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分配制度改革的公平效率思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829404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企分配制度改革的公平效率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企分配制度改革的公平效率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企分配制度改革的公平效率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企分配制度改革的公平效率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企分配制度改革的公平效率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企分配制度改革的公平效率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企分配制度改革的公平效率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企分配制度改革的公平与效率思考乔 均 乔梁摘 要: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分配制度和产权改革在企业分配方面造成的公平效率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分配不公造成的矛盾制约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国企分配制度改革不公既有理论层面问题,也有要素分配导致的实践层面问题。现阶段应该将公平问题认真抓好,坚持国企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兼顾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开展。关键词:国有企业 公平与效率 分配要素 和谐社会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由于产权的私有化改造,财富以及分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成为了困扰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瓶颈。去年国内爆发的“郎顾之争参考文献:1 董砚龙,产权改革论战升级 经济学家沉

2、默社会学家登场N,中华工商时报,2004-09-06。,实质上是财富以及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的一场论战。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无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劳分配的特点,过于强调了效率,因此,国有企业改革中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未能得到充分关注。本文将梳理国企分配理论并提出现阶段国企分配领域的公平与效率建议。一、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理论依据溯源1、经典按劳分配理论追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无视了市场经济按劳分配的特点,因此在我国分配领域出现了许多变态的分配形式,这些做法不仅破坏了公平与效率,而且也是对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的误解。由于按劳分配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公平分配的根底,我们有必要对按劳分配理论进展梳理。经典的按劳分

3、配理论是马克思1875年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这一理论的前提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底是:生产的物质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群众所有的只是生产的人身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则自然就产生现在这样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如果生产的物质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则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2 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1995年版,P306,P304305,P304。这就是说,在劳动者集体占

4、有生产的物质条件的情况下,生产的物质条件即物质生产要素便不再参与产品的分配。马克思也认为“同量劳动相交换是“资产阶级的权利。因为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一个人在体力或智力上胜过另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提供较多的劳动,或者能够劳动较长的时间;其次,一个劳动者已经结婚,另一个则没有,一个劳动者子女较多,另一个的子女较少等,因此在提供的劳动一样、从而由社会消费基金中分得的份额一样的条件下,*一个人事实上得到的比另一个人多些,也就比另一个人富些5 6 ,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18。7 乔新生,不能让国企改革走样 就郎顾之争

5、与经济学家商榷N,*证券报,2004-09-07。8 *易斯:?开展方案?M,经济学院1989年版,P18。这就是说,由于人的劳动能力不同,不同的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不同;由于不同的人家庭经济负担不同,即便提供一样的劳动量并据此分得一样份额的社会消费基金,也会产生贫富差异。劳动力不同形成的差异加上家庭经济负担不同形成的差异,由此形成的贫富差异造成了劳动者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由于“同量劳动相交换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会产生事实上的不平等,所以马克思认为这种“同量劳动相交换的平等权利是“资产阶级的权利。在马克思所设想的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下,“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

6、个人的消费资料,没任何东西可以转为个人的财产,因而这种按劳分配所产生的贫富别不会产生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剥削,“同量劳动相交换这种资产阶级的权利仅仅在及其有限的*围内起作用,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由于存在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除了自己的劳动,*些人还能提供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另一方面,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有一些收入可以转为个人的资产,这样,“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所造成的贫富差异的积累,有可能造成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剥削,由此导致两极分化,背离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由此可见,由于马克思设想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以消灭商品货币和市场机制为

7、前提的,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原则实行的条件:在全社会统一实行按劳分配,需要具备的条件是:1高于资本主义社会、低于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2全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3商品经济消亡;4对社会生产实行完全的方案调节;5个人向社会提供劳动量的准确计量简单。这五个条件之间以及这五个条件与按劳分配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内在逻辑联系。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尚未到达“按需分配的水平,只能对个人消费资料实行按劳分配。因此,一旦我们把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它的内容和形式就必然会与马克思提出的经典理论产生重大差异。从外表上看,劳动创造价值,按劳分配与按价值分配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其实不然。在市场经济中

8、,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价值的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趋势而存在着的,价格与价值、价值与劳动的相符只是偶然的事情。既然劳动不能直接计算,因而现实中的按劳分配只能是按经营收入的分配,而经营收入的大小则又受供求、竞争和价格波动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样,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与人的主观努力无关的市场要素因素,纯粹意义上的按劳分配显然大大变形了。2、现代要素分配理论追溯。何谓生产要素,如何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经济学说史上的传统说法,劳动、资本、土地指一切自然力构成生产要素。但应明确两点:1生产要素的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开展而开展变化的。现代生产中的要素已不止劳动、资本和土地了。2生产

