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说课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277203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别康桥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再别康桥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再别康桥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说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别康桥说课哈十三职 王封1课标分析诗歌单元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2教材分析再别康桥是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现代诗歌单元中的名篇。全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体现了离别诗的特点,同时又含有徐志摩的个性特质。诗人热爱自然美景,从中有所感悟,全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3学生分析职高学生积累的诗歌不多,要用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师的情绪感染和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来激发其对诗歌的兴趣,并引导其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丰厚文学底蕴。高一学生多数能找出诗歌中的意象,但大部分学

2、生对诗歌的情感、意境体会较为肤浅,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探讨诗歌的深层意蕴。班级学生学的是美术专业,对诗歌的绘画美、意境美的赏析,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诵读吟咏,感知本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能力、方法目标: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感悟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鉴赏现代诗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析诗人洒脱的情怀,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5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诗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学生往往看不到诗人对康桥的留恋之情同他的人生理想的联系,据此确定教学难点1:结合

3、徐志摩的人生理想,理解诗人的“康桥情结”。再别康桥写离别没有沉重的伤感,学生很难探究到其背后的原因,据此确定教学难点2:透过本诗营造的轻松的离别氛围,理解诗人的飘逸、洒脱的个性。6教学策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揣摩诗歌的情感,采用如下方法:诵读吟咏法:教学过程以读贯穿。在诵读中,感知这首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在诵读中,师生共同进入意境,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在诵读中加深理解,感受诗人的性情。探究点拨法:从学生课前对本诗的疑问出发,创设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探究。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中解决问题。对比鉴赏法:将再别康桥与其它离别诗进行比较,领会

4、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的个性特点,理解本诗的深层意蕴。7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剑桥优美风光的图片和钢琴曲秋日私语二、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搜集与本诗相关的资料,搜集写离别的诗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长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绘画组和赏析组。绘画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二、三、四、五节中最喜欢的一节诗所描绘的图景用画笔再现出来。在预习时,学生对第四节中“梦”的含义不理解,为此,设计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兴趣,引入课题: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说出他们找到的吟咏离别的诗句。随后,我是这样导入的:多情自古伤离别,而有一首离别诗,既没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也没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更没有“晚风

5、拂柳笛声残”的悲凉。有的是梦幻般的画面、依依惜别的惆怅,有的是一种洒脱与不羁、一份淡泊与飘逸。今天我们就随现代诗人徐志摩走进他的康桥世界。板书:题目、作者。通过提问创设情境,既抓住了本诗的主题,也为后文与离别诗对比赏析埋下了伏笔。走进诗人、知人论诗:诗人志摩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首诗的背景你了解多少呢?学生将找到的资料呈现出来,包括新月派诗歌的特点、徐志摩的代表作、本诗的写作背景等。在一名学生的诵读声中,师生共同走进康桥,感知本诗形式上的特点: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缓步徐行,学生明确了本诗的音乐美、建筑美。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这首诗题目是再别康桥,抒写的是离情,因此,首先“析别情”。全

6、诗哪几节写离别?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诗人的离愁别绪?引导学生去揣摩、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一、七、六节。学生抓住了关键词语“轻轻”,“悄悄”,“沉默”分析了诗人离别时的心境。接下来,“赏美景”, 突出教学重点。写离别诗人不用 “留恋“一词,那么这种情是怎么体现出来的?重回康桥,诗人的缕缕情思融入了哪些美景之中呢?该问题为学困生设计,学生找出了诗歌中的意象,我分两行板书。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语文学科为专业服务的原则,请绘画组的同学在课上展示他们的作品。虽然学生画的不尽如我意,甚至与诗文在意境上有些出入,但可以看出他们最初对本诗的理解,同时,也给了学生创作、展示的机会。提示学生从景物的色彩、

7、动静方面说明他们是如何把诗句所描绘的景物再现到画面中的。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中,学生明确了本诗具有的绘画美,实现了知识目标。随后,请赏析组的同学们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进行品味、赏析。该问题为中等生、学优生设计。我提示鉴赏的切入点。“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从诗中的“景物”入手,分析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的赏析,引导其找出离别诗中写“柳”的诗句。补充关于“柳”的文化常识,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特殊意象的敏感性,积累古诗句。通过意象赏析意境,学生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实现了能力方法目标。理解“康桥情结”。提出问题:诗人为什么这样眷恋康桥,不忍离去呢?投影:徐志摩对康桥的感情称为康桥情结,诗人爱康桥的

8、一切就如同热爱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在康桥,徐志摩找到了他一生追求的理想爱、自由和美。学生认识到诗人对康桥的感情缘于他的理想,即文中提到的“彩虹似的梦”,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梦”的含义,言之成理,不求统一答案。突破了教学难点1。小结全诗:明确感情脉络,完成板书:诗人作别康桥,略感惆怅,情不自禁的陶醉在金柳、青荇、潭水等美景中,诗人神思飘逸、撑船寻梦,纵情放歌, 但这只是幻想,回到现实,只能带着无限的怅惘离去。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伴着康桥迷人的自然风光的图片,教师诵读全诗,然后用优美的语言带学生感受本诗柔美、悠远的意境:古风古色、垂柳婆娑、远树凝寂,桥影藻密,春阳晚照,波翻一海千金,人天妙合,虽微

9、如寸芥残垣,亦不乏纯美精神,流贯其间。 拓展延伸、对比赏析:投影三句离别诗:再别康桥在离别的氛围上和这三首离别诗有何不同?从诗的构思和流淌的情感中,你能体会出诗人的个性特点吗?此处与前面学生举离别诗相呼应。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思维得以升华。在夕阳下,在康桥边,学生不仅看到了一个惆怅的身影,更看到了一位闪烁着理性光辉的洒脱的诗人。突破了教学难点2,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成果展示,课堂小结:一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饱含深情地朗读诗歌,其他同学听读回味。在朗读声中,师生作别了康桥。我是这样小结本课的:再观康桥,魂梦依依,再别康桥,离情绵绵,是诗?有梦幻般的画面,是曲?有余音绕梁的回味,是情,有依依惜别

10、的惆怅。当今社会,世俗的砂轮已经把我们的情感世界打磨得渐渐粗俗冷漠,我们更需要这类清新真纯的文字来洗涤我们的心灵,从而让我们学会感动,让生活充满激情。为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结合鉴赏本诗的方法,赏析雪花的快乐 。(由全体学生完成)有人说,徐志摩用一生来追求他的理想爱、自由和美,在灾难深重的中国是一种奢侈,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由中等生、学优生完成,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三、教学后记作为教师,要处理好新课程下的学生观和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通过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把发言权

11、交给了学生,学生的许多发言也启迪了我,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对“梦”的理解,使我看到了他们的智慧。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课堂上,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自然流淌。借助对传统意象的理解去解读、体验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歌的情感,既让学生明白诗歌选取此意象而非彼意象的用意,又让学生感悟到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是一脉相承的。朗读是鉴赏的基础,鉴赏是为了更好的朗读。以读开始,以读结束,诗歌的课堂在声音的回环中充满了和谐、愉悦的氛围。最后学生争着朗读全诗,可以看出他们对本诗的热情。通过本节课,让我的学生喜欢上诗歌,并因为喜欢诗歌而更加热爱生活,更深地审视世界,我将感到莫大的欣慰。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常常找不到精当的语言,完整地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课前演讲和课上练习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用恰切的语言表达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教师是学生前行的引路者,也许我们抛出的是一块砖,相信从学生那儿,定会引出许多玉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