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片》(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热门8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27028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底片》(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热门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年《底片》(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热门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3年《底片》(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热门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3年《底片》(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热门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3年《底片》(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热门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底片》(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热门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底片》(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热门8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底片(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热门8篇)第1篇:底片(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解读诗中深刻的哲理性和思辨性。 二、 教学重难点:目标2 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以现实中的底片导入,或者提问学生一些有关底片的问题。 二、 解题: 1、 作者:希姆博尔斯卡,生于1925年,波兰女诗人。199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为什么活着一百种乐趣各种情况大数字和结束和开始等。 2、 写作风格:以1956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揭露了法西斯战争的残暴和罪行,热情歌颂了祖国波兰的复兴和建设。 后期:诗

2、歌主题大多涉及人的生存环境和人与历史的关系,人在历史上和自然环境中的位置等重要问题。底片属于后期作品。 三、 朗读感知: 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中是如何描写“底片”的? 四、 分析诗歌: 1、 作者对底片的影像做了准确的描述,指出了底片中的景物,有哪些景物? 明确:她写到了天空、乌云、太阳、樱桃树、花和底片上的人。其中天空、乌云、太阳是底片的背景颜色(黑色) 2、 那么,描写这些景物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对比,把底片与底片所反映的真实的事物进行了哪几方面的对比? (1)第一:黑白色的对比。真实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反映到底片中却只有黑白两种颜色,这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既显得真实又不真实

3、,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界线。(真实与虚假) (2)第二:左右位置的互换。底片从正面和反面看,它所反映的影像是一样的,但是左右刚好相反,而看底片的人很难分清哪一面是正确的,这样就把内心的感觉与真实的世界融为一体了。(感觉与世界) (3)活人与鬼魂的对比。真实的世界中,生动的人到了底片中,感觉就像鬼魂一样,作者此时进入了心灵的自我沉思。(问候与沉思) 3、既然“不能期望他的回答”,为什么还有问候与提问? 明确:对着底片,“我”感悟到底片上的像鬼魂一样的影像实际上就是活人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正是这种与自我相关的感悟引发了“我”对“鬼魂”的问候和提问,其实这都可看作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自言自语是不需要回答

4、的。 五、 小结: 本诗采用白描和独白的方式,通过对比,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界线,将内心感觉与真实世界融为一体,因而有了提问和问候,这也可以看作是作者自己向自己的问候与提问。心灵的自我沉思借底片这一独特的客体找到了一种表达方式。 六、 艺术特色: 这首诗借助“底片”表达出内心对世界的疑问和感受。 1、以小见大。这首诗从生活中常见的底片写起,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富有哲理性和思辨性,令人回味无穷。 2、在表现方法上,本诗采用了白描、独白的方式。 七、作业:本诗的语言明白如话却含义深奥,令人回味无穷。山民也有这个特点,请予比较,加深对此类诗歌的理解。 第2篇:孔雀东南飞(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5、 孔雀东南飞 教学目标: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 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爱情是人类最美丽的情感,也是文

6、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下面我们先来看一首爱情誓言 诗: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有哪位同学可以解读一下这首诗?(明确:天啊!我想和您相亲相爱,使爱情永远不衰竭。高山失去山头,江水完全枯竭,冬天雷鸣,夏天下雪,天地合在一起,才肯和您断绝!) 梁祝化蝶、唐伯虎点秋香都是我们熟知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二、 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选自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 之一,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其选诗范围较窄,多叙男女闺情,但也不乏杰作,如我们将要

7、学到的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 那什么是乐府和乐府诗呢?(明确:“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三、 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结构,概括文章主题思想(提示: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明确: 1、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

8、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遣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2、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

9、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3、主题思想: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四、 结合课文注解将文章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 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 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3、 总结文章的表现手法 五、 布置作业: 1、 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

10、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 归纳本文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第二课时 一、 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举身赴清池”果断 “新妇起严妆,”镇定,庄重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比较懦弱,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11、-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二、文章的表现手法(以具体问题探讨的形式分析) 1、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第2段从

12、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明确: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明确:第13段是第2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2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9段则从妆束、服饰、姿

13、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那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 3、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明确: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小结: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学习乐府诗时应予以重视。 三、归纳“相”、“自”、“见”、偏义复词、古今异议词的用法和意义 (一)“相”的用法: (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如: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及时相遣归(代“我”)还必相迎取(代“你”) 好自相扶将(代“她”)嬉戏莫相忘(代“我”) 誓天不相负(代“你”)不得便相许(代“你”,) 登即相许和(代“她”)蹑履相逢迎(代“他”) 怅然遥相望(代“他”)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相见常日稀久久莫相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