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防洪排涝规划大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8276355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道整治防洪排涝规划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道整治防洪排涝规划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道整治防洪排涝规划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道整治防洪排涝规划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道整治防洪排涝规划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道整治防洪排涝规划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整治防洪排涝规划大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道整治防洪排涝规划大纲1.1防洪排涝治理的目标和原则1.1.1 规划目标1. 以打造天然生态河道为根本目的;2. 通过对河道进行整治,清除河道内违法建筑物,恢复河道原来 面貌;3. 通过河道疏浚、筑堤等工程措施,使河道满足设计防洪标准;4. 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流流向、保护堤岸等工程,应当兼 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按照规划指导线实施,不得任意改变河水 流向;5. 在河道治理中,基本保持现状河势,保护河道内现有的沙洲、 深潭等,确定适应不同河道要求的防洪布局和水生态修复措施;6.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完善河道防洪体系。1.1.2 规划原则1. 合理确定界河段的工程措施,避免因河道

2、治理而造成两个县区 的纠纷。2. 河线应力求平顺,各河段变化应平缓相连,不宜采用折线或急 弯。3. 规划中要充分发挥现有防洪工程的作用,并考虑利于防汛抢险 和工程管理等因素。4. 尽可能不扩挖河道,减少沿河两岸村庄、工厂、群众的财产损 失;尽量避免因为对河道进行的裁弯取直引起的下游洪水位抬高。1.2 规划水平年及规划标准1.2.1 规划水平年20142020 年1.2.2 规划标准根据 XX 省淮河流域主要骨干河道保护区内人口、耕地面积、工矿企业、城镇规模等各项指标,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 规定,确定各项防洪工程的规划标准。1.3防洪排涝工程规划1.3.1 河段划分根据河段位置

3、、地形和功能要求,河段断面划分为自然河段、景 观河段、湿地河段和多自然型生态河段四种型式。1. 景观河段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规划将沿途穿越村庄的河段建设成天然水景观和绿色小品,村内是小桥流水,村外是广阔的田野。依 托现状河势,河道蜿蜒曲折穿越城镇公园、绿地、街坊,断面以梯形 断面和梯形复式断面为主,利用空地设置绿色小品,河水、边坡、亲 水平台、绿化小景经过有机组合成各具风格的景观,形成适应生物多 样性的城镇生态河道。2. 湿地河段在围滩河有条件位置扩宽河道修建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净 化水质。同时在整个河道两岸水浅处种植水生植物,形成河道型湿地, 净化水质、塑造景观。湿地的设计要作为

4、水景观中重要的一笔,充满 野趣、野味和自然气息,是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象征。3. 多自然型生态河道示范段根据河道特点,选择在禄海路桥下游河段建设多自然型生态河道 示范段。利用自然河流的天然形态,保持河道岸线顺其自然,主河槽 采用植石或埋石护底,水边栽植物,河槽内的深潭、高地精心配置, 使河道成为多种水生植物的展示地,也为人们提供游乐、休闲的亲水 场所。4. 自然河段自然河段是指除上述三种河段以外的其他河段。河道基本保持现 状断面,不满足防洪标准的河段自然疏浚扶堤,滩地自然生长的草皮、 庄稼、垂柳、杨树等形成绿化带,险工段采用石笼、抛石等护坡,营 造适应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河道。1.3.2 设计洪水分

5、析计算1.3.2.1 暴雨洪水特性收集整理XXX区水文气象、地形地质以及各部门相关规划和研究 成果等基础资料,研究XX区气象与洪水特性、历史洪灾及成因。1.3.2.2 水文资料情况根据河段资料情况采取实测暴雨资料瞬时单位线法推算设计洪 水、实测暴雨资料和洪水资料相结合的原则推求设计洪水等不同方法 推求设计洪水。1.3.2.3 设计暴雨计算1. 设计雨期根据各水文站及雨量站实测资料及历史洪水调查分析,确定设计 雨期及计算时段。2. 由实测暴雨计算设计暴雨根据流域雨量站分布、暴雨时空变化和实测资料情况,选取代表 性雨量站,以各断面流域内具体站点为控制,采用算术平均法分别计 算各断面以上流域设计面雨

