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261827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引 言1二、失地农夫就业现状2(一)失地农夫结构性失业严峻,隐性失业现象极为普遍3(二)就业转失业比例过高4三、影响失地农夫就业现状的因素4(一)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激烈4(二)失地农夫文化素养低,缺乏就业培训4(三)失地农夫思想落后,观念保守,缺乏就业和创业意识4(四)现行征地安置方式单一5(五)政府政策因素的制约5(六)征地过多过急6四、解决失地农夫就业难的对策分析6(一)建立就业保障基金6(二)构建失地农夫的社会保障体系6(三)加强农夫技能培训6(四)强化农夫就业观念7(五)多种安置方式相结合,拓宽就业门路 7(六)消退就业障碍,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8五、小 结8参考文

2、献8失地农夫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扩张,农村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夫。由于社会就业形势、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加上失地农夫本身素养不高、学问水平有限,使得失地农夫陷入就业逆境。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率低下、就业质量不高、结构性失业严峻、再失业现象普遍等。失地农夫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保障其生存权利责无旁贷。而保障失地农夫生存权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失地农夫的就业问题,这也是要义根本所在。本文对失地农夫就业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找寻成因症结所在,并针对成因症结提出对策建议以化解失地农夫的就业

3、逆境,保障其基本生存权利。关键词:失地农夫;城市化;结构性失业;社会保障;就业现状;和谐社会一、引 言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中国农村的耕地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而且还具有保障农夫基本生存权利的功能。但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动,城乡结合部的大量土地被征用,由此失地农夫的数量激增。失地农夫是被动城市化的主要类型,从人口数量来看,这种进城方式的最大特点不是所占的比例最大,而是其被动化的特征。无论从现实状况还是从心理上,失地农夫都还没有做好城市化的准备,由于土地被征用,他们的身份被迫的从农夫强行过渡到了非农或者是城市居民。依据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进程,据预料2000年至2020年的

4、30年间占用耕地将达到5450万亩以上,到2020年我国失地农夫的总和将达到一亿以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全国约有4000多万徘徊在城市边缘的“失地大军”。失地农夫增多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和必定趋势,他们失去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以推动城镇化建设,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行磨灭的贡献。诚然和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一样,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是工业化的必定结果,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无论是为了工业化还是经济发展都不应当以牺牲农夫利益为代价。温家宝总理曾在求是中强调:目前不少征地项目不给农夫合理的补偿, 不妥当解决农夫的生计, 造成农夫失地失业, 危及农村社会的

5、稳定。不少地方乱占滥征耕地, 随意圈地, 有的地方征地规模过大。这些问题必需引起高度重视。中国社科院探讨员樊平认为: 我国失地农夫问题严峻,社会反映剧烈,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中国社科院探讨员于建嵘指出:“我国农夫失地失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农村经济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政治问题。”作为一个与“农夫”“市民”并存的身份类别,“失地农夫”与 “农夫工”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是由制度和文化共同建构的第三、四种身份。失地农夫在失去土地后处于农夫与市民之间的尴尬地位,由于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等政策因素的制约,以及受到目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失地农夫因为本身素养较低,学问技能水平

6、不足,观念落后等因素陷入了就业逆境。前路迷茫障碍重重,返农无地后路已断,失地农夫成了“耕种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群。正如陈锡文所言:“农夫失去土地后,他当不成农夫了,而领到的那点补偿金,也当不成市民,既不是农夫们,也不是市民,只能是社区游民,社会流民。”陈锡文.试析新阶段的农业、农村和农夫问题J.宏观经济探讨,2011(11):12-20在当前的状况下,失地农夫想要实现可持续生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实现其可持续生计的要义所在即化解就业逆境,保障其基本生存权利。本文选择以失地农夫的就业现状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影响失地农夫就业的因素,旨在解决失地农夫的失业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切实保障失地

7、农夫的可持续生计。二、失地农夫就业现状对于农夫来说,失去了土地就相当于失业,失业就没有收入,生活也就失去了保障,他们将无法生存,因此失地农夫就就业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是踏进城市的第一步。不行否认有部分失地农夫在农转工的潮流中受益颇多,但是大多数的失地农夫就业现状仍旧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失地农夫就业难,质量不高图表 1图表1显示,在561个有效样本中,已经就业的为361人,约占调查对象的额64%,无业者为173,约占31%,学生、退休等为25人,约占5% 严新明.失地农夫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探讨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264。可见目前失地农夫的就业率不是很高,还有

8、三分之一的失地农夫处于失业状态。图表 2图表2表明,就详细职业而言,失地农夫主要从事服务业,如保安、绿化工、理发师、修理员等约占41%左右;个体经营者,如开杂货店、卖早点、摆摊等约占30%左右;打临时工的也不在少数,约占10%以上严新明.失地农夫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探讨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264;极少数的从事文员老师等职业。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失地农夫的就业质量不高,多为一些比较简洁的工作。(二)失地农夫结构性失业严峻,隐性失业现象极为普遍支配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由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日趋严格。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已经渐渐被高新技术产业所取代,传统

