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解 梅贻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8278908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一解 梅贻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一解 梅贻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一解 梅贻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一解 梅贻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一解 梅贻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一解 梅贻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一解 梅贻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贻琦:大学一解 梅贻琦(1889962),字月涵,天津人,国民党党员。19就读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9在美国吴士脱理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到清华学校任教,曾任物理系首席专家、教务长,1931年至1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可以说是清华大学的重要奠基人,大学一解是她在主持西南联大常务工作期间,熬了一夜写出要点、由清华教务长潘光旦先生代拟的文稿,刊登于清华学报第十三卷第一期(191年月)。这篇文章最能集中体现清华的两大教育理念之一通才教育思想,今天读来,不仅毫但是时,并且因其切中时弊而倍感亲切,足以振聋发聩。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洋移植而来,顾制度为一事,而精神又为一事。就制

2、度言,中国教育史中固不见有形式相似之组织;就精神言,则文明人类之经验大体相似,而事有可通者。文明人类之生活要不外两大方面,曰己,曰群,或曰个人,曰社会。而教育之最大的目的,要不外使群中之己与众己所构成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且进以相位相育,相方相苞;则此地无中外,时无古今,无往而不可通者也。西洋之大学教育已有八九百年之历史,其目的虽鲜有明白揭橥之者,然试一探究,则知其本源所在,实为希腊之人生哲学,而希腊人生哲学之精髓无它,即“一己之修明”是矣(Knowthyse)。此与国内儒家思想之大本又何尝有异致? 孔子于论语宪问曰,“古之学者为己”。而病今之学者舍己以从人。其答子路问君子,曰“修己以敬”,

3、进而曰,“修己以安人”,又进而曰,“修己以安百姓”;夫君子者无它,即学问成熟之人,而教育之最大收获也。曰安人百姓者,则又明示修己为始阶,自身不为目的,其归宿,其最大之效用,为众人与社会之福利,此则较之希腊之人生哲学,又若更进一步,不仅以一己理智方面之修明为己足也。及至大学一篇之作,而学问之最后目的,最大精神,乃益见明显。大学一书开章明义之数语即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若论其目,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属明明德,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属新民。学记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大道也”。知类通达,强立不反

4、二语,可觉得明明德之注脚,化民成俗,近悦远怀三语可觉得新民之注脚。孟子于尽心章,亦言修其身而天下平。荀子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亦不出明明德之范畴,而其泛论群居生活之重要,群居生活之不能不有规律,亦无非阐发新民二字之真谛而已。总之,儒家思想之包罗虽广,其于人生哲学与教育抱负之注重明明德与新民二大环节,则始终如一也。 今日之大学教育,骤视之,若与明明德、新民之义不甚相干,然若加深察,则可知今日大学教育之种种措施,始终今未能超越此二义之范畴,所患者,在体认尚有未尽而实践尚有不力耳。大学课程之设备,即属于教务范畴之种种,下自基本学术之传授,上至专门科目之研究,固格物致知之功夫而明明德之一部分也。课程

5、以外之学校生活,即属于训导范畴之种种,以及师长持身、治学、接物、待人之一切言行举措,苟于青年不无几分裨益,此种裨益亦必于格致诚正之心理生活见之。至若多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程之设立,学生课外之团队活动,以及师长以公民之资格对一般社会所有之努力,或为一种知识之准备,或为一种实地工作之预习,或为一种风声之树立,青年一旦学成离校,而于社会有所奉献,要亦不能不资此数者为一部分之挹注。此又大学教育新民之效也。然则所谓体认未尽实践不力者又何在?明明德或修己工夫中之所谓明德,所谓己,所指乃一人整个之人格,而不是人格之片段。所谓整个之人格,即就比较旧派之心理学者之见解,至少应有知、情、志三个方面,而此三方面者

6、皆有修明之必要。今则否则,大学教育所能措意而略有成就者,仅属知之一方面而已,夫举其一而遗其二,其所收修明之效因已极有限也。然即就知之一端论之,目前教学措施之效率亦大有尚待扩大者。理智生活之基本为好奇心与求益心,故贵在相称之自动,能有自动之功,斯能收自新之效,所谓举一反三,举一虽在执教之人,而反三总属学生之事。若今日之教学,恐灌输之功十居七八,而启发之功十不得二三。明明德之义,释以今语,即为自我之结识,为自我知能之结识,此即在智力不甚平庸之学子亦不易为之,故必有执教之人为之启发,为之指引,而执教者之最大能事,亦即至此而尽,过此即须学子自为摸索;非执教者所得而助长也。故古之善教人者,论语谓之善诱,

