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无答案苏科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263028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无答案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无答案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无答案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无答案苏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无答案苏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无答案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无答案苏科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八年级物理试题卷 答案一律填在答案卷上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2. 关于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大 B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大C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小 D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小3.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A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显示来电号,却听不到手机呼叫B下雷时,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听到远处的雷声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

2、沫屑,敲鼓时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4. 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5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小6下列不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 A . 地震预报 B. B超 C.

3、声呐 D. 塑料焊接器7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8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9“小林,该起床了!”听见声音,躺在床上的小林不用睁开眼睛就知道,那是妈妈在喊他,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10下列温度中,最接近20的是 A.人体的正常温度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11牙科医生使用口腔镜对病人检查前,常把镜

4、子放在火上烤一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消毒,防止病菌带入口中;B防止水蒸气液化看不清口腔内的情况C减轻对病人的凉刺激 D防止口水在其表面汽化12.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渐渐变得清晰.上述情景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A 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都是液化 D.都是汽化13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14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A水蒸气比水温度高 B水蒸气

5、液化要吸收大量的热C水蒸气比水传热快 D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15把一只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的空气中,温度计示数将:A不变 B一直下降 C一直升高 D先下降后又升高16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17人说话、唱歌时发声靠的是声带的_,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传播的。18诗句“不

6、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大;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_;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_不同19. 右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1)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3)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20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_(无规律/有规律)振动产生的。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 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dB,从减弱

7、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 降低噪声的。21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22如上图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杰作,古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工艺铸造出大小不同的编钟,这些钟在敲击时能发出不同 (响度/音调/音色)的声音,这是由于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_(振幅/频率)不同 23宜兴解放广场西面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 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它的单位是 。 24我国使用的摄氏温标是把通常情况下 的温度规定为0

8、,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 ,“-8”的正确读法是 。25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用它来测量了人的体温时,读书时 (可以/不可以)离开人体读,因为 ,右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26有一种测量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如图所示。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布包好的温度计的读数较 (高/低),这是因为湿布中的水在 时要 (放热/吸热)的缘故。27液化的方法有 和 ,液化石油气就是用 的方法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内。28右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9、。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右移动,说明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29如图,两个相同水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壶嘴口的“白气”是 (汽化/液化)形成的,已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左边房间“白气”浓,右边房间少因此,可以判断出:房间中 (左边/右边)房间的温度高。三、解答题(每空1分,共34分)30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下图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温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温水的温度是

10、 ( 4分 )A B C D31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老师做了以下两个实验:(3分)(1)拿两个相同的盘子,分别倒入同样多的酒精,将其中一个放到酒精灯 稍微加热,另一个不加热两分钟后发现,加热的盘子内酒精蒸发完了,而没有加热的盘子内的酒精只蒸发了一点点(2)拿两个相同的盘子,分别倒入同样多的酒精,将其中一个放到电风扇 面吹,另一个放到没有风的地方过一会儿再看,发现有风吹的酒精减少快,没有风吹的酒精减少慢通过分析实验(1)现象,你能得出:蒸发快慢和 有关的结论。通过分析实验(2)现象,你能得出:蒸发快慢和 有关的结论。(3)小凡同学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发现在相同条件下酒精更容易干

11、,于是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 有关 32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5分)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响度/音调/音色)与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

12、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和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33观察下表,试写出两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2分)在空气中 在气、固、液体中(0)在15空气中温度声速m.s-1介质声速m.s-1频率Hz声速m.s-1O330氧气316200034015340水1450100034030349冰3160500340100386铁4900-5000256340结论:(1) (2) 34在图甲“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8分)(1) 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_; 或 或_等.(2) 该同学看到了如图乙的情景,这是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