9、的劳动力要素已经不能符合当前的要求。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失地农夫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阅历、学问结构与可供的职位空缺不相适应,使得失地农夫结果接着失业。在失地农夫的获得就业安置的不多,很多都是自谋出路,而且即使已经就业的,也存在着就业不充分的现象,隐形失业特别普遍。(三)就业转失业比例过高市场竞争激励,为了缩减成本,企业定然精简机构缩减人员,同时由于机械化生产不断普及,企业对劳动者技能要求日趋提高,原本在岗的失地农夫所具备的素养由于不能满意企业家不断增长的要求,不得不下岗或者提前退休。由于失地农夫从事的都是一些简洁的体力劳动,在上岗过程中所学到的技能并不是那么重要或者有用,这样一来就业后再

10、失业的失地农夫也依旧存在着上述问题。 三、影响失地农夫就业现状的因素(一)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激烈失地农夫就业率不高跟目前的就业形势有着不行脱离的关系。一方面,目前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企业为了避开在市场洗牌中被淘汰,就要缩减运行成本。而缩减成本的重要途径便是精简人员,造成的结果就是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削减了,同时,很多企业正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低素养的劳动力的吸纳实力越来越小。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招生实行扩张政策,每年毕业的高校生急剧增加,加上大量农夫工涌进城市,据统计在2020年之前,平均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须要从农村中转移出来,劳动市场供应大大过剩。而失地农夫文

11、化水平低下,(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的88.8%的农村劳动力,只能从事流淌性大的、简洁的、笨重的劳动,而不能从事附加值高的生产活动文尚卿,陈文兴.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缘由分析及解决途径J.江西社会科学,2003(12),就业信息不充分,在众多的高校生面前更是没有竞争力可言。(二)失地农夫文化素养低,缺乏就业培训在当前的就业机制中,劳动力要找到工作,其确定因素是个体所具有的人力资本。从这点来看,失地农夫的文化素养总体偏低、就业技能缺乏,在竞争上岗时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农夫急需教化培训服务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城乡教化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导致农村教化培训与城里比较特别落后,不能满意市场需求。据胡家荣在北

12、京对100名失地农夫的随机调查显示,从未接受过正规教化的占9%,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中学、之高级中专文化的占20%,大专及高校文化占6%。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4%,明显低于北京市民的受教化程度。 胡加荣.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夫就业实证探讨.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3):5760失地农夫由“日出而更,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被迫转变到今日进入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由于他们长期从事农业劳作,在当前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就业方式、求职实力和上岗技能都须要有一个适应期,只有通过职业培训才能使失地农夫缩短这个适应期。但是目前的就业培训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不能很好的为失地农夫供

13、应上岗培训,不能刚好传达就业信息有效的促进企业与失地农夫的互动,这也是导致失地农夫就业难的重要缘由。 (三)失地农夫思想落后,观念保守,缺乏就业和创业意识失地农夫在失去土地之前,常年以地为生,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农耕文化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大多数的农夫观念落后,思想保守,缺乏竞争意识。在失去土地后,身份职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他们要面对的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多数人对于这样的改变无所适从。农夫本身是“自卑”的,除了种地以外,他们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在很多状况下,农夫是依据传统、程序、阅历办事的,缺乏主动性和主动性,宁愿少挣一点,也不愿冒风险。 颜玉怀.当代中国农夫利益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高校

14、博士论文,2005农夫思想上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不情愿从事一些“脏、累、苦”的工作,特殊是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失地农夫,在失地之前,他们的收入可观,生活条件优越,在失地之后,生活水准大不如前,但是又不屑于从事打临工之类的简洁劳动,即使有工作岗位,也不屑一顾。同时农夫常年处于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中,比较缺乏奋斗的激情,创业意识淡薄,通过创业解决就业的失地农夫寥寥无几。(四)现行征地安置方式单一目前征地赔偿实行的一次性货币安置方式。即在征地后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青苗补偿费以货币的形式一次性支付给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夫,之后让失地农夫自主择业,自行解决养老、医疗、教化等一系列保障问题。李蕊.失地农

15、夫权益保障M.第1版.学问产权出版社,2009:413一次性货币安置方式是一种高效率的安置方式,优点在于操作简便,而且农夫心里简洁获得满意感,对土地的赔偿额有较为直观的相识。但是一次性货币安置只能解决农夫的短期生活,没有将失地农夫的长远生计考虑在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次性货币付清就将失地农夫永久的推向了劳动市场,在劳动力供应过剩的状况下,失地农夫很难靠自己找到工作,这给失地农夫留下了失业的隐患。而且部分失地农夫会将所得赔偿金用于维护日常的生活开支,很少有人将其用于创业或者投入教化以解决后顾之忧。(五)政府政策因素的制约政府对失地农夫的就业安置并没有赐予足够的重视,在征用土地是更多的考虑到的是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对失地农夫进行补偿时,只关注他们的眼前生计而没有为其长远生计做全盘准备。虽然有些地区为失地农夫制定了若干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没有考虑到失地农夫的特殊性,没有针对性的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往往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大,实际意义更是微乎其微。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如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等,也尚未充分考虑农夫的就业和失业状况。除上述缘由之外,我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结构也让失地农夫在就业是遇到了种种卑视和不公正待遇。如上海劳动部门将劳动力分为本地劳动力和外地劳动力,并且制定了两个悬殊极大的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即关于本市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等若干问题规定的通知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