6、量。分别统计各控制断面以上历年最大1、2、6、12、24h和3d流域 面平均雨量系列数据,采用固定时段年最大值法,挑选各流域各时段 最大面雨量系列值。最后进行频率计算,采用皮尔逊III型曲线,取C s = 3.5Cv,经适线分析得到各断面不同历时的设计面暴雨量成果。3. 由等值线图查算设计暴雨等值线图法查算流域面雨量,系采用暴雨等值线图查得流域中心 处的点暴雨量,再根据流域面积查算点面折减系数后进行面雨量计 算。4. 计算成果合理性分析通过对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出的设计暴雨进行比较,确定计算结果 是否合理,根据得出的结论进行下一步工作。1.3.2.4 设计洪水计算1. 设计净雨计算 降雨径流关系为

7、充分反映流域下垫面条件对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本次通过分析实测降雨径流点据与XX省水文图集相应关系线之间的差别, 来综合确定XX河流域设计降雨径流关系。 设计雨型时程分配雨型:通常每次暴雨过程大多由几个降雨程度较大的 “雨峰过程”所组成,雨强一般先由小到大,到达峰顶后再由大变小, 两个雨峰之间往往具有持续几个时段的停雨或雨强甚小的间隙期。虽 然每次暴雨的雨型特征有所差异,但通过综合可反映出一个流域的主 要分布特征,从而归纳出流域设计雨型。鉴于单次暴雨往往缺乏代表 性,地区综合雨型成果比较稳定,代表性强,故本次设计雨型采用流 域的综合雨型。分别统计出最大72h、24h、6h、2h降雨量所占比例,以

8、及主雨 峰位置、雨峰个数等分布特征。筛选出时程分布特征较一致的九场实 测大暴雨作为典型暴雨,将主雨峰位置对齐,进行设计雨型的分析综 合。面分布雨型:采用“暴雨地区组成法”来处理暴雨面分布问题, 即干支流洪水组成问题。 设计净雨及时程分配根据设计逐日暴雨和降雨径流关系,可查算得逐日设计净雨,通 过设计雨型,得到设计净雨过程,用来推算设计洪水。其中设计前雨Pa第一天取45mm或50mm,第二天和第三天Pa值按下式计算:Pa, t+l=K(Pa, t+Pt)WImax式中:Pa, t,Pa, t+1分别是t日,t+1 日前雨(mm);Pt1日降雨量(mm);K 折减系数;I max流域最大损失水量。

9、1.3.3 水面线的推求1.基本方法水面线推算的基本公式采用华东水利学院所编水力学(1979 年版)中的公式 7-22:Az=严2匕)T + K卜12式中,Az上下游两断面间的水位差,m;Q 区间流量,m3/s;Al上下游断面的间距,m;K 上游断面的流量模数;K 2 下游断面的流量模数; 采用分段试算法由下游至上游逐段推算水位。2. 河床糙率 根据天然河道糙率表,确定河道综合糙率为 0.045.3. 推算水面线按照水力学能量方程,采用分段试算法由下游至上游逐段推算水 位,根据防洪标准,采用水面线计算机程序推求现状河道水面线。1.3.4 两岸淹没统计根据推求的河道现状水面线,统计出按照10 年

10、一遇防洪标准两 岸地物及跨河建筑物受洪水淹没情况。1.3.5 河道纵横断面设计根据推算出的现状河道水面线,核定现有河道的泄洪能力,分析 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扩大行洪断面、加高堤防等措施提高河道泄洪 能力。根据防护区的要求,并根据计算出的排涝流量,按明渠均匀设 计河道底宽;根据计算的防洪流量,确定堤顶高程等断面指标。1.3.5.1 设计流量根据前述水文计算,得出围滩河设计重现期内排涝流量。1.3.5.2 河道比降河道比降应结合地形条件及排涝对河底高程的要求,使河底线与 地面线基本平行。1.3.5.3 河底高程以围滩河入弥河交界处挡潮闸底板高程为计算控制点,按照设计 比降向上游推算,确定设计河底高

