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价值类计算题的终极破解(教育精品)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8281411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价值类计算题的终极破解(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政治价值类计算题的终极破解(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政治价值类计算题的终极破解(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政治价值类计算题的终极破解(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政治价值类计算题的终极破解(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价值类计算题的终极破解(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价值类计算题的终极破解(教育精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价值类计算题的终极破解 价值类计算题是指以商品价值量或价格为核心,综合考查诸如劳动生产率、汇率等相关内容的一类计算题。每年高考无论是全国试题还是地方试题都会涉及这类计算题。如2010全国文综和卷第24题,2012、2009安徽文综第3题,2009海南单科第1题,2008全国文综第25题等。计算时最容易混淆,出错。因此,为了减少失误,理顺关系,现总结出它们的关系和运算的一般法则如下:一、解题关键:理解三对关系综合高考这类计算题,主要涉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数量关系。例如,价值量、价值总量与使用价值量、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外汇汇率与本币汇率等概念,

2、把它们区分开并且理顺其关系,就可以化难为易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对关系:第一对关系是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二是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的关系。其理论依据是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用公式表示: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即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第二对关系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这里的“商品”可以是一般商品,也可以是作为特殊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这对关系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单位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二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又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换句话,就是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单

3、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因而可以推出: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这对关系相对应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即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相关联的是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数量和价值总量的关系。包括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其公式为: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2010全国文综第24题和2012、2009安徽文综第3题 就是考查这对关系的。第三对关系是商品价格与货币币值的关系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而货币价值不仅取决于社会劳

4、动生产率,还受流通中的货币量影响。因此,我把受后者影响的货币价值称为货币币值。它受本国和外国货币发行量影响。外国货币发行量通过外汇汇率发生作用:一国货币币值与本国货币汇率变动成正比,与另一国货币汇率变动成反比,以1美元兑换人民币为例,美元币值与美元自身贬值或升值成正比,与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成反比;货币币值与本国货币发行量或通货膨胀率成反比,即货币贬值是因货币发行量过多,通货膨胀率高所致。而货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准,其公式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速度),即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

5、通速度成反比。总之,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成正比,与本国货币汇率成反比,与外币汇率成正比。在三对关系中,第一对关系为核心,第二、三对关系是第一对关系的延伸。这三对关系基本囊括了价值类计算题的所有考查内容。而以考查第二对关系最为常见的,其变式多为发生在对社会劳动生产率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经常用“部门生产率”或类似的表述代替社会劳动生产率,或结合学生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理解程度来考查商品价值量。单独以其中一对关系为考查内容的命题难度为中度。最难的题目是第二、三对关系的变化组合。二、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上述三对关系实质上是一系列概念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有两种:正比和反比。计算方法是:成正比,相乘,

6、即变化后的数值=变化前的数值(1变化值);成反比,相除,即变化后的数值=变化前的数值(1变化值)。例如,由于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变化后的商品价值量=商品原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值)。变化涉及提高、上涨、通胀、升值等字眼,相加,即1变化值;反之,相减,即1变化值。掌握了以上法则,那么,价值类计算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附:历年高考价值类计算试题及解析1、(2012安徽文综,3)读表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2011年某企业生产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表1年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M商品总产量20104410万20114220万A.50% 40万 B.

7、80% 80万 C.100% 80万 D. 200% 160万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仅涉及第二对关系。根据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由表1可知,单位商品价值量是4不变,只要计算个别劳动生产率即可。结合法则,根据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由于其他条件不变,设2011年某企业生产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为x,则为4(1x)=2,解得x=1即100%;根据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2011年某企业生产M 商品的价值总量为420万=80万。故选C。2、(2010全国文综,24) 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

8、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A. 5元 6元 B. 10元 12元 C. 20元 24元 D. 8元 16元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涉及全部的三对关系。每件产品价值实质上就是单位商品价值,因为前提是某国;用货币表示就是价格也就是商品价值量,为10元。结合法则,根据第二对关系中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故货币价值不变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为10(1100%)=5(元);根据第三对关系中的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成反比,故在通货膨胀率为20%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

9、格为5(120%)=6(元)。因此本题选A。3、(2008全国文综,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2元B.12.5元 C.18元D.18.75元解析 本题同上,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15(150%)=10(元),货币贬值20%,则10(120%)=12.5(元)。故选B。4、(2010全国文综,24)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

10、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 )A、4元、4元、60万元 B、6元、8元、90万元C、4元、6元、90万元 D、8元、6元、120万元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对关系。根据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可知,该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用货币表示为6元。因此,2009年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单位商品价值量即社会价值为6元;结合法则,根据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其个别劳动时间即个别价值为6(150%)=4(元);根据一定时

11、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则2009年该企业产量为10(150%)=15(万件),根据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则价值总量为156=90万元。故选C5、(2009安徽文综,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 )A.364元B.400元 C.520元D.776元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对关系。部门劳动生产率实际上就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12、%,结合法则,根据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那么,在1小时内该部门创造的产品数量为每小时1(130%)=1.3件;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该部门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为:260(130%)=200元。甲生产者用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也应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销售,则其价值总量为2002=400元,故选B项。6、(2009海南单科,1)假设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 )A.14.95B.15 C.15.6D.16.05解析 本题

13、主要考查第三对关系。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也就是1单位M国货币可兑换5.5单位N国货币。结合法则,根据货币币值与通货膨胀率成反比,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则5.5(110%)=5。即2008年M国货币贬值了:1单位货币只可兑换5单位N国货币,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是下降了。故选B。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价格专题一 与价格相关的重点知识梳理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直接原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引起价格变化;货币的价格(升值、贬值)2.价格变动的影响:对人们生活的

14、影响(需求、消费、消费者):A、一般地,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需求。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C、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某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A、调节生产,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 C、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树立品牌意识,重视

15、新产品开发.3.稳定价格的措施:从国家角度:发展生产力,增加市场供给量;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引导市场正确消费;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降低生产成本;规范市场秩序,治理哄抬物价行为;进行流通体制改革,减少商品流通成本,促进产销对接。实施灵活货币政策,缩小信贷规模,减少货币流通量。二、学科内与价格相关的知识整合。1.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反之则增加。2.居民储蓄的实际收益=本金利息率-CPI价格指数3.市场配置资源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的来实现的。4.稳定物价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三、与价格相关的图像题 (山东卷) 1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四川卷)2、汽油和汽车是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行车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