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826223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点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雨点儿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十二课,它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让学生感悟到雨点儿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雨,孩子们大多不喜欢,因为它能给孩子们更多的可能是无法到户外活动的烦恼,但相信学了这篇课文,小朋友对雨的喜爱会多一层。我讲从下面几方面对课文进行分析一、思想内容1.通过拟人化的语言及儿化音的使用,展现作者对雨点儿的喜爱之情。(1)从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中,了解雨点儿所要去的地方。童话故事里,作者赋予了雨点儿生命,

2、他们也开始说话了,他们再商量着要去什么地方?他们选择了“有花有草”和“没有花没有草”两种截然不同的地方,读到这,会激起同学们的疑问,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结果会怎样?在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中,注意读好疑问句的语气。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分别提出了“你要到哪里去?”和“你呢?”两个问句,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好疑问句的语气。(2)从题目到课文,一共有六次提到“雨点儿”,一个儿话音,让我们读出后感觉到了雨点儿的可爱,读起来更亲切,饱含了作者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在“数不清的雨点儿”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大雨点儿和小雨点的对话。2.将科学道理寓于童话故事中。雨是怎么变化而来的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课文第

3、一自然段通过一句话将这个科学道理直观地告诉了学生,理解了“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就知道了雨的形成。雨水与植物的生长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通过童话故事的叙述,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3.对比感知雨点儿给“有花有草”和“没有花没有草”两个地方带来的变化,感悟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感悟到雨点儿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因为有了雨水,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草更绿。没花没草的地方,长出了红花绿草。此时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正是雨点儿带来的。4.刻画了鲜明的雨点儿的形象。(1)怀揣美好愿望的雨点:小雨点儿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他要。让那里“花更红、草更绿”大雨点儿

4、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他要让那里“长出红的花,绿的草”。(2)热心的雨点儿:雨点儿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让学生感悟到雨点儿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5.描绘了几幅生动清新的画面。第一自然段描写了雨点儿飘落的画面,让我们知道了雨点儿的来处。第二、三、四自然段描写了大雨点儿和小雨点之间的对话的画面,让我们知道他们要到哪里去。第五自然段让我们看到了雨点儿带给大自然的美丽变化。6.课后部分课后共有四部分,分别是:我会认、朗读课文、我会写、我会读。(1)我会认:我会认共有11个生字,他们分别是:点、数、清、彩、飘、落、空、问、回、答、方。先将它们分析如下:点:上面是“十”不要左边那一横

5、,中间是“口”,下面是四点。组词:雨点儿。数: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上面是个“米”,下面是个“女”,右边是反文旁。组词:数不清、数学。清: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青山的“青”。组词:清楚。彩:左边上面是爪子头,下面是木字,但是捺要变点,右边是三撇。组词:彩色。飘:左右结构,左上是“西”,左下是“示”,右边是“风”。组词:飘扬。落: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各”。组词:降落。空:工字上面加上穴宝盖儿。组词:天空。问:“门”字里面一个“口”。组词:问题。回:大口包住小口。组词:回家。答: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组词:回答。方:“房”上面的户字旁去掉。组词:方

6、向。(2)朗读课文:本课是这册书中第一次出现对话的形式,要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问句也出现了两次,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3)我会写:“方、半、巴”三个字都是独体字。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以及笔画的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方:注意强调笔顺。为使字写得美观,可以抓住这几点:第一笔点、第三笔的起笔与收笔、第四笔起笔的位置都在竖中线上。半:第三笔横较短,第四笔是长横,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巴:注意强调笔顺。最后一笔不能写得太短。(4)我会读:学生练读“我会读”中的三句话,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三句话,用“从”说句子。二语言表达1.作者用拟人手法向我们讲述一篇科学童话故