7、学记谓之善喻。孟子有云“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此善诱或善喻之效也。今大学中之教学措施,即仅就知识教育言之,不逮尚远。此体认局限性实践不力之一端也。至意志与情绪二方面,既为寻常教学措施所不及顾,则其所恃者厥有二端,一为教师之树立楷模,二为学子之自谋修养。意志须锻炼,情绪须裁节,为教师者果能于两者均有相称之修养工夫,而于平常生活之中与以自然之流露,则从游之学子无形中有所取法;古人所谓身教,所谓以善先人之教,所指者大抵即为此两方面之品格教育,而与知识之传授不相干也。治学之精神与思想之措施,虽若完全属于理智一方

8、面之心理生活,实则与意志之坚强与情绪之稳称有极密之关系;治学贵谨严,思想忌偏蔽,要非持志坚定而用情有度之人不办。孟子有曰,“仁义礼智根于心,则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曰根于心者,修养之实,曰生于色者,修养之效而自然之流露;设学子所从游者率为此类之教师再假以时日,则濡染所及,观摩所得,亦正复有其不言而喻之功用。学记所称之善喻,要亦不能外此。试问今日之大学教育果真具有此条件否乎?曰否。此可于三方面见之。上文不云乎,今日大学教育所能措意者仅为人格之三方面之一,为教师者果能于一己所特长之特科知识,有充足之准备,为明晰之讲授,作尽心与负责之考课,即已为良善之教师,其于学子之意

9、志与情绪生活与此种生活之见于操守者,殆有若秦人之视越人之肥瘠;历年既久,相习成风,即在有识之士,亦复视为固然,不思改作浸假而以此种责任完全诿诸她人,曰“此乃训育之事,与教学主线无干。此条件不具有之一方面也。为教师者,自身固未始不为此种学风之产物,其日以孜孜者,专科知识之累积而已,新学说与新实验之传习而已,其于持志养气之道,待人接物之方,固未尝一日讲求也;试问己所未能讲求或无暇讲求者,又何能执以责人?此又一方面也。今日学校环境之内,教师与学生大率自成部落,各有其生活之习惯与潮流舍教室中讲授之时间而外,几乎不相谋面,军兴以还,此风尤甚,即有少数教师,其持养操守足为学生表率而无愧者亦犹之椟中之玉,斗

10、底之灯,其光辉不达于外,而学子即有切心于观摩取益者,亦自无从问径。此又一方面也。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孟子曰,“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间尝思之,游之时义大矣哉。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反观今日师生之关系,直一奏技者与看客之关系耳,去从游之义不綦远哉!此则于大学之道,体认尚有未尽实践尚有不力之第二端也。至学子自身之修养又如何?学子自身之修养为中国教育思想中最基本之部分,亦即儒家哲学之重心所寄。大学八目,涉此者五,论语、中庸、孟子之所反复申论者亦以此为最大题目。宋元后来之理学,举要言之,一自身修善之

11、哲学耳;其派别之分化虽多,门户之纷呶虽甚,所争者要为修养之措施,而于修养之必要,则靡不同也。我侪以今日之眼光相绳,颇病理学教育之过于注重个人之修养,而于社会国家之需要,反不能多所措意;末流之弊,修身养性几经不复为入德育才之门,而成遁世避实之路。然理学教育之所过即为今日学校教育之所不及。今日大学生之生活中最感缺少之一事即为个人之修养。此又可就下列三方面分别言之:一曰时间局限性。今日大学教育之学程太多,上课太忙,为众所公认之一事,学生于不上课之时间,又例须有多量之“预备”功夫,而所预备者又不出所习学程之范畴,于一般之修养邈不相涉。习文史哲学者,与修养功夫尚有几分关系, 其习它种理实科目者,无论其为

