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26853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非法侵害 维护人身财产安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预防非法侵害维护人身财产安全作者:王肖婷摘要: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是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塑造人才,教育 是关键。教育不应该只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和人格 精神的塑造。我们在进行素质教育时,往往只重视大学生的技能、特长和能力的 培养,而轻视了安全防范教育。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是指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以 保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和资产、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预防各种危害的发生为目的,传授知识、技术、手段和方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塑 造全面的安全素质。它包括国家安全、道德、法律、治安、消防、技安、交通和 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内容。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

2、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防范教 育是校园安全与稳定的需要。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为犯罪分子形成可趁之 机。关键词:非法侵害常见类型 预防方法 案件及处置 传销的预防和处置一、人身非法侵害的常见类型(一) 危及生命安全的非法侵害据统计,高校中发生的危及生命安全的非法侵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酗酒后斗殴杀人。校内外人员或者大学生酗酒后,失去理智,由打架斗殴 导致大学生被杀害。(2) 失恋后不能正确对待,报复行凶杀人。极个别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失恋,恋爱失败,反目成仇,采取了杀人的极端行为。(3) 网上交友不慎引来杀身之祸。有的学生上网交友采取了不慎重的态度,没 有深入了解对方便密切接触,结果引来

3、杀身之祸。(4) 夜深单独去治安复杂地区被歹徒杀害。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夜间单独行 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有的遇到坏人被杀害。(5) 内部矛盾处置不当酿成伤害致死大学生之间在一起共同生活,难免发生各 种矛盾。对矛盾处置不当,激化而引起伤害致死案件。(6) 缺乏警惕,在社会生活中遭遇坏人,受骗上当被害身亡。大学生在社会 上,有的因为不重视安全,缺乏警惕被杀害。(7) 涉及大学生被绑架后遭杀害、被精神病患者杀害等情况也有发生。(二) 人身健康非法伤害人身健康非法伤害分为精神伤害和身体伤害。校园内的伤害案件时有发生,这 些伤害案件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1(校园非法滋扰对大学生造成的

4、精神伤害校园非法滋扰是指外部人员通过不同方式对校园内人员和校园内各种秩序的侵 犯。一些行为不轨的人混入学校后到处闲逛,他们借一点点小事就会故意寻衅滋 事,制造事端,谩骂甚至于威胁他人,常常把学校搅得鸡犬不宁。所以,校园非法 滋扰是对大学生的一种精神伤害。2(打架斗殴等治安案件对大学生造成的人身伤害(1) 打架斗殴在校园内时有发生,有社会人员和校内家属殴打大学生的,也有 大学生之间互殴的。打架斗殴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喝酒过量,失去控制能力引起的; 也有的是个人逞强,因琐碎小事引发的,而受害者往往是在校的大学生。(2) 防范意识弱,晚间到偏僻地点活动,遭人身伤害。校园内外偏僻地点,特 别是到了晚间,

5、往往是不法之徒伺机作案的场所。这些地点容易发生伤害大学生的 案件。(3) 交友不慎,引狼入室,导致人身伤害。个别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结交一些 朋友,在没有深人了解对方底细的情况下,便带进校内,最后发生矛盾被伤害。(三) 非法性侵害在校园中,女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但同时又缺少安全防范意识,她们成了犯 罪分子性攻击的主要对象。校园内发生的性侵害严重危害女大学生人身安全,影响 她们健康成长,对她们心理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害。有以下特征的女生易受到非法性侵害:作风轻浮、精神空虚、寻求刺激的;贪图 钱财,对性诱惑抵制力不强的;文静懦弱、自卫能力不强的;单独行动、孤立无援 的。校园中性侵害案件的主要方式有:

6、(1) 强迫的方式。主要是采取暴力手段或利用凶器进行威胁,对女生进行性侵 害。暴力侵害的主体比较复杂,有的是社会上的犯罪分子,也有些是校园内部人 员。这些人经常混入教学场所、女生宿舍楼或在校园偏僻处伺机作案;也有的本是以抢劫盗窃为目 的,见女生过于软弱发展为强奸犯罪。(2) 交友的方式。借交朋友的方式,向女方提出非分的要求。还有的是因恋爱 破裂或单相思,走向极端,发展为暴力强奸。(3) 骚扰的方式。主要是指社会上的非法人员结伙闯入校园,寻衅滋事,或是 校内某些品行不端的人在变态心理的驱使下,对女生进行各种骚扰活动。一旦有机 可乘,就会发展为强迫式性侵害。(4) 胁迫的方式。主要是指某些心术不正

