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礼仪小本课程纲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8233749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礼仪小本课程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生礼仪小本课程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生礼仪小本课程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生礼仪小本课程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生礼仪小本课程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礼仪小本课程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礼仪小本课程纲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纲要黄旗堡街道逄王小学小学生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开发的背景1.我校的客观实际 我校位于农村,生源较复杂,除了本地农村孩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有相称大的比重。这些独生子女,大多是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她们深受长辈的宠爱,对随处吐痰、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不良行为习觉得常。2.学生的身心需求 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与她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不仅对于学生个体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并且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重要途径。3.德育的必要举措 “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教育是德育工

2、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小学生的启蒙阶段必须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首位。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小朋友的发展”。首要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为了贯彻这一育人目的,我们将“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二、课程目的 通过礼仪教育,学习礼仪知识,训练规范的举止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自尊自爱、尊重她人、和谐相处,为小朋友的全面发展奠定基本。1总目的 通过礼仪教育,规定学生把礼仪规范牢记在心里,自觉地表目前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切实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变化师生精神面貌,从而刷新整个学校的道德风貌。2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 现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

3、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开设礼仪课,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交往、合伙,增进学生素养的提高及其人格的健全发展。(2)过程与措施认知明理,学握文明礼仪知识。营造环境,形成文明礼仪氛围。开展活动,增进礼仪行为养成。检查评比,鼓励学生自我完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老式美德,使本校每一种学生都养成彬彬有礼的习惯,养成儒雅文明的气质。三、授学时间总学时量:192学时各年级学时量:32学时(1学时周)四、授课对象 我校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五、教学材料 改编六、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涉及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具体实行时可根据实际状况交叉进行。)

4、1.校园礼仪 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礼仪,同窗之间可以以礼相待、团结协作,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2家庭礼仪 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礼仪,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享有温磬的家庭生活。3.社会礼仪 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礼仪,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到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她们的社会生活布满快乐,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具体内容见下表:年级内容单元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第一单元校园礼仪常用礼貌用语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合伙学会感恩尊重教师尊重同窗校园活动礼仪行走礼仪师生礼仪学会劝阻校园升旗典礼校内公共场合礼仪课间礼仪校内公共场合礼仪校园活动礼仪校内公共场合礼仪进校礼

5、仪课堂礼仪放学礼仪校园集会礼仪校内sp, n=待客礼仪校园活动礼仪第二单元家庭礼仪起居礼仪餐饮礼仪仪容仪表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做客礼仪待客礼仪与父母相处的礼仪餐饮礼仪仪容仪表家庭交往礼仪第三单元社会礼仪问路礼仪公共场合礼仪购物礼仪邻居间的礼仪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礼待外宾电话礼仪节日礼仪交通礼仪节日礼仪旅游礼仪节日礼仪七、课程实行的建议 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它教给人要懂得对别人的尊重,懂得谦恭礼让,懂得让人际关系融洽和谐,它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工作,规定从平常礼仪习惯、文明行为抓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改善德育现状、深化德育改革的重要举措。1.教育思想坚持五项原则 礼仪

6、教育应以“三个面向”为指引,努力实现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目的。为了使每一种学生从小学会做人,礼仪教育必须坚持五项原则。()互动性原则礼仪教育要注重师生的互动,只有教师言传身教,讲究礼仪常规,才会带动学生明礼;只有师生快乐互动,才干营造礼仪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步,互动还表目前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等的互动影响,以此形成礼仪教育合力。互动之中,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得到呈现,其主体地位也可以顺利实现。()针对性原则 礼仪教育在总体设计上应力求遵循教育规律,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特点开展;在具体设计时,应切合实际,加强针对性。如对一年级学生,其教育重点是升旗礼仪、集会礼仪、课堂礼仪的教育与训练;对六年

7、级的学生,其教育的重点可放在个人礼仪、社会礼仪等方面。()开放性原则 礼仪教育要把时代生活引进校园,让改革的大潮冲击孩子们的心田。在内容上,要加强与形势教育的联系;在形式上,要向校内开放、向家庭开放、向社会开放。如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行纲要的贯彻和贯彻,在礼仪教育中融入对学生进行“做合格小公民”的“五小”(在社区和公共场合做小卫士、在社会做小楷模、在学校做小伙伴、在家做小帮手、在独处时做小主人)教育活动,就是让学校充足走进社区。(4)实效性原则 注重实效性是现代管理的本质,是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要体现礼仪教育的实效性,也就是要解决如何将礼仪教育贯彻到师生的行动中,达到全校师生人人明礼仪

