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243133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9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丁玲 “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 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不要怕,姓娃!”她把灯点着了。里面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

2、继续同司号兵玩着 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洞口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淋子。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 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去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

3、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 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 “砰!”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 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 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这老死鬼干嘛老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 “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

4、睛里燃烧着火焰。 “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 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坐到矮凳上。 “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嚎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 连长凝视着那双直射过来的眼睛,下了一道命令:“搜他!” 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连长手上:一把小洋刀、两张纸票子、一顶黑帽子。纸票反面有一排字,“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帽子上闪着光辉的红色五星。看着它,孩子心里更加光亮了,静静地等待判决。 “这么小也做土匪!”

5、 “招来吧!”连长问他。 “没有什么招的,任你们杀了吧!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不骚扰老百姓,四处受人欢迎。我们对东北兵也是好的,争取你们一道打日本,有一天你们会明白过来的!” 围拢来看的人一层一层地在增加,多少人在捏一把汗。连长不动声色,只淡淡地说道:“那么给你一颗枪弹吧!” 老太婆又嚎哭起来了。许多人的眼皮沉重地垂下了,有的便走开去。但没有人,就连那些凶狠的家伙也没有请示,要不要立刻执行。 “不,”孩子却镇静地说,“连长,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你可以用刀杀掉我。” 忍不住了的连长,跑过来用力拥抱着这孩子,他大声喊道:“大家的良心在哪里?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家乡,杀了我们的父母妻子,我

6、们不去报仇,却老在这里杀中国人。看这个小红军,我们配和他相比、配叫他土匪吗?谁还要杀他,先杀了我吧”声音慢慢地由嘶哑而哽住了。 孩子觉得有热的东西滴落在他手上,衣襟上。他的眼也慢慢模糊了,隔着一层水雾,那红色的五星浮漾着,渐渐地高去,而他也被举起来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环境描写富有表现力。“没有一个人影”的原野衬托孩子与大部队走散后的彷徨,“孤冷的月亮”则反衬孩子做美梦时的温馨。B.有着“红五星”的帽子先被隐藏,后被发现,最后“红五星”“渐渐地高去”,“红五星”的多次出现隐含人物心理变化,暗示小说主题。C.老太婆一开始就了解

7、小孩的身份却对他呵护备至,百姓也乐意与这个小红军亲近、为他打掩护,这些都反映人们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D.小说结尾看似突兀却在情理之中。连长和他的东北军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孩子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让连长彻底改变了立场。(2)文中画线句子,既是理解“小红军”这一形象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老太婆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1)D(2)形象:虽未上场杀敌,却有坚定的信念与抗日的决心。镇静无畏,视死如归。 主旨:红军抗日精神深入人心。百姓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3)推动情节。小孩遇到老太婆才发生后面一系列的故事。老太婆是百姓的代表

8、人物,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于表现军民一家亲的主旨。老太婆这一形象将小红军与其他百姓联系起来。 【解析】【分析】(1)D项,“连长和他的东北军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孩子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让连长彻底改变了立场”分析有误,“连长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于文无据,从连长后面的慷慨陈词可以看出,他更有可能原本就认同抗日的,这样他的突然转变才更符合人之常情;说他“彻底改变立场”也于文无据,夸大其词;另外,最能打动连长的,不是“孩子视死如归的英勇无畏”,而是孩子“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的话语背后那种至死不忘抗日的决心。故选D。(2)本题“连长,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你可以用刀

9、杀掉我”是小红军的语言描写;从人物塑造上,“连长,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再结合前文“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不骚扰老百姓,四处受人欢迎。我们对东北兵也是好的,争取你们一道打日本,有一天你们会明白过来的!”,可知这句话表现了小红军坚定的信念与抗日的决心;结合“镇静地说”表现他的镇静无畏,视死如归。主旨方面,结合“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不骚扰老百姓,四处受人欢迎”“老太婆嚎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可知表现红军抗日精神深入人心,百姓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3)结合“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可知,老太婆救了