9、要素主要是生产物质财富即使用价值的要素,要把构成财富的源泉同构成价值的源泉区别开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中曾指出一切劳动过程所必需的最根本、最抽象、最一般的生产要素,它由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要素构成。无论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任何物质生产劳动过程都离不开这三项简单要素。然而,我们不能由此误解为马克思认为在任何社会开展阶段生产力只由三个根本要素构成。马克思并未否认三要素以外的生产力因素,随着生产的开展,科学、管理、信息等的作用日益增大。越是现代化的企业,其根本生产要素越复杂。在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条件下,生产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大致可分为三个层

10、次:第一层次,包括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是生产力的三个根本要素;第二层次,又称附着性因素层次,指科学技术、教育、信息等没有实物形态,只能附着在实体性因素之上,通过改善实体因素的质来发挥作用的因素;第三层次,也称运行性因素层次,主要指生产管理。它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生产构造安排、产品设计、规模选择、生产与销售决策等。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质上就是按上述要素分配。党的十五大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现阶段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分配理论上新的探索和创新。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我国的企业都是全民或集体

11、所有制企业,企业创造的利税要上交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后,国有企业产权构造发生了变化,这种构造变化导致了国有企业内局部配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社会主义企业资产所有者拥有生产要素分配的权利。作为国有企业生产要素的分配,最后集中在企业利润的分配上。但是在利润分配中必须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因为作为社会主义的劳动报酬,不仅表达在劳动的数量、质量和劳动报酬等级的工资上,还要表达在劳动者提供的管理技术上,改制的国有企业还要表达参股职工和其它股东的资金要素上。因此社会主义的劳动报酬既要按劳分配,又包含按生产要素的分配。3、转轨时期的分配理论。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分配构造和分配方式,充分表

12、达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该理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根本含义: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按劳分配在分配制度中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社会主义转轨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兴旺,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构造,为此决定了除按劳分配这种主要分配方式外,还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的原则。2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现阶段在分配方式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就是允许属于个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成认劳动收益和资本收益的合法性,这

13、是十六大在收入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也是符合市场经济开展规律与我国国情的。在市场经济中,不仅产品作为商品通过流通进入消费,而且生产要素也要表现为商品,通过流通进入生产过程,市场也因此起着配置资源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已经形成了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它们组成了市场体系。只有把它们纳入到分配体系中来才能提高效率。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稳固和开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制济开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它说明一切符合于“三个有利于原则的分配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转轨时

14、期效劳。3转轨时期的分配方式充分表达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效率优先就是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根底性作用,要求收入水平按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决定。坚持效率优先并不是永远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暂时牺牲社会公平,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效率优先是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点,同时要兼顾公平,调节过高收入,规*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化。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二、国企分配制度中公平与效率实践分析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由于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出现了多种分配方式。目前的国有企业分配方式在伦理公平上还存在着一

15、些缺陷亟待改善和研究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方面:1、按劳动力价值分配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存在着一定*围内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其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转轨时期成认劳动力商品的存在。劳动力商品化实质上已使得广阔劳动者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人格地位发生了变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分配都是劳动收入,但是二者有明显区别。一是表达的经济关系不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表达了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单一经济关系,按劳分配则表达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平等所有权和劳动力个人局部所有权的双重经济关系。二是受分配总量的限制不同。劳动力价值水平受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水平地制约,按劳分配则是社会总产品中作了必要扣除后的全部价值

16、量,相对量上不受劳动力生产费用的局限,但受生产力开展水平的影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实质上是默认现阶段国有企业分配中存在着剥削。这种现象学术界曾有过争论,认为这同传统理论有冲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特殊现象,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以后,劳动力商品化了,国有企业的职工在企业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职工的主人公地位在降低,而雇用和被雇用的关系被强化,国有企业职工的政治公平和经济公平受到了损伤。笔者认为,由于社会主义转轨时期混合经济的存在,劳动力商品化在所难免,为了更好地提高效率,有利于生产力开展,因此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必要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平,怎样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保证产权改革后职工的主人公地位,表达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同按劳分配在现阶段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有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