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建设读书笔记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826822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政建设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廉政建设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廉政建设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廉政建设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廉政建设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廉政建设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政建设读书笔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腐败现象1.1腐败的涵义、模式及其基本特征腐败现象的涵义:腐败概念一般作为“权利腐败”概念的简称, 主要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之举。简言之,即以权谋 私。腐败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出自非公共目的的运用权利的不法行 为,既包括权力者以权谋私,也包括权力者自身腐化堕落。腐败的模式:共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以公共职务为中心的界定模式。即强调腐败是公共官员 滥用公共权力,违反权力行使规则的行为。第二种是以市场为中心和取向的模式。这个模式认为,腐败是公 共官员利用权力谋取市场利润的行为。第三种是以公共利益为中心的模式,即认为腐败是公共官员为了 谋取私利而偏离其公共角色并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腐败

2、行为的基本特征: 公职人员是腐败行为产生的主体。 腐败行为的主观目的是谋取私利。表现为公职人员在主观上 有追求和收受私利的故意。 以权谋私是腐败行为的重要手段。 腐败行为的实施多是在合法的旗帜下采取非法手段进行的。1.3腐败现象的社会危害性: 腐败危害社会的稳定,分化国家的整合。 腐败损耗政府的效能,造成管理的混乱。 腐败破坏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国家财产流失。 腐败导致公众法律信念的淡漠和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2. 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2.1腐败现象的历史根源 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是滋生腐败现象的社会温床。 社会公共权力的特殊性是产生腐败现象的重要条件。2.2腐败现象的经济根源 权力配置资源是

3、构成腐败的基本成因。 寻租活动(Rent-seeking Activities)泛滥形成对公共权力的侵 蚀。 政府在寻租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公共企业的弊端是导致腐败横行的重要诱因。2.3腐败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 社会结构转型及其不彻底性:腐败的发生和现代化的推进过 程密切相关。社会结构的转型是一个综合发展的过程。在转型过程中, 各种观念发生碰撞,新旧体制产生摩擦,各种利益关系处于不稳定的 格局中,人们的传统交往方式也收到冲击。于是,往往在一个特定的 阶段腐败的情况就较为严重。 政治文化因素及其影响:政治文化是一种关于政治的精神状 态。政治文化的因素主要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中,它以道德观念、 情

4、感、传统、习俗、经验、价值准则、惯例以及生活方式的形式发生 作用。2.5社会主义社会与腐败现象 廉洁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一)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不完善是社会主义国家腐败现象 产生的总根源。(二)旧社会腐朽思想的残余是腐败现象滋生的主观因素。(三)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是腐败现象滋生的客观因素。3. 西方国家反腐倡廉的理论探索与机制建设3.2西方国家反腐倡廉的机制建设: 建立权力制约权力的政治制度。 政党制度的规范化与政党间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提高政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组织约束。(二)反对党制度的确立。 建立现代文官制度,规范公职人员行为。

5、 加强体制外监督,完善监督机制。3.3西方国家廉政措施的借鉴意义: 加强国家公务员的思想教育。 健全和完善廉政法制,强化刑事司法。 完善廉政监督体制。 进行司法体制改革。 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预防和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的重要途径。4. 英国、美国、日本廉政建设比较研究4.1英国廉政建设的历史与现状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1870年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 录取制度上的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原则。 履行职责上的遵纪守法、不谋私利原则。 考核制度上的功绩至上、严格考核原则。 承接制度上的严明法纪、公众监督原则。(三)文官的纪律与惩戒制度: 公务员必须忠于国家,并宣誓

6、严守国家机密法。 公务员应保持政治中立,不得参加任何政治活动。 公务员必须廉洁奉公,严禁利用职权牟取个人私利。 公务员均应勤恳工作,对渎职、玩忽职守而对国家造成损害 者,予以重罚。 严禁参与赌博、欺诈和其他不正当活动。 公务员须遵守工作纪律。英国当代反腐倡廉的重要法规制度: 不断完善公共机构贿赂法。 没收非法所得的系列法规。 政党活动的补助制度。 建立专门从事反贪污侦查活动的重案院。 设立行政监察专员和国家稽查委员会。4.2英国廉政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美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1978年的公务员制度改革法。(二)美国公务员管理机构的改革。(三)公务员的纪律与惩处制度。(四)美国公务员制

7、度的特点: 美国的公务员制度是在学习和借鉴欧洲、特别是英国的文官 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公务员职位的职业化。 公务员队伍的知识化。 公务员培训的制度化。 公务员制度的民主化。4.3日本廉政建设的历史与现状日本当代反腐倡廉的重要法规制度: 内阁成员资产公开制度。 加强对政治资金管理与控制的政治资金规正法。 日本行政监察制度:日本的行政监察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 组成部分,其职能是通过监察和检查工作,控制行政体制的运行。由 两部分组成,一是行政监察机构,二是行政相谈制度。 舆论界和在野党的监督作用。5. 发展中国家廉政建设的典型分析5.1发展中国家反腐倡廉情况的综合分析发展中国家腐败现象的分类:第

8、一种类型国家一一各级、各类公职人员腐败程度都较高。这类 国家多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建设很不完 备的国家,如缅甸、泰国、巴拿马等。第二种类型国家一一各级、各类公职人员腐败比率程度都较低。 这类国家多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以色列等。第三种类型国家高级公职人员腐败比率程度较高,但中下层 公职人员腐败程度较低。这类国家多为二战后经济文化发展较快,政 治民主化和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国家,如韩国、巴西等。第四种类型国家一一高级公职人员腐败比率程度较低,但中下层 公职人员腐败程度却较高。这类国家多为有长期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和法制建设的传统,政局比较稳定的国家,如印度、毛里求

