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_方法与案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读书笔记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29057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理_方法与案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原理_方法与案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理_方法与案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理_方法与案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读书笔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理方法与案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读书笔记一、地理科学新进展(概念解读)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关注地理环境组成、 物质和能量交换, 以及空间差异的科 学。地理环境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影响和渗透,同时,地理环 境也是人类生活和活动的场所。自然地理学研究的重心是阐明地理环境的结构、 功能、物质转移、能量交换、 动态演化和地理环境整体差异的规律,系统研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与组成。现代自然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地理过程的动 态变化。所有这些变化, 强调人类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 的影响;强调地理演化与全球变化的关系。也就是说, 自然地理学, 研究的不仅

2、是自然地理环境本身, 还有人与自然之 间的关系与影响,即人地关系。过去的人文地理, 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最受重视, 现今开始转向关注人 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国的人文地理研究着重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提供国家 城市化的战略,在促进城市化进程, 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 协调区域和城乡关系。在全球化和社会经济转型期的背景下,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 特别是城市 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更加注重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心跟自然地理学是有相同之处的。 当然,不仅只 是自然和人文,经济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都非常重视人地关系这一主题。二、高中地理教学的空间视角(

3、学科的独特价值)1、地理空间格局敏锐觉察力的培养学习地理,会形成对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 空间格局的敏锐觉 察力。这是地理学科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和创造素质的表现之一。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之处,而“空间格局”,或者说“空间排列状态”,是 地理特有的。 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地球表层呈现的空间排布, 会呈现出一定的 “形 状”。比如说中国的地形,山脉的分布呈网格状排列,澳大利亚气候带呈半环状 分布等等。而这些,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2、空间关系分析、区域综合分析、比较的思维品格的培养地理学强调位置观点, 即区域性。重视研究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在地球表面 的位置或空间差异。这一特征使得

4、学生在学习时, 逐渐学会从地理要素之间、 自然现象和人文现 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入手,进行综合分析,从总体特 性上进行研究, 去说明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及其空间上的成因联系, 这种形式的 学习,会使学生形成注重整体的思维品格。3、地理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 由于一些地理现象或发生在地球内部(如地质过程),或空间范围广大(如 水循环、人口迁移),或经历的时间尺度长(如地壳运动、岩石风化),在学习 这类内容时,往往需要类比、想象去推测演变过程。这一种思维, 其实是在时间的范畴了。 因为地理的预测, 就是要应用已有的 时间序列,去进行分析,然后推测结果。这样一来,也是丰富了地理

5、学科的思维 培养,不仅有空间,还涵纳了时间。4、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地理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收集、 整理、分析地理 信息的活动, 引导学生利用地图、 图表、图片、图解,以及进行实地观察、 观测、 调查访问等形式去获得资料,进行地理探究。如果说前三种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那么这一点则是从理论到实践, 兼 顾了学生思维与行动。 而恰好, 地理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 培养的方式简单 多样,培养的平台可大可小。坐在教室,有各种地图可供分析使用;走出教室, 广大的天地更是最佳的学习场所。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学方法提升)所谓地理案例教学, 即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

6、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对 地理案例进行调查、阅读、分析、讨论和交流等,以此获得对地理基本原理与基 本规律理解的特定教学方法。当下地理教学课堂上, 案例教学法是十分热门的教学方法之一。 我认为这主 要归功于它本身独特的性质。首先,这种方法目标清晰。 教师需要事先选取合适的有代表意义的案例, 在 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然后,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 能够生成一套属于自己的、 独有的思考问题的体系。 这样,学生分析、思考、攻克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其次,这种方法很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之所以能在课堂中运用, 也是因为 它本身蕴意深刻。 除了包含本课的知识这一共同点, 每一个案例都有它本身与众 不

7、同的独到之处。 学生学习时,遇到不同的案例, 就需要转换观察点与思考模式, 拥有应变的能力。 所以,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能力、 方法与技巧等方面都有培养意 义。最后,这种方法生活性、实践性强。在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着各种案例,学生 主动地发现、分析、攻克问题,这也拉近了生活与课堂的距离。在教学活动中, 如果教师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授课, 那么,案例的运用是必 不可少的,甚至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符合教学内容, 并且典型、有较强吸引力的事例,然后灵活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所以,案例 开发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不过,案例的获取途径还是比较多的, 比如各版 本地理教材、 时事热点、乡土资源等等。 当然,选取时要遵循真实、 完整、典型、 启发、时代、可读这些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