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过程总结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8257448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离过程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分离过程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分离过程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分离过程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分离过程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离过程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离过程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传质分离:平衡分离、速率分离A、平衡分离:借助能量或物质媒介,使均相系统变成两相,利用组分在两相间平衡时分配 系数的差异来实现分离。平衡分离包括:精镭、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色谱、结晶、泡沫分离等 B、速率分离:在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势差等外力推动下,有时还在选择性透过膜 的配合下,禾U用各组分扩散(迁移)速率的差异来实现分离。速率分离包括:膜分离、热扩散、电泳等第二章1相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温度、压力、组成。五种种类型相平衡常数表达式的简化液相 气相理想溶液非理想溶液理想气体 Ki=_tPKi= 10汽P非理想气体的理想 溶液fiL K i ,f iVY-fM K i=

2、if iv非理想气体一般不存在KY ifi0L K i -/-eiV P第类系统:Ki = f (T,P),适用于低压条件下的同系物构成的混合物;第类系统:Ki = f (T,Pxi),适用于低压条件下的大部分物系;第类系统:Ki = f (T,P),适用于中压条件 下的同系物混合物;第类系统:Ki = f (T,Pxi),适用于中压条 件下的大部分物系;第类系统:Ki = f (T,Pxi,yi),适用于高压条件下的物系。2、A、理想气体:分子间无作用力,分子体积为零。B、理想溶液:各分子间作用力相等,分子体积相同,混合时体积具有加和性。3、多组分物系的泡点露点计算A、泡点温度计算一、当Ki

3、与气液组成xi、yi无关时1、相平衡常数法解题步骤:(1 )假设一个T (初值),求Ki ;(用Ki关联式Ki = f(P, 1)或查吐丁图)(2 )用 yi = Kixi 求 yi ;(3)验算刀 yi = 1 ? (IE yi -1 lT )或查p-T-K图)(2)用 y = KXi求 y ;(3)验算刀 yi=1 ?(或 | 刀 *1 1 ?)2.2、 当露与气和压力成计算Xi、yi有关时1 .露图温-6+算泡点压力计算框图2.露点压力计算指当:Ki与气液组成Xi 指定无关时:解题相平衡常数法:(1)相平衡方程:y = KiXi(,假设一个:T (或P”求Kiy;=i(用相平关联式式Ki

4、 = f(p, T)=或查,p-T-Kx图)(2)用力=Ki Xi 求 xi ;(3)验算刀Xi=1 ?(或I刀Xi-1 |精镭段L使xSNxS,两段的aS不同则平衡线不连续。因此,萃取精微通 常采用饱和蒸汽进料。但另一方面,虽然增大xS有利于萃取精镭,但溶剂加入量大会增加操作费用,因此通常取xS = 0.6 0.8。b.溶剂的性质根据上式,应使A* 10, A1 2晋0,即:(1)溶剂S与组分1要形成正偏差溶液;(2)溶剂S与组分2要形成负偏差或理想溶液。5.共沸精镭与萃取精储的区别(1) MSA(物质媒介)的作用原理不同:共沸剂与被分离组分形成共沸物,而萃取剂不形成共沸物;(2) MSA的

5、加入量不同:共沸剂的加入量受共沸组成限制,而萃取剂的用量范围较宽(xS=0.6 0.8);(3 )能耗不同:萃取精镭一般能耗较小;(4) MSA进塔位置不同:萃取剂要求在靠近塔顶部位加入,而共沸剂则依据其挥发性大小(沸点高低)决定其加入位置。第五章1.物理萃取的基本特征:1 .萃取是利用不同组分在两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来实现组分的分离:2 .萃取相与萃余相之间为双向传质过程;3两液相间不互溶。2 .萃取过程的传质特性3 .超临界流体的特点 一、超临界流体1.定义2性质(表5-1 )密度接近液体,粘度接近气体,扩散系数介于二者之间。3 .特点传质速率高,溶解能力强,萃取平衡快。4 .超临界萃取的

6、优点1 超临界流体密度与液体相近,同时又具有近似于气体的扩散能力,比一般溶剂传质速率高,溶解能力强,萃取平衡快。2超临界萃取的控制参数主要是压力和温度,萃取过程操作容易控制。3在接近临界点处,温度、压力的微小变动都会使流体的溶解能力发生明显改变,因此萃取后溶质与 溶剂易于分离。4超临界萃取过程要求在高压下进行,设备投资费用较高。5超临界状态下物质的非理想性较强,物性参数较缺乏,相平衡关系复杂,工艺设计难度较大。1、 严格计算与简捷计算的区别书P2372、 操作型计算与设计型计算区别P1393、三角矩阵法的步骤P242第七章峭疗离术特点(1)对吸附质选择性高,专一性强。(2 )吸附平衡快。(3

7、)操作条件温和,能耗小。局限性:(1 )吸附容量小。(2 )固体吸附剂不利于装填、输送。2.固相吸附剂的性能要求1 .比表面积大;2 .孔径范围窄;3 .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4.机械强度高,耐磨损。4 .固定床吸附与移动床吸附的特点742固定床吸附的特点1 .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 .床层装填细密,吸附剂分布均匀;3 .操作不连续,产品质量不稳定;4 .处理能力小,生产效率低,吸附剂用量大。744移动床吸附 1.特点优点:能克服固定床的缺点,可连续操作,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缺点:吸附剂用量少。动力消耗大,吸附剂磨损严重,产品纯度低。4.床层利用率与吸附等温线的关系(a)优惠吸附等

8、温线利用率最大(b)线性吸附等温线(c)非优惠吸附等温线利用率最低第九章1 .固膜分离技术的特点1 .膜分离为常温过程,能耗低,适合热敏性物质的分离;2 .膜分离不需添加物质媒介,不会引入新的污染源;3 .膜分离的处理规模灵活,操作方式多样,适应性强,使用方便。4 .膜分离技术的种类1 微孔膜:平均孔径0.02-10 P m,孔道曲折,膜厚50-250 P m。2均质膜:膜薄,致密,扩散系数小。3 .非对称膜:表面活性层十多孔支撑层。4 .复合膜:致密活性层+多孔支撑层。5 .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树脂制成。6 .超滤与一般过滤的区别7 .2.5反渗透和超滤与过滤的区别(1)反渗透和超滤属均相分

9、离,分离物质为分子离子水平(含胶体);而过滤属非均相分离,用于固相颗粒的分离。(2)反渗透和超滤是以膜孔起选择渗透作H1,11也仙乐火117习林仙2开心4 .浓差极化对膜分离的影响5 .2.2反渗透过程的浓差极化(1)浓差极化现象膜表面浓度料液主体浓度溶质扩 散方向透过液浓度浓度边界层浓差极化的定义在P401(2 )浓差极化影响:由于膜表面浓度升高使渗透压升高,过程有效推动力降低,渗透通量下 降;凝胶层的形成使膜透过阻力增大。(3)减轻影响的措施:提高料液流速,增大料液湍动程度;提高操作温度;定期清洗膜面。第十章1 .气液传质设备各种效率的含义10.1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实际板分离与理论板存在差异:(P.429 )-、效率的表示方法1 点效率定义式: Eog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