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生产实习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823771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工程生产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网络工程生产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网络工程生产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网络工程生产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网络工程生产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工程生产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工程生产实习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北科技学院实习报告班级:网络B093姓名:李健实习名称:生产实习实习地点:网络工程实验室实习时间:2012-12-24至2013-01-18实习评语:考核成绩:指导教师:朱冬梅一、实习目的3二、实习任务3实习简介:3三、实习内容31实习动员及专业集中实习32网络综合实训4(1)OSI七层参考模型、TCP/IP模型4(2) IP子网划分原理6(3) 路由器工作原理和基本配置方法7(4)IP路由和路由协议原理及配置8(5) 用访问控制列表进行包过滤11(6) 地址转换的原理及配置13(7) DHCP服务器和DHC冲继服务器14四、实习总结15参考资料17一、实习目的生产实习是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2、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课程。认真抓好生产实习的教学工作,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生产实习的过程是实现提高学生实践、科研能力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过程,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二、实习任务实习简介:我参加了京东翰林提供的为期四周的网络工程培训,主讲梁涛老师,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有:- 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TCP/IP协议原理。- 掌握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的原理和配置方法。- 掌握广域网协议的原理、配置和维护。- 掌握IP路由和路由协议的基本工作原

3、理和配置方法。- 承担中低端路由器的安装、配置和维护工作。- 处理路由器的网络连接和软件配置方面的常见故障。三、实习内容1 .实习动员及专业集中实习我们在2012年12月24日在网络工程实验室参加了实习动员报告会,指导老师历李老师向我们做了报告,整个实习持续四周,在20周周五提交报告并且进行答辩;实习方向分为三个:一是在李永飞老师的带领下做课程设计;二是在京东翰林做网络工程(H3。的基础培训(h3cne);最后是培训android程序(汇众教育),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进行校外实习。然后,三个方向的老师分别介绍了各自课程的特色,最后我们填写表格,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我参加了京东翰林集团的H30R络

4、培训。什么是H3C1三=帆州华三出佰技术再曝公司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H3。,致力于IP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2011财年H3c年销售收入14.6亿美元,在中国设有38个分支机构。目前公司有员工48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55%H3c不但拥有全线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产品,还在网络安全、IP存储、IP监控、语音视讯、WLANSOHOt软件管理系统等领域稳健成长。据知名调研机构IDC发布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WLANf场增长迅速,同时,市场份额也逐渐向少数厂商集中。其中,H3c作为全球领先的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在2009年中国WLAM场份额第一的基础上,2

5、010年在行业及运营商市场中的优势继续扩大,综合份额达到了27%在行业、运营商两类市场中综合排名第一。安全产品中国市场份额跃居首位,IP存储亚太市场份额第一,IP监控技术全球领先,H3c已经从单一网络设备供应商转变为多产品IToIP解决方案供应商。2 .网络综合实训(1)OSI七层参考模型、TCP/IP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OSI)是1984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参考模型。作为一个概念性框架,它是不同制造商的设备和应用软件在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标准。现在此模型已成为计算机间和网络间进行通信的主要结构模型。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网络通信协议的结构都是基于OSI模型的。OSI将通信过程定义

6、为七层,即将连网计算机间传输信息的任务划分为七个更小、更易于处理的任务组。每一个任务或任务组则被分配到各个OSI层。每一层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分配到各层的任务能够独立地执行。这样使得变更其中某层提供的方案时不影响其他层。II各层的具体描述如下:DSITCP/IP应对屋Tm表云层上底屈居台星Lr传谕层*传输度网络屋*1P展敦*度W*同路按。后物理星.第七层:应用层定义了用于在网络中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的接口-用户程式;提供标准服务,比如虚拟终端、文件以及任务的传输和处理;第六层:表示层掩盖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格式的不同性;指定独立结构的数据传输格式;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加密和解密;压缩和解压缩第五层:会

7、话层管理用户会话和对话;控制用户问逻辑连接的建立和挂断;报告上一层发生的错误第四层:传输层管理网络中端到端的信息传送;通过错误纠正和流控制机制提供可靠且有序的数据包传送;提供面向无连接的数据包的传送;第三层:网络层定义网络设备问如何传输数据;根据唯一的网络设备地址路由数据包;提供流和拥塞控制以防止网络资源的损耗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定义操作通信连接的程序;封装数据包为数据帧;监测和纠正数据包传输错误第一层:物理层定义通过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的物理方式;作为网络媒介和设备间的接口;定义光学、电气以及机械特性。TCP/IP协议被组织成四个概念层,其中有三层对应于ISO参考模型中的相应层。ICP/IP协议族

8、并不包含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因此它不能独立完成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必须与许多其他的协议协同工作。各层的具体描述如下:第一层: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协作IP数据在已有网络介质上传输的协议。实际上TCP/IP标准并不定义与ISO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相对应的功能。相反,它定义像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ARP)这样的协议,提供TCP/IP协议的数据结构和实际物理硬件之间的接口。第二层:网间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本层包含IP协议、RIP协议(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负责数据的包装、寻址和路由。同时还包含

