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222056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读“世界某区域地图”,据坐标判断,图中甲山脉的长度约为A. 300千米 B. xx千米C. 500千米 D. 1110千米【答案】D2.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完成下题。若图比例尺为1N,则图、图的比例尺依次为A. 12N 2N B. 12N 14NC. 2N 12N D. 2N 4N【答案】C【解析】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四分之三,表明图是图的4倍,则图比例尺是图的2倍,为2N;

2、图是图的四分之一,因此图的比例尺为图的二分之一,为12N。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 图中“PQ”一线A. 经过两个鞍部 B. 最低处海拔为30米C. 高差最大可达300米 D. c地处谷地之中4. 在a、b、c、d四地观察A. a地能看到b地 B. a地能看到d地 C. d地能看到c D. c地能看到b地【答案】3. D 4. D【解析】3. 据图可知,等高距为30米,PQ一线最低处030米,最高处270300米,高差为240300米,根据公式,判断高差为60120米,排除BC;根据鞍部的特征(相邻山顶之间呈鞍部形),图中没有经过鞍部,排除A;图中分析

3、得,丙地两侧海拔高,中间低,为谷地,故选D。4. 根据题中图可知,PQ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如下:结合此图。判断答案为D。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AB段为河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5. 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A. 由南向北再向东流 B. 由东向南流C. 由东向西再向南流 D. 由南向东流6. 某观察者测得山顶的气温为3,则图中最低气温不会低于A. 0.9 B. 1.7 C. 2 D. 3【答案】5. A 6. B【解析】5. 在这种没有任何标记的地图上,方向的判读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可能发育有河流,河流是从海拔高处向

4、地处流,再结合地图上的方向,图示河段的流向由南向北再向东流,选A。6. 根据地形对气温影响,最低气温出现在海拔最高处。读图可知,最高点位于图中西南角,介于600650米之间,最高点与山顶的海拔高差为165215米之间,结合气温随高度递减规律,最高点与山顶最大温差为1.3,就此可计算图中最低气温不会低于1.7,选B。【点睛】河流流向的判断: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出地势的大致方向,再根据“水往低处流”即可判断。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进行判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根据河流的支流流向进行判断,河流干流和支流的流向总是趋于一致的,知道某支流的流向,干流的流向也可判断。5月1日某同学到郊外春

5、游,下图是“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同学行走速度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7. 若四条线路的水平距离相同,根据该同学行走速度图,可推断其前进方向及路线是A. 东南方向 A1B1 B. 东南方向 A2B2C. 西南方向 A3B3 D. 西北方向 A4B48. 当天傍晚,该同学最有可能看到 日落的地点是A. B1 B. B2 C. B3 D. B4【答案】7. C 8. B【解析】7. 从速度图中可看出,开始速度较快且由快变慢,说明是行走在上坡段;后来速度由慢变快,说明行走在下坡段;结合图中四条线路可判断行走路线是A3B3;再依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行进方向为西南方向。8. 5月1日太阳日落方位在西

6、北方向,再结合山地阻挡因素,在山地东侧的地点(如图中B3、B4)不能看到日落,B1西侧有山脊阻挡视线也不能看到日落,则当晚最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B2。【点睛】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等,水流方向垂直于等高线。xx4月20日19时41分,“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9. 天舟一号发射升空一个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的速度逐渐减慢 B. 天山牧民将牛羊赶往云杉林之上的牧场

7、C. 好望角森林火险等级逐步升高 D. 堪培拉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10. 与西昌、酒泉、太原相比,选择文昌作为我国大型航天器发射基地,其主要区位优势是A. 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射成本低 B. 劳动力素质高C. 发射窗口多 D.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答案】9. B 10. D【解析】9. 地球自转的速度与季节无关,A项错误:天舟一号发射升空一个月后为5月20日前后,南半球进人冬季,好望角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温和多雨,C项错误;堪培拉的正午太阳高度在这一个月逐渐减小;云杉林之上为夏季牧场,故B项正确。10. 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要求: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发射窗口多,安全性高等,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与其