10、小红军,并把他带回了村子,可见没有老太婆就没有后面一系列情节,因此她推动了情节发展;结合“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可见是老太婆让主人公小红军与其他百姓有了接触;老太婆代表普通百姓,结合她对小红军的表现“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嚎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可知本文主题是表现军民一家亲的主旨,老太婆的形象有利于表现这一主题。故答案为:D;形象:虽未上场杀敌,却有坚定的信念与抗日的决心。镇静无畏,视死如归。

11、主旨:红军抗日精神深入人心。百姓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推动情节。小孩遇到老太婆才发生后面一系列的故事。老太婆是百姓的代表人物,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于表现军民一家亲的主旨。老太婆这一形象将小红军与其他百姓联系起来。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

12、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3)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推动情节发展。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绝代勇将张自忠张秋铧 1940年5月23日,10万军民聚集在湖北宜昌城内外,为一位殉国的将军送行。就在前一天,将军的灵柩被抢运到宜昌,本想用汽车将将军的灵柩运到长江码头,然后乘船溯江前往重庆安葬,但宜昌的军民不肯,坚持要用十里长街相送、人工抬棺材的方式,送将军

13、走完这抗日战场上的最后一程。 这是一位连最残酷的敌手凶暴成性的日军,都为之脱帽致敬的绝代勇将:在湖北战场上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张自忠将军二战时期,盟军军衔最高的阵亡将领。 战火仍在延续,日军的飞机反复在宜昌城上空盘旋,随时有轰炸人群的可能,但10万军民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哀送将军。日军似乎也很配合,尽管战机几次低空盘旋,但他们并未轰炸送葬的队伍。 那是1929年,张自忠升任西北军第六师师长,有一次一个营长侵吞士兵存款,张自忠查实后,立即集合全师干部,当众责打了这个营长200军棍,并撤职镣押。张自忠经常在深夜巡视士兵寝室,帮士兵盖被子,每逢星期天,他还经常拿钱和吃喝的物品,给军队里

14、受伤的士兵。平日里,他和士兵们穿着一样的军服,吃着一样的大锅饭。为了磨炼官兵意志,他在冰天雪地里自己带头脱掉大衣,要士兵们跟着他一起进行雪地行军训练。由此,张自忠的部队以“将不畏死,兵不惜命”而著称。 1937年,在卢沟桥抗战后,二十九军决定战略转移离开北平,军长宋哲元在撤退之际,要求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留下担任北平市长与日军进行周旋。外界并不知张自忠奉了密令留下,当时国内的报纸,纷纷责骂张自忠是无耻汉奸,将其称为“张逆自忠”;为了洗刷这个罪名,张自忠秘密离开日军监控,南下向蒋介石汇报北平战守经过。 1938年返回部队后,张自忠面对部队官兵痛哭失声:“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

15、所!” 1940年,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退守重庆,日军为了进攻重庆,连续进攻襄阳、鄂西一带。 5月1日,张自忠亲笔给三十三集团军的各部队和将领写信昭告:“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5月16日,日军获悉国军有高级将领正在南瓜店一带指挥作战,随即调集飞机和重兵,猛烈轰炸我方阵地,三十三集团军属下的七十四师主力弹药将尽,部队电话询问张自忠可否先行退却,张自忠回答道:“现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正是军人杀敌报国之时,子弹打完了,要用刺刀杀,刺刀断了,要用拳头打,用牙齿咬。” 上午11时许,三十三集团军的警卫团阵地被日军突破,激战到中午时,张自忠手下的2000多官兵几乎全部阵亡,他身边仅剩下几十名警卫人员,将士们也仍然誓死保卫着他,并一面高喊:“司令快走,司令快走!” 张自忠的副官马孝堂,向来救援的国军讲述着:“总司令猛然前扑,旋又立起,右肩后流血了!很显然是被炮弹碎片炸伤了。到了十里长山,还在指挥,接着左臂也在流血!但是总司令仍然站在那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