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例1编写意图及教学建议新人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239601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例1编写意图及教学建议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例1编写意图及教学建议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例1编写意图及教学建议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例1编写意图及教学建议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例1编写意图及教学建议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比例(例1)编写意图(1)这部分教材是教学正比例的意义。学生开始正式接触到常量、变量(当然不必出现这样的名词),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2)教材创设了文具店出售彩带的情境来引出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对应关系。单价、数量与总价的数量关系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又揭示了正比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3)教材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和三个问题,揭示了正比例关系的要点:第一,有两个量,而且是相关量的量,其中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两个量之间的比值不变。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认识了什么是变化的量,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哪些是不变的量,理解并掌握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4)教材在编排上体

2、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先通过总价、数量、单价这一特殊的数量关系,利用具体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关系,然后再进行抽象的概括,最后利用数学化的字母符号来表征这一变化规律,使学生体会抽象和模型的数学思想。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自主探索。正比例关系描述的是一个量变化导致另一个量跟着变化的一种关系,较为抽象。而学生在此之前涉及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数量(如归一问题)而不是抽象的变量。二者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学时,要利用学生较熟悉的情境和数量关系,使学生学会用“函数”的眼光去理解数量关系中量与量的变化规律,发现两个变量背后的不变

3、量,从而更好地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意义。(2)重视观察与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量的变化规律的发现和概括。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表格里有哪两种量?能具体说说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单价不变就是总价与数量的什么不变?你能把这个数量关系写出来吗?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使学生借助具体实例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本质。(3)逐步抽象,构建模型。在学生理解了具体实例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以后,可以让他们尝试脱离情境,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实现由具体数量关系到一般化抽象模型的转化。编写意图(1)在理解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图象,并会利用图象解决简单的问题,体会函数思想和数形

4、结合的思想。(2)学生之前已经具备了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的知识基础,在这儿,进一步扩展,把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中相对应的数都看作是一个数对。在方格纸上把与这些数对相对应的点连起来,形成一条射线;反之,该射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的就是正比例关系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某一组具体值。(3)正比例关系图象与折线统计图有本质的区别。虽然描点的过程与方法相同,但前者描述的是量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两个量都是连续的,即射线上的点有无数个;而后者描述的是一些离散的数据。(4)在认识了正比例关系图象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直接利用图象,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找到另一个量的值,体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直观性与便捷性。(5)

5、通过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找到变化的量与不变的量,使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关系的理解。教学建议(1)加强数形结合,使学生经历生成正比例图象的过程,自主探索图象的特征。教学时,可以出示方格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将表格中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看作一个数对,(1,3.5)对应的位置在哪里?再共同将例题表格中的其他数对一一表示出来,并思考:把这些点连起来是什么?这条线段可以向两端怎样延伸?(O,O)表示什么?怎样可以说明每个点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相等的?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看到正比例图象是一条从(O,O)出发的无限延伸的射线,这条线上所有点所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都相等。(2)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考问题。在初步理解图象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10,35)和(12,42)这两个点是否也在射线上?然后画一画,连一连,进行验证。接着可以一般化提升:如果买了am这样的彩带,付了b元钱,a和b有怎样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射线上的点与代表相关联的量的数对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再引导学生直接利用图象完成第(3)题。第(4)题,可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假设两个具体米数,找到相应的总价,再比较;也可通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发现米数之比等于总价之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