为以:可以为师矣:凭,凭借。仁以为己任:把。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用来。2.知识补遗(1)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古字的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但是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因此学习的时候要加以注意,准确把握。(2)格言是集中体现个人机智之精华或众人汇成的睿智

8、、内容积极向上,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言简意赅和相对完整独立的语句。名人说的叫名言;古人说的叫古语;流传至今的叫谚语、俗语。谚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集体创造的,无法找出作者;格言是名人或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说的话,作者确定,可以查到出处。谚语的内容,大多是具体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格言则侧重树立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所有格言的内容都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如果是消极的,不能称为格言。(3)流传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本课处处是格言警句,请注意积累。生小组合作,找出解决不了的地方或问题提交全班讨论。教师巡视,及时掌

9、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住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相机点拨,使学生的学习提高到一个层次。生根据教师的点拨梳理知识点,制作知识卡片。生小组合作,找出解决不了的地方或问题提交全班讨论。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住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相机点拨,使学生的学习提高到一个层次。四达标反馈5分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论语() 三省吾身() 诲女知之乎() 曾子( )不亦说乎()不思则di( )不知而不 yn ( ) 不思则wng( )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三

10、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诲女知之乎(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生当堂独立完成,检测课堂的学习成果。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2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3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重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课堂流程学 习 内 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2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3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把握重点,圈出关键词。二自主学习18分钟1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请把你的思考写在下面。2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3本文主要讲了三方面的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精读课文,给课文分类。,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品德修养: 生独立自学,完成题目,语文组长负责检查监督好。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