8、,个个讲礼仪的目的。在管理工作中,要有德育处和科研室等管理实行机构作组织保障。(5)发明性原则礼仪教育必须不断创新,不仅教师要创新,还要鼓励学生创新。要特别注旨在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措施上不断出新。.教育内容注重六个结合要实现礼仪教育目的,在内容上应注意如下六个结合:(1)礼仪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礼仪教育作为做人教育的基本工程必须坚持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同情、学会关怀、学会尽责。(2)礼仪教育与亲情教育相结合注重亲情是中国的优良老式,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老式美德,礼仪教育要善于在亲情中融入礼仪,在礼仪教育中灌注亲情。(3)礼仪教育与养成教育

9、相结合养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它在较大层面与礼仪教育是互相交叉的。按照小学生平常行为规范的规定,狠抓学生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的习得,通过系统整合,可形成时代感很强的礼仪行为规范。()礼仪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注旨在法制教育中渗入礼仪教育思想,在礼仪教育中融进法律常识,使礼仪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能使礼仪教育更具实效性。()礼仪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在开展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注意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赋予了礼仪教育更强的时代感,体现了新时期德育的与时俱进,其积极的意义在于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与适应和改善环境的能力

10、。()礼仪教育与艺体教育相结合 艺体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发明美,在美的熏陶中教育学生学习基本的举止礼仪、服饰礼仪、谈吐礼仪等。动人的容貌、端正的神态、美的言辞声调都可以在艺术美的熏染中获得,因此,应当努力挖掘艺体教育中的礼仪因素。3.提高教育实效的六种途径 学校实行礼仪教育的途径与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要强化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重点关注六种途径:()教师示范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在礼仪教育中,强化教师的礼仪意识,规范教师的礼仪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可把礼仪教育与贯彻贯彻师德规范、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文明限度结合起来,可开展一系列师资培训活动;还可

11、拟定教师礼仪常规,将教师的礼仪示范纳入师德考核内容。(2)学科渗入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因而,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礼仪意识,理解礼仪行为的社会意义。(3)班队活动 多姿多彩的班队活动可丰富礼仪教育的内涵,让孩子们在不同主题的活动中举止更为得体、性格变得开朗、思维变得活跃、爱好爱好更广泛,在活动中学会合伙、学会关怀、学会体现、学会做事、学会发明。(4)社会实践 礼仪教育应让孩子走向社会,让其在丰富的社区文化中学会社交礼仪,同步也为提高辖区的文明限度服务。礼仪教育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其活动内容要注意模拟现实生活,活动形式要力求联系生活实际,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还要注意融

12、艺术、体育、英语、文学等多学科为一体,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扮演角色、增强感受和体验、学会做一种文明的人。(5)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习惯需要家长的通力支持和配合。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征求家长的意见。假期可请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礼仪书,同做一件文明事,同做一种文明人,以礼仪教育重塑孩子与家庭的新形象。(6)评价强化 教育评价历来是教育过程中最为棘手的环节。在良好礼仪习惯未养成此前,学校可成立专门的值班机构,重点对各班的各项礼仪进行检查、打分,一周一评,将得分的状况与学生评三好、班级评先进挂钩,以此有效

13、鼓励学生对文明的追求和向往。科学正面的评价是强化礼仪教育的不可忽视的必要方式。4教育过程实现“五化”管理 管理是管理人员领导和组织人们去完毕一定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的的一种活动,其基本规定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最佳的效果,“部署整体化、内容序列化、规定具体化、训练规范化、形式多样化、评价科学化”可提高礼仪教育管理的水平,获取较高的效益。()部署整体化 礼仪教育活动应着眼于整体,统一结识,统一规定,统一步调,使多种教育力量互补,各项教育手段互补,各项活动沟通,凝集成一股和谐的教育力量,全方位地影响学生。在教育内容上,礼仪教育重要涉及校园礼仪、家庭礼仪、个人礼仪等;在教育力量上,不仅要协调校内教

14、育力量,并且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诸方面的联系,形成整体合力,体现教育的衔接性和持续性,形成整体效益。(2)内容序列化 礼仪行为的形成是一种由低到高、由简朴到复杂的长期过程,这就规定我们对学生行为训练的内容有一种系列安排,不能想到什么训练什么。实践中根据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平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行纲要等,可将校园礼仪分为几种系列进行训练。(3)规定具体化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的规定必须具体明确,使学生学得会、做得到、记得住,符合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使常规动态化,操作性很强。例如:课间操礼仪,如果只规定组织好课间操,师生也许仍旧不清晰具体规定,为此我们将组织好课间操归纳为十个字:

15、有序、安静、整洁、精确、安全,形成了课间操礼仪常规。(4)训练规范化 在礼仪训练中,必须制定明确的礼仪常规,训练有目的,有原则,有教师的指引和检查,有固定的训练时间和灵活的训练方式。(5)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她们的活泼好动的天性,如果行为训练的形式单一,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倦情绪。为使学生快乐地接受行为训练,要特别注意训练和指引的形式多样化。可采用模拟训练法、故事启迪法、岗位体验法、游戏感悟法、环境陶冶法、行为评价法等。 总之,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育人,整体构建现代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措施体系及评价体系,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八、课程管理与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