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27354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韩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韩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韩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转型升级的“韩国经验”自二次世界大战至今,韩国政府根据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把握机遇。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政策。适时而稳健地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转换升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韩国创造出了辉煌的产业发展业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船舶、汽车、电子和半导体制造业大国之一。一、韩国产业升级的历程战后至今。韩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历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1961年以前的进口替代阶段。1961年以前,由于战争的破坏,使得韩国经济处于萧条状态,面对缺少资源和资本技术实力的形势,韩国实施了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着重点是保护和促进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以满足内部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和社会,这一政策

2、对当时经济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 19621971年的出口导向阶段。由于重视进口替代而忽视了出口带动作用,大量的进口导致韩国国际收支逆差巨大,对海外进口的依赖性明显。为缓解这种不均衡局面,增强韩国经济的良性发展能力,韩国产业政策导向开始从“进口替代”逐步转向“出口导向”。从19621966年,韩国积极从国外引进技术,优先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此同时。韩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出口贸易的政策和支持出口的金融机制,设立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机构。1967年4月,在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初期,韩国政府充分利用国内的廉价劳动力和纺织工业的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使轻纺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成

3、为出口的主力,为韩国的资本和技术积累创造了条件。(3) 19721979年的重化工产业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韩国产业政策转向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其战略是促进中间材料与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并促进资金密集工业的发展。如造船、钢铁、汽车、有色金属与石油化工等。这些工业被称为战略工业,国家给予了各种奖励措施,主要的政策有:一是由建立国家投资基金,以优惠利率提供大型投资所需的资金:二是为这些“新生产业”提供保护措施,直到它们在国际上拥有竞争能力为止;三是允许某些工业进行垄断性生产以克服小规模的国内市场问题。(4) 19801990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阶段。80年代以后。随着新的科技革命在世界兴

4、起,韩国政府将“贸易立国”、“重化工业立国”战略向“科技立国”战略转变,目标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向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高技术产业转变。在对纺织、水泥、石化、钢铁、家电、汽车、造船等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增加创新出口优势的基础上。瞄准精密化学、精密仪器、计算机、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并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确定了信息产业、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为战略发展重点,使韩国产业结构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5) 90年代后的产业结构高技术化阶段。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对产业政策进行了反省,对“金融、企业、劳动力市场、公共部门”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并顺应世界信息化浪潮,确立了产业结构

5、高技术化的发展方向,重点抓住以大集团企业为中心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与此同时,还着重抓了中小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在资金、税收、用地、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并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大大增强了韩国产业的技术含量,使产业结构得以进一步提升。第一、二、三产业在GNP中所占的比重由1991年的8:46.1:45.9上升到2001年的4:34.7:61.3,极大地提高了韩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21世纪,面对新的发展时期和竞争时期。韩国产业又面临一个新的转型要求。实现新的产业换代和升级。为此。韩国推出了一系列的振兴计划,对21世纪初产业结构做了以下调整:第一。对韩

6、国仍具有优势的产业(如纺织、水泥、石化、钢铁、家电、汽车、造船等),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产品精深加工和多样化,提高国产化率和附加价值。第二,对韩国尚处于引进或吸收改良阶段的产业(如精密化学、精密机械、计算机、电子机械、航空航天等),重点扶持。使之成为21世纪初最大的出口产业。第三,将韩国处于萌芽阶段的新型产业(如信息通讯业、环境保护产业和生物工程等)做为积极发展的未来产业。韩国将在有选择、有步骤地开发其若干技术的同时,积极引进和消化尖端技术,从而为最终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奠定基础。二、韩国推动产业升级的主要做法1,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韩国建立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80年代以前

7、。韩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家指导性计划干预,其产业政策直接由政府部门做出并执行,而且有明确的国家计划和优惠政策。80年代后,韩国才放弃了国家的直接干预,通过法律来确定产业政策。可以说,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政府在产业政策、技术创新政策、产业集群政策等方面的推动密不可分。2,推行企业集团化战略。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20世纪70年代起,韩国政府采取各种财政、信贷、贸易等优惠措施,扶持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减少了资本的分散性和不节约性,提高了资本集中度。大型企业集团的迅速成长,使韩国产品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促进了出口,带动了各个产业部门的发展,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增长。这种政府主导推行的大企业集团化战略,适合

8、于韩国在比较薄弱的工业基础上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发挥规模优势,增强国家竞争力。3,优先发展“战略产业”。在20世纪60年代。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实行的是“重工轻农、重出口轻内需”的倾斜产业政策:在19721979年之间,韩国的产业政策倾向于重工业,确定了钢铁、纤维、汽车等十大战略产业,保证了产业结构从轻纺工业向重工业的顺利过渡: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韩国才提出发展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进入21世纪,又把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韩国的重点发展产业,并出台了“促进信息化基本计划”、“网络韩国21世纪”等一系列措施。目前,半导体、液晶显示器、移动通信终端机已成为韩国的主力出口商品。韩国还计划

9、在今后5年集中投资开发第四代移动通信、信息保护系统等核心技术,促使信息技术产业继续成为拉动韩国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动力。纵观韩国产业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韩国政府在特定阶段采取的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产业政策。4,实行推动产业技术升级的财税政策。一是注重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立法。1967年,韩国政府制定科学技术振兴法,强化税收在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74年,政府颁布了新技术产业化投资税金扣除制度。这是韩国政府为扶持重点产业而制定的一部直接税收鼓励法。1977年和1979年,韩国分别制定了科研设备投资税金扣除制度和技术转让减免所得税制度。1974年,为简化税制,韩国实行“关键部门的

10、特别税收待遇”。重点部门有权在免税期、特别折旧、投资税收抵免三者中选择一项,以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二是鼓励技术开发创新。韩国1973年颁布了技术研究开发促进法,并经1977年和1981年两次修改完善。该法提出了免征年度研究开发非资本性开发的税金、减轻研究开发设备的进口税、免征企业研究机构不动产土地税、减轻投资税收,开发费用税收扣除与研究试验设备加速折旧,新技术开发的流转税与所得税减免,设立企业技术研究开发预备金制度等优惠措施,鼓励技术开发和创新。三是鼓励科技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对技术转让所得税及市场开发,包括申请专利或实用新型的本国人转让或出租该技术的所得、转让自我开发的技术工艺所得、处于市场开

11、发适应期的技术转让产品等,根据租税特例限制法实行减免制度。同时,对国内的新技术产业化投资,在投资当年纳税年度中,实行税收抵扣等优惠:对技术集约型企业的发展包括由科技部认定的新技术和通过招标确定的国内需要的技术项目给予税收优惠。5,注重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韩国政府注重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纤维纺织行业曾经是韩国的战略产业之一,但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由于受到中国等亚洲国家产品的激烈竞争。韩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开始下降,韩国不少纤维类制品企业纷纷向低生产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生产基地,韩国政府有关部门及纤维企业组织机构对该产业进行结构大调整,特别是在产品结构调整上下工夫。组织韩国的化纤、纤维、印染和纺织企业展开大协作,共同合作,加强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成立了韩国染色技术研究院、韩国纤维开发研究院以及周边的染色工业园区,形成了从染色、配色到实验、数码技术开发、集中污水处理、热能供应等一体化研制和开发与应用。集产、研、学为一体的高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和生产中心。据韩国产业资源部统计,自1997年至2004年期间,韩国纺织服装行业在韩国各主要行业中的出口成绩最佳,累计创出761亿美元的顺差。年均外贸顺差达120多亿美元。在各行业里居榜首。类似的传统产业,韩国也大力进行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