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循环计数器(真正能实现自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279818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循环计数器(真正能实现自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动循环计数器(真正能实现自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动循环计数器(真正能实现自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动循环计数器(真正能实现自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动循环计数器(真正能实现自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循环计数器(真正能实现自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循环计数器(真正能实现自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 目: 自动循环计数器 学 年: 20132014 学 期: 1 专 业: 生物医学工程 班 级: 110314 姓 名: 赵亮 学 号: 20111398 指导教师: 李 磊 日 期: 2014年 1月4日2014年1月10日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目 录第一章 设计任务与要求31.1 设计任务31.2设计要求3第二章 设计思想3第三章 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器件选择及介绍43.1 单次脉冲产生部分43.2 译码驱动、显示电路部分53.3 控制部分及循环加减计数部分8 第四章 系统逻辑框图.10第五章 系统电路总图及原理115.1、电路总图115.2、工

2、作原理11第六章 硬件电路安装、调试测试结果,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12第七章 总结设计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12 第八章 收获、体会.13 附录A 原理总图14附录B 元件清单14 设计题目:自动循环计数器第一章 设计任务与要求1.1 设计任务1. 用集成计数器实行39自动循环计数。2. 电路能实现39加法和39减法循环计数。3. 输出用数码显示。1.2设计要求1. 确定总体设计方案画出总方框图,划分各单元电路的功能,并进行单元电路的设计,画出逻辑图。2. 选择元器件型号。3. 画出总逻辑图和装配图,并在实验板上组装电路。 4. 进行电路调试,使其达到设计要求。5. 写出总结报告。第二

3、章 设计思想根据题目要求,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基本思想如下:1、电源部分,由它向整个系统提供+5V电源。2、单脉冲产生部分:功能是由它产生单个脉冲,为循环计数部分提供计数脉冲。3、译码显示电路部分:计数器输出结果的数字显示。4、加/减控制电路部分:实现加减循环计数功能由控制部分完成。5、可逆计数器部分:完成39的可逆加减循环计数。系统设计方框图如图1所示。 加/减控制电路单脉冲产生译码显示电路可逆计数器电源 图1 39加/减可逆自动循环计数器系统设计方框图第三章 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器件选择及介绍3.1 单次脉冲产生部分3.1.1、方案论证产生单脉冲的方法有很多,如用集成555定

4、时器、TTL集成单稳态触发器74LS121。74121、74221、74LS221都是不可重复触发的单稳态触发器。属于可重复触发的触发器有74122、74LS122、74123、74LS123等。方案一:用集成555定时器产生单脉冲,见图2(a)。 (a) (b) (c)图2 单脉冲产生电路方案二:用TTL集成单稳态触发器74LS121,见图2(b)。方案三:用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与手动开关,见图2(c)用74LS00中的两个与非门构成基本RS触发器,手动开关反复拨动一次,则触发器输出端将产生一个计数脉冲。确定方案:根据实验要求,使用555定时器,能自动产生计数脉冲,故采用方案一。3.2

5、 译码驱动、显示电路部分3.2.1、方案论证方案一:采用DCD-HEX4段数码管,不需要译码器就能直接显示出结果。方案二:74LS48 TTL BCD7段译码器/内部上拉输出驱动。采用74LS48不需要外接上拉电阻。确定方案:由于DCD-HEX的价格较高,且市场上不易购买,故采用74LS48。由于74LS48输出是高有效,所以显示数码管选用LN05011AH共阴极数码管。3.2.2、元器件型号的选择及参数计算:数码管LN05011AH,译码/驱动器74LS48;限流电阻的计算,数码管压降一般为1.82.2V,工作电流1020mA,经试验,静态显示时10 mA亮度相当可观,所以限流电阻R1R7=

6、(5V-2V)/10mA=300,功率为0.012300=0.03W,故电阻选用R1R7=300(1/16W)。3.2.3、译码驱动、显示电路的设计74LS48的引脚见图3,74LS48的功能表如表1所示,其中,D C B A为8421BCD码输入端,ag为 7段译码输出端。 图3 74LS48引脚图表1 74LS48引脚功能表七段译码驱动器功能表 灯测试输入使能端。当LT0时,译码器各段输出均为高电平,显示器各段亮,因此,LT0可用来检查74LS48和显示器的好坏。 动态灭零输入使能端。在LT1的前提下,当/RBI0且输入BDCA0000时,译码器各段输出全为低电平,显示器各段全灭,而当输人