9、网间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ICMP)用来提供网络诊断信息。第三层:传输层传输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它提供两种端到端的通信服务。其中TCPW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提供可靠的数据流运输服务,UDFW议(UseDatagramProtocol)提供不可靠的用户数据报服务。第四层:应用层应用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和表达层。因特网的应用层协议包括Finger、Whois、FTP(文件传输协议)、Gopher、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Telent(远程终端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送

10、协议)、IRC(因特网中继会话)、NNTP(网络新闻传输协议)等。(2)IP子网划分原理子网划分是通过借用IP地址的若干位主机位来充当子网地址从而将原网络划分为若干子网而实现的。划分子网时,随着子网地址借用主机位数的增多,子网的数目随之增加,而每个子网中的可用主机数逐渐减少。以腔网络为例,原有8位主机位,2的8次方即256个主机地址,默认子网掩码255.255.255.0。借用1位主机位,产生2个子网,每个子网有126个主机地址;借用2位主机位,产生4个子网,每个子网有62个主机地址每个网中,第一个IP地址(即主机部分全部为0的IP)和最后一个IP(即主机部分全部为1的IP)不能分配给主机使用

11、,所以每个子网的可用IP地址数为总IP地址数量减2;根据子网ID借用的主机位数,我们可以计算出划分的子网数、掩码、每个子网主机数网络类别最大网络数第一个可用的网络号最后一个可用的网络号每个网络中的最大主机数A126112616777214B16382128.1191.25565534C2097150192.0.1223.255.255254(3)路由器工作原理和基本配置方法路由器是工作在IP协议网络层实现子网之间转发数据的设备。路由器内部可以划分为控制平面和数据通道。在控制平面上,路由协议可以有不同的类型。路由器通过路由协议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依照拓扑结构动态生成路由表。在数据通道上,转发

12、引擎从输入线路接收IP包后,分析与修改包头,使用转发表查找输出端口,把数据交换到输出线路上。转发表是根据路由表生成的,具表项和路由表项有直接对应关系,但转发表的格式和路由表的格式不同,它更适合实现快速查找。路由协议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动态生成路由表。IP协议把整个网络划分为管理区域,这些管理区域称为自治域,自治域区号实行全网统一管理。这样,路由协议就有域内协议和域间协议之分。域内路由协议,如OSPFIS-IS,在路由器间交换管理域内代表网络拓扑结构的链路状态,根据链路状态推导出路由表。域间路由协议相邻节点交换数据,不能使用多播方式,只能采用指定的点到点连接。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以H3c路由器举例)

13、首先PC通过console口与路由器的console口连接,进入用户视图。System-view进入系统视图IntE0/0进入接口视图Ipaddressxxxx(IP地址)xxxx(子网掩码)为接口配置IP地址Quit从本视图退到上一级视图IP路由和路由协议原理及配置路由原理在因特网中进行路由选择要使用路由器,路由器根据所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由(通过某一网络),并将报文传送到下一个路由器,路径中最后的路由器负责将报文送交目的主机。路由器转发分组的关键是路由表。每个路由器中都保存着一张路由表,表中每条路由项都指明了要到达某子网或某主机的分组应通过路由器的哪个物理接口发送,就可到达

14、该路径的下一个路由器,或者不需再经过别的路由器便可传送到直接相连的网络中的目的主机。根据来源不同,路由表中的路由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类:1 .链路层协议发现的路由(也称为接口路由或直连路由)2 .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静态路由3 .动态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静态路由配置方便,对系统要求低,适用于拓扑结构简单并且稳定的小型网络。其缺点是每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都需要人工重新配置,不能自动适应。动态路由协议有自己的路由算法,能够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的网络拓扑。其缺点是配置比较复杂,对系统的要求高于静态路由,并将占用一定的网络资源。动态路由协议分类对动态路由协议的

15、分类可采用以下不同标准:根据作用的范围,路由协议可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GatewayProtocol,简称IGP):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运行,常见的IGP协议包括RIP、OSPFF口IS-IS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GatewayProtocol,简称EGP:运行于不同自治系统之间,BGF目前最常用的EGP根据使用的算法,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矢量协议(Distance-Vector):包括RIP和BGP其中,BGPfe被称为路径矢量协议(Path-Vector)。链路状态协议(Link-State):包括OSP刖IS-IS。静态路由配置命令:Iprouter-staticxxxx(IP地址)xxxx(掩码)xxxx(下一跳地址)静态路由实验10.L23,O24()1.110 L 1.0/24K0.1/010.1,2.0 2410.1.3.0.24GOIIR1配置命令所连PC的IP地址为10.1.1.2掩码255.255.255.0Inte0/1/0Ipadd10.1.1.124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