8、他三地相比最大的优势为纬度较低,故D项正确;文昌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发射窗口较少,C项错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射成本关系不大,当地劳动力素质与其他三地相比没有明显优势,AB错误。故答案选D。点睛:卫星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和返回地的选择条件 (1)发射基地 航天发射基地的建设区位:1、纬度: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2、方向:向东发射,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节省 燃料;3、气象条件:阴天少,雷雨天气少,云少,云离地表高,风速小;4.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5、国防条件:建于山区、沙漠地区;其中影响卫星和飞船发射的最关键和最直接的因素是气象因素 (2)返回

9、地点:人烟稀少的地区; 地势开阔平坦的草原地区,水面少,便于发现目标和营救的地区或者在海洋上;距离发射场、控制中心位置适中,有利于监控、抢救等工作展开。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图中曲线中A. 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 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C. 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D. 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12. 影响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A. 云量厚度 B. 地势高低C. 正午太阳高度 D. 植被状况13. 近50年来,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

10、是A. 云量增加 B. 气候变暖 C. 环境污染 D. 人口增加【答案】11. D 12. C 13. B【解析】试题分析:12. 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太阳高度是影响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地势高低、云层厚度、植被状况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会产生影响。13. 表示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近年来因为全球变暖使两极冰川融化,使两极地表反射率降低。考点: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候变化。实际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完全和180经线重合,而是有三处弯曲。下图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三处弯曲所处经纬度示意(图中虚线表示弯曲处的国际日期变更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 不考虑天气因素,最早

11、看到xx元旦第一缕阳光的地点是A. B. C. D. 15. 下面各段经纬线的长度最大的是()A. 段经线 B. 段纬线C. 段经线 D. 段纬线【答案】14. D 15. C【解析】14. 如果两地纬度相同,经度不同,偏东的地点日出较早,如果两地经度相同,纬度不同,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图中位置靠东,但元旦时由北向南昼渐长,日出较早。据此判断出结论日出最早。15. 纬线上一个经度差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上最长为 111千米;经线上相隔一个经度长度约为 111 千米,由此比较各段经纬线所跨经纬度即可得段经线长度最大。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

12、面小题。16. 甲、乙、丙、丁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 甲、乙、丙、丁 B. 乙、丁、丙、甲 C. 乙、丙、丁、甲 D. 甲、丙、丁、乙17. 当丙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是A. 前一日18时 B. 当日18时 C. 次日6时 D. 次日18时18. 此图所示季节A. 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 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D. 巴西热带草原正值干季【答案】16. D 17. A 18. B【解析】16. 根据纬度越高昼夜差距越大可知,甲昼长12小时、乙昼长24小时、丙昼长13小时、丁昼长10小时。甲地昼夜等长,位于赤道上;乙地极昼,南纬度数较高;丙地夜略短、昼略长,故丁

13、地位于南半球较低纬度;丁地夜长昼短,故丁地位于北半球较低纬度。根据对称性可知,丁地北纬的度数大于丙地南纬的度数。所以四个地点位于从低到高的顺序是甲、丙、丁、乙。17. 根据图示丙地的昼夜分布判断,图示反映丙地日出为北京时间2点。则0时区时间较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故计算得前一天的18时。18. 根据材料可知,此时为12月某日,故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1月初最快)。点睛: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昼夜长短分布与纬度的关系、区时计算的方法:所求区时=已经区时 + 时差,东加西减。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及时总结规律,应用规律解题,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某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欲测当地的经纬度,

14、春分日观测学校操场上旗杆在不同时间的影长,数据记录见下表,已知旗杆长度为17.32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当地的地理坐标约为A. 45N,135E B. 30N,105E C. 45N,120E D. 30N,135E20. 当北京时间分别为12时、13时、14时,该活动小组观察到旗杆投影的方向分别为A. 西北、正北、东北 B. 正西、正北、正东C. 正东、正南、正北 D. 东南、正北、西北【答案】19. B 20. A【解析】19. 根据北京时间13点杆影最短判断此时这个地区的地方时是12点(正午),据此计算该地的经度是东经105度;根据正午时影子长是10米,而杆长是17.32米,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是60度,春分日北纬或者南纬30度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0度。20. 北京时间12点,该地地方时是11点,太阳在东南方向,影子朝向西北;北京时间13点,该地地方时是12点,太阳在正南方向,影子朝向正北;北京时间14点,该地地方时是13点,太阳在西南方向,影子朝向东北。xx某日,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位置,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悬挑空间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 李先生拍摄的时间是A. 夏季的上午 B. 夏季的下午 C. 冬季的上午 D. 冬季的下午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