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关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8230782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关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从生活的源头汲取活水,让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才能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真正让学生喜欢上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呢? (1)结合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学习了长度单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长度单位;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学

2、习认识圆柱后,让学生思考植物的根为什么是圆柱形的?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学生自然会列举在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会明白哦原来是这样。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电都要进行计算。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面对生活实际问题时,学生能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能主动地寻找其背景,并探求其应用价值。 例如:教学“百分率”这一内容,课前让学生进行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百分数?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衣物成分含棉 量、某种酒的酒精度

3、数、喝的牛奶、饮料中的各种配置成分等。使他们真正明白生活中的吃、穿、用、行都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且由于兴趣使然,一些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或请教父母,了解了其中的意义及在生活中怎样应用。这些是他们对生活知识的收集和提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信息和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直接切入本课知识重点。 (2)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特作一顶厨师帽或台灯灯罩需要多少材料?分组让学生尝试特作,这种活动与学生自身生活相结合,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的特作和计算中,自然将实际问题转化数学问题 ,将数学纳入生活,又将生活再现于课堂。 再如

4、,春游之前,让学生解决问题:学校组织五年级师生去某山庄春游,教师30人,学生300人。门票价格:成人每位30元,学生每位10元;团体票50人(含50人)以上每人12元。按照这种价格,我们怎样购票最省钱?请大家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学生设计完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将不同方案公布于众,进行比较选优;最后选出一种都认为最好、最省钱的方案。这种数学能力考查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又拓宽了知识面。 (3)让学生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 现实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态,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的数学表现或描述,而需要我们自己去描述去发现,只有从数学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于

5、数学有关的因素。是主动运用数学知识 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例如,可以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与出租车有关的数学事实,诸如,车费与行驶的路程,等候时间、起步价有关,耗油重与行驶路程有关等等,除了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以外;教师还应努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原始背景的数学材料,交由学生去抽象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加以描述。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要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

6、值所在。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数学要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是生活的缩影。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7、。 3、数学与文化业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当代社会,探讨数学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一般公众可能会有更 多的陌生感和畏惧心理。因为现代数学的发展,毕竟远离了普通人的生活视野和经验,变得越来越抽象。如果不从人类文化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很难激发起人们的兴趣。我们应该大声疾呼:“请注意,数学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数学首先是一种科学的语言和工具,也是“科学革命的旗帜”。理解第一点似乎不难,因为这差不多已融入现代人关于数学的模糊的认识中;但理解第二点,则需要对近现代科学史有一定的了解。 数学可以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数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的历史。很多概念从无到有,许多方法从旧到新。到了现代,数学

8、更对自己的科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反思。数学对其他人类文化和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首先肯定数学对其他学科的支持作用,赞美“数学是人类理性发展最高的成就”,然后从“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和“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两个方面阐述数学文化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在西方,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与宗教抗争的历史,就是反蒙昧、反专制的历史。在这中间,数学以它的确实和完美,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并最终逐出了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样居于统治地位的上帝。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可以说是数学探索精神最值得骄傲的胜利。 五、结论: M.克莱因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扣

9、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这也就是数学独特的魅力所在。罗素曾经说过: “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则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从摆石到结绳,从刻痕到算筹,每一个数的产生,无不有着神奇的历程;从黄金分割的和谐到自然界的完美比例,从圆的完美到用一条绳子圈出最大的地面,无不渗透着数学的博大精深。数学,不仅仅是抽象、枯燥、形式化,她的美是实实在在的,但长期被忽略,所以我们要采用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校园数学节,为学生提供了平台,让学生充分地去观察、去寻找、去体会数学美,使学生数学的眼睛明亮了起来。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形成

10、行动上的逻辑程序(思考、分析、抽象、简明、计划、演绎、推理、普遍化、具体化、应用、评判等),形成合理的思想及其表达的质量(秩序、精确、明了、简洁等),引起观察,形成空间和数目的概念,培养抽象领域里的直觉和想像,注意和关注的能力、毅力和有规则的努力之习惯,最后形成科学素养(客观、诚实、研究兴趣等等)。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所受教育的一个基础部分,哪怕他今后从事非科学或非技术性的工作。 畅游在数学、空间、概率以及密码的世界里,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数学绝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一门充满美感和魅力,并能让人沉迷其中的学科。 六、参考文献:(德)沃尔夫冈布卢姆 文,(德)约阿基姆克纳珀 图,徐侃 译 数学的魅力、数学是什么、M.克莱因,李宏魁 译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