7、事。“(1)课文中的雨点儿会说话了,你要到哪里去?”、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三句话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雨点们对话的场景,拟人写法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是学生乐于阅读,激发大家对雨点儿,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无论是雨点的来历还是雨水与植物之间的关系,直接向一年级的学生讲述都有一定的困难,但课文中将这些科学知识寓于科学童话故事中,。2.语言亲切自然,通俗易懂。这篇课文的课文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课文叙述浅显易懂。“雨点儿”一词文中共出现了五次,一个儿话音让我们读起来是那么的亲切自然,好像可爱的雨点儿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的朋友。3.用词准确:(1)数不清的雨点

8、儿,从云彩里飘飘落下来。“数不清”一次让我们看到了雨点得多,“飘落”让我们看到了雨点儿的轻,所以这是一场雨点密集的小雨。“从”表示来的方向。“从”字让我们知道了雨点来自哪里,云产生雨,简单向学生介绍了雨产生的科学道理。(2)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两个“更”,向我们展现了两幅对比图,没有雨水滋润的花草图”和“雨水滋润后的画草图”。两个“更”更是让我们体会到了雨水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看到了雨水带给大自然的无限生机。4.疑问句。文中有两个疑问句:“你要到哪里去?”和“你呢?”出现在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中,要引导学生读好疑问句的语气。5.清晰明了的结构,使文章更利于理解。大雨点没花没草长出红的花绿

9、的草小雨点有花有草花更红草更绿【教材位置】一、人文专题位置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第二课。本单元教材是以课文为主,主要是以诗歌、童话的形式呈现,五篇课文充满着童趣,赋予较强的时代性。11、我多想去看看和13、平平搭积木是儿童诗歌,切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感情饱满强烈,语言简洁凝练,追求韵律节奏,用分行的形式结构语言的文学体裁,因其强烈的情感抒发和鲜明活泼的韵律而深受儿童喜爱。12、雨点儿、14自己去吧|、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童话故事,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懂得课文包含的道

10、理,受到“心中有他人”美好品质的感染。小鹰学会飞翔的事,告诉我们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练,就能学到本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前面的课文多以短小精悍的儿歌或写实文章,本组课文则是通过诗歌、童话的形式呈现,充满童趣,切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且文章中包含一定的道理,在学文识字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内心也受到启发。二、训练重点的位置本课有以下几个训练重点:1.能用普通话者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本课童话故事,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课文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利于学生的阅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能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重点指导读好疑问句。2.在课文朗读的

11、过程中认识汉字。识字是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识字教学。【学情分析】一、相关的已知领域“雨点儿”对于学生来比较熟悉,童话是学生喜而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此篇童话中的雨点儿贴近学生的生活,文本可以分角色朗读,较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无意注意,学生对此较感兴趣。学生能够认识到雨水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学生已经学完了汉语拼音,能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二、相关的未知领域本课是科学童话故事,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额,但学生对于雨水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及及雨产生的过程不了解。本课是这册书中第一次出现对话的形式,要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问句也出现了两次,学生以前没有接触

12、过,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三、相关的难知领域读书时有唱读、断词破句的现象,轻声读的较重,朗读额能力有待提高。孩子年龄小,记忆力较差,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老师在理解课文方面要加强引导。学生掌握的识字方法有限,老师要教给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多种方法识字。【学习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云妈妈有许多孩子,它们特别爱唱歌,你听,这会它又唱起了歌。(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咱们一起来唱一唱。课前文具准备:师:歌曲先唱到这里,我们来做一下课前的准备。请小朋友们轻轻的打开铅笔盒打出一支铅笔放到外面。我们准备上课了。一、创设情形,揭露课题1.引出课题师;刚才我们唱了一首好听的歌,谁来说说你唱到了谁?生:雨点儿师:你瞧雨点儿多么可爱呀!种子喝了甜甜的雨水,直嚷道:“我要长大,我要抽芽。”原野里的禾苗,丛林里的花草树木,草原上的小动物都喜欢雨点儿。今日咱们就来了解一下雨点儿。(出示课题)2.认识生字“点”(师:课题中还藏着一个生字宝宝,点击课件变色),谁来教教他的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