11、程。1.3.5.4 横断面设计(1)断面型式:河道横断面型式整体采用梯形断面。(2)边坡:根据土质、水深及河道目前运行情况,为保证河道 边坡的稳定,结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资料,通过边坡稳定 计算确定河道边坡 1:m。(3)糙率:根据沿线土质、地质条件,结合水力计算手册 中关于渠道及天然河流粗糙系数的有关说明,经综合分析确定治理后 河道主河槽糙率 n。(4)不冲不淤流速: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结合河道底层资料经分析计算确定,确定河道不冲 流速和不淤流速。(5)排涝水深:为不打乱原排水体系,遵循田间涝水能逐级排 出的原则,确定围滩河入弥河处的排涝水位为4.48m,

12、按照河道比降, 推算至本工程末端,得出排涝控制水位,并确定排涝水深。(6)设计底宽:据河道的边坡、水深、比降、糙率,按水力学 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满足河道行洪要求的最小设计底宽:Q = A - C 俪式中:Q设计流量(m3/s);A过水断面(m2);c谢才系数,C=nRl/6 ;R水力半径(m);i河道比降;n河道糙率。根据上式计算出最小设计底宽,设计底宽应结合河道现状,综合 确定设计底宽,1.3.5.5 道路设计XX 河顺河道路较少,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程度的制约,同 时给河道管理工作带来不便,结合河道疏挖土方及确权界等问题,确 定沿河道两岸分别设置顺河道路。(1)路顶宽度 结合河道维护及农

13、业生产等要求,确定路顶宽度。(2)筑路高度 结合结合弃土整理,确定筑路高度。(3)筑路形式 筑路应结合河道横断面应结合两岸现状灵活调整,如: 对于河道紧邻沥青路的河段,结合现有道路不再修筑生产管护路;对于有房屋(坟场)的河段该段范围不修路; 对于有岸坡填方的河段,给合现场具体情况,以尽量岸坡不填方 为原则,调整筑路范围,使河道形成二级滩地。(4)筑路质量筑路前需清基,清基厚度为 0.25m。 根据围滩河工程地质及筑路土料情况确定太平河筑路标准为:压 实度不小于 0.91。(6)渐变段设计 本次治理在控制断面河道底宽变化处设渐变段,自分段处上下游 各 50 米,渐变段要做到与上下游设计河道平顺连

14、接。1.3.5.6 弃土整理本工程土方开挖量大,弃土多弃土应按下述要求处理:(1)弃土紧邻道路(现有或修筑)沿线在确权界内就近堆放,对 于弃土非堆放区(如村庄、坟场及树林等)的河段,弃土调运至相邻 河段或对岸的弃土堆放区,弃土推运距离根据河道与弃土区域的相对 位置确定,弃土调运距离根据上下游距离确定。(2)弃土不作压实处理,堆放后应整平,以便于后期复耕和绿 化,堆放高度依邻近河岸高度确定,向外 1%的坡度。1.3.5.7 岸坡抗滑、渗流稳定分析(1)岸坡抗滑 渗流稳定分析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的有关规定,堤防 边坡稳定设计的条件分为正常运用条件及非正常运用条件。采用堤

15、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附录F提供的公式 进行计算,边坡稳定计算采用瑞典圆弧滑动法,分别对施工期稳定渗 流期进行边坡稳定计算,其中施工期采用总应力法,稳定渗流期采用 有效应力法。 总应力法计算施工期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工(C b sec P + W cos pthp ) K =uu 总应力法计算稳定渗流期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工(Cb sec p + (W + W ) cos p - (u - Zy )b sec p )tg0)工(W + W )sin p12式中:b 条块宽度,为0.1m; w条块重力,W=W1+W2+ YwZb (kN);Wl 在堤坡外水位以上的条块重力,kN;W2 在堤坡外水位以下的条块重力,kN;Z 堤坡外水位高出条块底面中心的距离,m; u 稳定渗流期堤身的孔隙压力,kpa;B条块的重力线与通过此条块底面中心的半径之间的夹角,度;Yw水的重度,kN/m3;Cu、C、Ccu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粘聚力),单位kN/m2;Wu、V, Wcu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