7、者,或是利用受害者有求于已的处 境,或是抓住受害人的个人隐私、某些错误等作为把柄,进行要挟胁迫,使其就 范。(5) 社交引诱的方式。这种犯罪行为的主体多是受害人的相识者,与受害人有 社会交往,利用机会或创造机会把正常的社交引向性犯罪。(6) 欺骗的方式。主要是指男性用许诺、说大话、说谎话等手段骗取女生的信 任,最后达到性侵害的目的。二、人身非法侵害的预防人身安全是大学生赖以生存和完成学业的首要条件,是大学生最根本的安全。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预防人身侵害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防范能力,做好人身侵害的 预防。(一) 人身侵害恶性案件的预防恶性案件的发生虽然有一定的突然性和偶然性,但如果大学生有一定的预防

8、人 身侵害的知识,防范意识强,措施到位,许多恶性案件是能够避免的。1(大学生要提高预防恶性案件的意识(1) 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安全教育,认真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了解一些在高校 发生的恶性案件案例,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和能力。(2) 要正确认识发生在校内外的学生被害案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3)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发现恶性案件的苗头或案件现场,要及时报 案并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和保卫部门破案。2(预防恶性案件的主要原则(1)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恶性案件的发生,往往是有先兆的。作案 人在作案前,在精神上、行为上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果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 向学校老师、领导或者保卫部门报告

9、,采取预防措施,恶性案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 以避免的。(2) 及时制止恶性案件苗头的发展。有些恶性案件是由普通斗殴行为发展演变 而成的,对同学因矛盾和纠纷发生的斗殴,应及时劝阻制止,控制案件的发展。(3) 冷静、理智处理人际关系。有些恶性案件是因处理人际关系不善而激化的。大学生要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同学问提倡相互理解、忍让、冷静和理智。(4) 努力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一些大学生被杀害,往往都和本人 缺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有关。女生夜晚单独去较偏僻的地方活动或晚间乘坐“黑*出租车”等,很可能导致被伤害。如果同学们具备较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些恶性案件是可以避免的。(二) 人身非法伤

10、害案件的预防(1) 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晚间尽量不要到偏僻场所,外出时尽 量结伴而行。(2) 在公共场所要远离那些寻衅滋事的人员,遇到别人的挑衅,不予理睬,不 感情用事;不为小事和他人发生纠纷,避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可以报告公安保卫部 门。(3) 要有法制观念,不做违法违纪的事,不侵害他人利益,不影响他人正常学 习和休息。(4) 交友慎重,应避免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男女之间交朋友更应该慎 重。(5) 克服老乡观念和哥们义气,不参与团团伙伙,不参与打架斗殴,做文明的 大学生。(三) 性侵害的预防女大学生预防性侵害,要从我做起,要树立预防性侵害的意识,加强自防自卫。具体要做到以下

11、几点:(1) 夜间出行危险性大,因此要多走明亮、往来行人较多的大道;最好结伴而 行,不要单独行走。(2) 尽量少和陌生人交往,遇有陌生人纠缠要尽快摆脱。(3) 在与异性朋友交往中,要有原则分寸,把握好尺度。(4) 有的高校保卫部门提供对女生夜问校园内护送服务,如有需要可求助。第二节高校侵财案件及其预防一、高校侵财案件的主要形式大学生在校园里财产被侵犯的主要形式有盗窃、抢劫、抢夺和诈骗。(一) 盗窃盗窃是大学校园里的多发性案件,一般占高校中发生的刑事案件的80,以上。在大学里,大学生的以下三类物品容易被盗。一是现金、存折、汇款单和银行 卡等。二是贵重物品。近来被盗的贵重物品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数