9、斯等。发展中国家腐败现象的特点: 政治领域腐败现象的基本特点: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民 主和法制、监督机制不健全,选官、任官、考官、提官、罢官均没有 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程序,主要是靠最高当局和上级的长官意志。因此, 国家公职人员为了得到重用,必须和最高领导人和上级官员结成一定 的人身依附关系。这种人身依附关系有3种类型:亲缘关系、人情关 系和交易关系。这3种关系助长了各种腐败现象的蔓延,使腐败现象 在这些国家屡禁不止。 经济领域腐败现象的基本特点: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市 场经济体制不发达,导致政府对经济生活实行了过多的干预,其结果 使得寻租和行贿活动“日益兴旺”。寻租和行贿构成了经济领域腐败

10、现象的基本特点。5.2发展中国家腐败现象的根源腐败问题产生的政治体制根源: 个人独裁而无民主制度。 高度集权而无监督机制。 盛行人治而无法律约束。 以人身依附关系为纽带而无认真执行的国家公务员制度。 国际因素的影响。5.3发展中国家反腐倡廉的比较研究印度反腐倡廉的努力: 制定反腐败法。 设立中央调查局。 设立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机制。印度的腐败现象仍相当普遍,这主要原因是印度在向现代民主政 治过渡过程中,虽然颁布了许多政策和法规,但这些政策和法规存在 不配套、不完善的方面,给腐败的泛滥造成了 “真空”。佛得角反腐倡廉的努力: 领导人清正廉洁,以身作则。 健全的制度。菲律宾反腐败斗争的曲折发展:导致

11、菲律宾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一是传统的封建的以家庭主义 和主从关系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二是美菲的“特殊关系”,使菲律宾 的每一位总统候选人都要对美国“俯首称臣”,而美国真正关心的是 美国在菲律宾的利益,而不是民主政治。三是菲律宾的民主政治不完 善,缺乏监督机构。赞比亚腐败现象的蔓延及其严重后果: 为官经商,为公为私。 贪污受贿,知法犯法。 奢侈浪费,挥霍公款。5.4新加坡廉政建设的历史考察和基本经验李光耀的政治生涯和廉政思想:提倡“八德”价值观;明确提出 “廉是立国之本;清,为当政之根。” 任何政党、国家机构和政府部门、任何个人,都必须遵守宪 法和法律,决不允许凌驾于法律之上。 国家必须有权力的约

12、束机制,官员的权限范围须有严格限制, 严防权力滥用。 如果让权力腐败泛滥开来,必然离间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使 政府威严扫地,无法有效地行驶政府职能,最终必然是执政党和政府 垮台。 对权力腐败的惩处和防范措施必须行之有效、强而有力、严 肃严厉。 搞好肃贪倡廉、建立起廉洁高效的政府,必须使最高领导层 做到率先垂范。建立反贪污调查局,加强反腐倡廉的机制建设: 反贪局长直接由总统任免,只受总理公署的监督。 按照防止贪污法的规定,反贪局除了拥有警察侦查案件 的一般权力外,例如在执行公务时有权进入任何部门,要求任何人提 供所需的任何材料。 反贪局既是行政机构,又是执法机关,具有十分广泛的权力。 表现为一是反

13、贪局局长和特别调查员可以在没有逮捕证的情况下逮 捕涉嫌人员;二是反贪局局长和特别调查员无需公诉人的命令,也可 以行使刑事诉讼法所赋予警方调查的特别权力调查贪污受贿罪;三是 有权入屋搜查、检查和扣押认为可以作为证据的任何物品,有权没收 贪污罪犯的全部贿脏;四是有权进入任何部门、机构,要求官员、雇 员及其他任何人提供所需要的任何内部资料、材料,拒不作证的知情 者或未能向调查人报告、提供所需情报、银行账目、文件物品的任何 人,都被处以两千元罚款或一年以下监禁,或既罚款又监禁;五是有 权调查和冻结涉嫌贪污受贿者在银行的存款、股票数额、费用账户, 甚至可以查找其家人的账目,涉嫌贪污受贿者对其合法收入以外

14、的财 产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有权将其提交法院判罪。新加坡当前有关反腐倡廉制度和法规的综合分析: 严格的选拔、录用和品德考核制度。 高效精干的反贪机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法外特权。 多种严格的防贪反贪规则。 公积金制度使官员不敢因小失大。 以俸养廉,定期培训。实行“以俸养廉”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新加坡经济比较发达,企业职工薪金高于政府官员,这就诱使一 些学历高、能力强的政府官员退职转到企业工作,致使政府官员素质 降低。二是如果只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努力工作,廉洁奉公,又不给他 们本应该得到的较高的报酬,甚至大多数官员生活在贫困中,要制止贪污是很难的。三是“公务员的薪酬必须和

15、他们的职务相称”,公务 员既然为国家事业做出贡献,就应该获得应有的报酬。6.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反思6.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权反腐倡廉 的基本思想列宁反腐倡廉思想的基本内容: 反对官僚主义。 党和国家机关要进行改革。 加强法制建设。 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反对个人迷信。6.2腐败现象与苏联解体触目惊心的腐败现象: 个人崇拜的极致发展。 官僚主义盛行,特权阶层出现。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致命缺陷。 高级领导人的严重腐败。 官官相护,听之任之。6.3苏联腐败现象蔓延的原因及其沉痛教训(一)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是产生腐败现象的政治原因: 沙皇俄国时代封建君主专制传统的影响。 斯大林削弱了党内的监督机制,不受监督和约束的权力必然 走向腐败。 苏联社会长期存在一个官僚特权阶层,他们从本质上与社会 主义格格不入。这种官僚特权阶层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