7、数据为非零数码时,译码器和显示器正常译码和显示。利用此功能可以实现对无意义位的零进行消隐。 静态灭零输入使能端。只要BI0,不论输入BDCA为何种电平,译码器4段输出全为低电平,显示器灭灯(此时/BIRBO为输入使能)。共阴极数码管管脚图见图4。 图4 共阴极数码管管脚图3.2.4、译码驱动、显示电路原理图译码驱动、显示电路原理图见图5图5 译码驱动、显示原理图3.3 控制部分及循环加减计数部分1、方案论证 方案一:74LS190为可预置的十进制同步加减计数器。 方案二:74LS191 可预置的4位2进制同步加/减计数器。 确定方案:经过比较,结合系统要求,决定采用方案一。2、控制部分及循环加

8、减计数部分的设计 (1)逻辑功能示意图 图6 逻辑功能示意图(2)190功能表见表2 表2 74LS190功能表(3) 主要逻辑功能。5、经过调试以后,发现74LS190的输出端接74LS138译码器以后,当计数器进行加计数时,不能正常的译出数字9,而用74LS191则可以实现,于是又重新设计,采用方案二,具体操作如下:(1)集成十进制同步加减计数器CT74LS191,逻辑功能示意图见图4。 图7 逻辑功能示意图LD为异步置数控制端 CT为计数控制端 D0-D3位并行输入端Q0-Q3为输出端 U/D为加/减计数方式控制端 RC为行波时钟输出端CO/CB为进位输出/借位输出端 (2)74LS19

9、1功能表见表3输入输出说明/P CP D3 D2 D1 D0Q3 Q2 Q1 Q00 d3 d2 d1 d0d3 d2 d1 d0并行异步置数1 0 0 加计数CO/BI=Q3Q01 0 1 减计数CO/BI= Q3 Q2 Q1 Q01 1 保持表3 74LS191功能表 主要逻辑功能:异步置数功能。 当=0时,与CP无关,并行输入数据d3d0 被置入。Q3 Q2 Q1 Q0=d3d2 d1 d0。计数功能。取=0、=1。 当/P=0时,对应CP脉冲上升沿,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当/P=1时,对应CP脉冲上升沿,十进制减法计数器。保持功能。当=1时,计数器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6、加减自动跳转部分

10、:利用与非门组成的SR锁存器,当计数器减到2时,S=0,R=1,则Q=0,当Q端的低电平到达LD端时,变为加计数,同时,置数端置入3。同理,当计数器加到10时,S=1,R=0,则Q=1,变为减计数,同时,置数端置入9,这样,就实现了加减的自动跳转。第四章 系统逻辑框图图8 74LS191加法计数说明:由于题目要求加法计数从3开始自动循环到9然后再返回到3,所以并行输入端DCBA=0011,当计数器的输出时1010时,由于非门以及与非门的作用使LD输入低电平有效,给计数器置数为0011,再次开始循环。图9 74LS191减法计数说明:由于题目要求减法计数从9开始减到3然后再返回到9,所以并行输入

11、端DCBA=1001,当计数器的输出0010时,由于非门以及与非门的作用使LD输入低电平有效,给计数器置数为1001,再次开始循环。第五章 电路总图及原理4.1、电路总图39可逆自动循环加减计数器总体电路见附录A所示。4.2、工作原理由555定时器产生的计数脉冲送至74LS191的CP端,由于此时SR锁存器的Q端还没有电平,故D/端相当于悬空状态,即加计数,同时,置数端的3置入计数器,当加过9即加到10时,若不自动跳为减法,则应该变成3,而根据设计要求,应能实现加减法的自动跳转,此时DCBA=1010通过非门以及双四输入与非门以后得到1和0,两者相与得到0即低电平,送置LD端以后,将计数器置数

12、,而且,上述的高低两个电平经过SR锁存器以后得到的高电平刚好能够使输入端的数为9,并且计数方式为减计数。同理,做减法减到2时,亦能使LD端得到低电平,同时使输入端的数为3,并且计数方式为加计数。第六章 硬件电路安装、调试测试结果,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在安装调试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1. 因为加减法运算刚开始置数不一样,所以我们经过考虑,最开始用开关来控制输入端的数据以及加法或者减法计数;2. 该电路运用不熟悉,导致花很长时间去寻找各种元器件;3. 通电检查,通电后做加法时,数码管有反应,但显示数据不正确,怀疑是电源或接地有误,经查果然如此,经重新调整,故障排除。第七章 总结设计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本方案设计电路的特点是:优点:电路设计比较简明,大部分所用知识都是根据上课时的理解,所以易于实现,并且,在加减循环部分,没有使用实验指导书上的译码器,仅由逻辑门就实现了想要的功能,不仅节省了成本,还学会了创新。缺点:由于我们的知识水平有限,此电路的实现与设计要求有些许差距,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弥补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