12、码相机等。需 要指出的是,几十年来,自行车一直是盗窃的重点目标,被盗数量不断增长。三是 衣物等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运动场馆等公共场所是学生 财产容易被盗的重点场所。1(盗窃分子盗窃大学生宿舍财产的主要手段(1) 顺手牵羊。窃贼乘主人不备,将放在桌上、床上的笔记本电脑、钱包、手 机、手表及电子词典、随身听等或将晾晒在阳台、走廊中的衣服偷走。(2) 入室盗窃。窃贼撬门或翻窗人室,将贵重物品尽数盗走。(3) 先窃钥匙,再盗物品。先设法窃取学生宿舍的钥匙,然后尾随学生认清他 (她)的宿舍,再趁宿舍无人之际用钥匙开门,进行盗窃。(4) 以虚假身份骗取信任后,进

13、入学生宿舍,甚至住进学生宿舍,然后伺机盗 窃。2(盗窃分子在公共场所盗窃大学生财产的主要手段(1) 顺手偷走。趁学生上厕所、借还书刊、购买饭菜等暂时离开教室、阅览 室、餐厅座位之机,将学生留下的手机、书包、学习用品、衣物等偷走。(2) 翻包掏兜。趁学生人包短时分离之机,或者趁学生在运动场锻炼身体,衣 物、书包放在场边之机,翻书包、掏衣兜,将其现金和贵重物品偷走。(二) 抢劫和抢夺抢劫和抢夺是大学生财产被侵犯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危害大学生财产安全的 主要违法犯罪行为。据统计,2005年ll月至2007年12月,北京高校发生师生被抢劫案件11起。 其中2005年1112月1起,2006年5起,j2

14、007年5起。按受害人划分,共l2 人受害,其中学生ll人,教|师1人;学生中男生5人,女生6人。按作案时间划 分,发生在 夜晚的9起,下午的2起。按作案地点划分,校内7起,校外4起。 被抢劫的主要物品有现金、手机、笔记本电脑、首饰等。造成人身伤害的6人(学 生)。分析上述统计,可以概括出近年来涉及高校师生的抢劫案件有以下特点。(1) 抢劫案件仍时有发生,甚至有人室抢劫案发生。(2) 受害人多数是学生,同时伴有人身伤害。(3) 发案时间主要在夜晚,大多数发生在校图内。(4) 被抢劫物品主要是现金、手机等。(三) 诈骗高校发生的诈骗案件的主要形式有:借熟人关系进行诈骗;以中介为名进行诈骗; 以遇

15、到某种祸害急需别人帮助的名义进行诈骗;还有的是先以小利取信,再行诈 骗。诈骗的特点,是编造出种种谎言,制造出各种假象,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在受 害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受害人或者受害单位的公私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最近,又出现了新的诈骗形式一一用发短信的方法骗取银行卡持有人的钱财。 这类案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断发生。据统计。2006年和2007年,北京某高校 发生涉及师生员工的银行卡异地消费、网上购物、中奖、承包工程等形式的诈骗案 共计20起,涉及事主20余人,被骗现金152600余元、手机4部。2007年10月 15日,北京某高校一教授接到其学生在外地出意外正在抢救急需治疗费用的信息 后即汇款11万

16、元,事后发现被诈骗。二、高校侵财案件的预防大学生财产被侵犯,客观原因是犯罪分子的存在,并且实施了盗窃、抢劫、抢 夺、诈骗等行为;主观原因是一些大学生缺乏防范葸识,思想麻痹大意。违法犯罪分子盗窃大学生财产之所以屡屡得手,主要是利用了学生保管现金和 贵重物品上的一系列漏洞,一是现金、贵重物品常常放在明处,容易被偷窃;二是 思想麻痹,放松警惕,被人拿走自己的现金、贵重物品、衣物时,往往不能及时发 觉;三是离开宿舍时不锁门、不关窗,睡觉时不插门、不关窗,给犯罪分子以可乘 之机。大学生要增强个人财产的保护意识,要牢固树立防盗窃、防抢劫抢夺、防诈骗 观念。大学校园里日寸:常有盗窃分子出入,他们的眼睛时时盯着缺乏经验的大学 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