12、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犹木工水作之习一艺耳。习艺愈勤去修养愈远。何以故?曰,无闲暇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审其一人之生应有之地位,非有闲暇不为也。纵探历史之悠久,文教之累积, 横索人我关系之复杂,社会问题之繁变,而思对此悠久与累积者宜如何承袭节取而有所发明,对复杂繁变者宜如何应付而知所排解,非有闲暇不为也。人生难道学问也,能自作观测、欣赏、沉思、体会者,斯得之。今学程之所能加惠者,充其量,但是此种种自修功夫之资料之补贴而已,门径之指点而已,至若资料之咀嚼融化,门径之实践以致于升堂入室,博者约之,万殊者一之,则非有充足之自修时间不为功,就今日之情形而言,则咀嚼之时间,且犹局限性,无论融

13、化,粗识门径之机会犹或失之,姑无论升堂入室矣。二曰空间局限性。人生不能离群,而自修不能无独,此又近顷大学教育最所忽视之一端。大学一书尝极论毋自欺, 必慎独之理。不欺人易,不自欺难,与人相处而慎易,独居而慎难。近代之教育,一则曰社会化,再则曰集体化,卒使舍悉成营房,学养无非操练,而慎独与不自欺之教亡矣。夫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乃仅就智识之切磋而为言者也;至情绪之制裁,意志之磨砺,则固为我一身一心之事,她人之于我,至多亦只因此相督励,示鉴戒而已。自“慎独”之教亡,而学子乃无复有“独”之机会,亦无复作“独”之企求;无复知人我之间精神上与事实上应有之充足之距离,合适之分寸,浸假而无复和情绪制裁与意志

14、磨练之为什么物,即无复和大学所称诚意之为什么物,充其极,乃至于学问见识一端,亦但知从众而不知从己,但知附和而不敢自作主张,力排众议。晚近学术界中,每多随波逐浪(时人美其名曰“适应潮流”) 之徒,而少砥柱中流之辈,由来有渐,实无足怪。大学一书,于开章时阐明大学之目的后,即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今日之青年,一则因时间之局限性,再则因空间之缺少,乃至数年之间,竟不能如绵蛮黄鸟之得一丘隅觉得休止。休止之时地既不可得,又遑论定、静、安、虑、得之五步功夫耶?此深可虑而当亟为之计者也。三曰师友古人之联系之阙失。有关师之一端,上文已具论文,今日之大学青年,在社会

15、化与集体生活化一类标语之重温空气之中,所与往还者,有成群之大众,有合夥之伙伴,而无友。曰集体生活,又每苦不能有一和同之集体,或若干不同而和之集体,于是人我相与之际,即一言一动之间,亦不能不多所讳饰顾忌,驯至舍寒暄笑谑与茶果征逐而外,主线不相往来。此目前有志之大学青年所最感苦闷之一端也。夫友因此祛孤陋,增闻见,而辅仁进德者也,个人修养之功,有恃于一己之努力者固半,有赖于友朋之督励者亦半;今则一己之努力既因时空两间之局限性而不能有所施展,有如上文所论,而求友之难又如此,又何怪乎成德达材者之不多见也。古人亦友也,孟子有尚友之论,后人有尚友之录,其对象皆古人也。今人与年龄相若之同窗中既无可相友者,有志

16、者自犹可于古人中求之。然求之又若不易。史学之必修课程太少,一般之大学生往往仅修习通史一两门而止,此不易一也。时人对于史学与一般过去之经验每不注重,甚者且觉得革故鼎新之精神,即在完全抹杀已往,而发明将来,前人之言行,时移世迁,即不复有分毫参照之价值,此不易二也。即在专考史学之人,又往往用纯正物观之态度以事研究,驯至古人之言行举措,其所累积之典章制度,成为一堆毫无气愤之古物,与古生物学家所研究之化石骨殖无殊,此种研究之态度,非无其甚大之价值,然设过于偏注,则史学之与人生将不复有所联系,此不易三也。有此三不易,于是前哲所再三申说之“以人鉴人”之原则将日趋湮没,而“如对古人”之青年修养之一道亦曰即于荒秽不治矣。学子自身之不能多所修养,是近代教育对于大学之道体认尚有未尽、实践尚有不力之第三端也。以上三端,所论皆为明德一方面之体认未尽与实践不力,然则新民一方面又如何?大学新民之效,厥有二端。一为大学生新民工作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