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21秋《青少年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3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824452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范大学21秋《青少年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3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东北师范大学21秋《青少年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3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东北师范大学21秋《青少年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3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东北师范大学21秋《青少年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3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东北师范大学21秋《青少年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3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21秋《青少年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师范大学21秋《青少年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3(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师范大学21秋青少年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库答案参考1. 下列哪种人格障碍类型不是集体疗法较为有效的 ( )A边缘型B表演型C自恋型D分裂型下列哪种人格障碍类型不是集体疗法较为有效的 ( )A边缘型B表演型C自恋型D分裂型正确答案:D2. 研究已经表明,运动员把成功或失败归于稳定的原因,还是归于不稳定的原因,与下列_几个因素有关。 A动研究已经表明,运动员把成功或失败归于稳定的原因,还是归于不稳定的原因,与下列_几个因素有关。A动机B习得性无助感C期望D自我效能感BC3. 影响教师威信的因素有( )。A.教师的教学态度B.教师的教学能力C.教师的人格魅力D.教师的作风参考答案:ABCD4. 去个

2、性化是一种社会适应,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去个性化是一种社会适应,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正确答案:5.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按照社会心理学的理解,这句话说明了( ) A爱情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 B爱情富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按照社会心理学的理解,这句话说明了()A爱情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B爱情富于幻想C在恋爱过程中会将对方理想化D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E爱情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之恋BC“情人眼里出西施”主要体现恋爱中的人倾向于将对方美化,与性欲无关;D观点则源于基督教义中的禁欲主义。6. 巴甫洛夫(Pavlov)认为睡眠的本质是什么 ( )A源自大脑皮层广泛扩散的内抑制B源自神经递质巴甫

3、洛夫(Pavlov)认为睡眠的本质是什么 ( )A源自大脑皮层广泛扩散的内抑制B源自神经递质分泌的差异C神经递质对睡眠节律的调控D一种生物学习惯正确答案:A7. 根据道德情感产生的原因、道德情感与道德认识之间的关系,可以把道德情感分为( )。A.间接的道德情感体验B.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C.想象性的道德情感体验D.伦理道德的情感体验参考答案:BCD8. 感觉和知觉是怎样产生的?它们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感觉和知觉是怎样产生的?它们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答:(1)感觉和知觉的产生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感觉和知觉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感觉对人们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a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

4、人能够认识外界物体的颜色、明度、气味、软硬等,从而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没有感觉提供的信息,人就不可能根据自己机体的状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b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要正常的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其中包括信息的平衡。具体些说,人们从周围环境获得必要的信息,是保证机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相反,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米严重的不良影响。没有由感觉提供的外界信息,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c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

5、的感觉。因此,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知觉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知觉可以使人了解自己真实的周围事物。由于感觉是介于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心理现象,具有普遍性,因此个体之间差异较小。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不仅与分析器的活动有关,而且极大地依赖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由于人与人之间知识经验不同,因此,每个人在进行知觉活动时,总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9. 以下学习动机中,属于近景动机的是( )。A.为实现“中国梦”而学习B.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学习C.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而学习D.为集体和组织的增光而学习参考答案:C10. ( )销售行为的优点是工

6、作有朝气,动作敏捷,善于随机应变。缺点是心境变化剧烈,服务态度不稳定。A.( )销售行为的优点是工作有朝气,动作敏捷,善于随机应变。缺点是心境变化剧烈,服务态度不稳定。A.急躁型B.活泼型C.温顺型D.冷静型答案:A11.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 )。 A对抗 B依从 C认同 D外化 E内化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A对抗B依从C认同D外化E内化BCE12. 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人格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3. 教育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 ) A特殊与一般 B重合 C无关

7、 D整体与部分教育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A特殊与一般B重合C无关D整体与部分A14. 性心理成熟与否有明确的标志。(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5. 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指的是( )。A.过渡性B.闭锁性C.社会性D.矛盾动荡性参考答案:B16.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7. 20世纪0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 ) A神经心理学 B人本心理学 C20世纪0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

8、会心理学B18. 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倾向是指( )。 A焦虑倾向 B反应定势 C应试技巧 D应试动机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倾向是指()。A焦虑倾向B反应定势C应试技巧D应试动机B反应定势亦称反应风格,是指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倾向,即由于每个人回答问题的习惯不同,而使能力相同的被试得到不同的测验分数。19. 下丘脑也被称为主腺体。( )下丘脑也被称为主腺体。()错误下丘脑控制脑垂体,而脑垂体被称为主腺体。20. 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顺序性和阶段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参考答案:ACD21.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_

9、,又称为_。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_,又称为_。应激$紧张22. 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可以克服运动训练中的_。 A间断性 B易变性 C不可控制性 D盲目性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可以克服运动训练中的_。A间断性B易变性C不可控制性D盲目性D23. 在青少年期开始前,身高增加率突然改变,好像一夜之间长了很多,骤然间失去了儿童期体型的和谐外型,这现象称为( )。A.生长B.突增C.成长D.生长突增参考答案:D24. 一般来说,影响喜欢的主要因素包括( ) A身份相似 B价值观相似 C年龄相似 D信念相似 E态度相一般来说,影响喜欢的主要因素包括()A身份相似B价值

10、观相似C年龄相似D信念相似E态度相似ABCDE25. 压力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只会产生负性的影响。(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6. 儿童希望与小伙伴建立友谊,希望得到教师和父母的爱,反映了儿童归属感和爱的需要。(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7. 下列关于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都属于持续性心境障碍下列关于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都属于持续性心境障碍B从某种意义上说,恶劣心境和环性心境障碍是一种人格障碍C恶劣心境和环性心境障碍都会在青少年期逐渐发生并可持续终生D恶劣心境和环性心境障碍的患者亲属

11、,其心境障碍发病率要较一般人群高E一些病例中,恶劣心境和环性心境障碍是抑郁症和双相心境障碍的早期表现ABCDE28.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9. 人的视觉、听觉、味觉等都属于( )。A.外部感觉B.内部感觉C.本体感觉D.机体感觉参考答案:A30. Jung把集体潜意识分为人格面具和_。( ) A阿尼玛 B阿尼姆斯 C阴影 D自身 E利他Jung把集体潜意识分为人格面具和_。()A阿尼玛B阿尼姆斯C阴影D自身E利他ABCD31. 关于儿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心理学家已提出多种理论予以解释:皮亚杰、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不同的关于儿童

12、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心理学家已提出多种理论予以解释:皮亚杰、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吉利根研究了道德判断和推理中的关怀和公正的问题;艾森伯格对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提出异议,修改了道德发展阶段;费斯廷格则从认知的角度去探讨儿童道德发展问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阐述这些道德发展理论的要点。对于态度与品德形成的理论主要有: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吉利根的关怀道德取向理论;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以及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在这

13、一阶段里,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这是因为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是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 权威阶段(68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绝对地尊敬和顺从外在权威。儿童尊重道德的权威,认为服从有权威地位的人就是好的。正因为这样,他们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 可逆性阶段(810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问共同约定的。儿童一般都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儿童已经意识到一种同伴间的社会关系,且应相互尊重。准则对他们来说已具有一种保证他们相互行动、互惠的可逆特征、同伴间的可逆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 公正阶段(111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脱胎而来的。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皮亚杰认为,品德发展的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连续发展的。儿童品德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应用时加以界说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并不表明发展的连续统一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