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特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21075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自清散文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朱自清散文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朱自清散文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朱自清散文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朱自清散文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朱自清散文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散文特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典雅,巧妙运用比喻、叠字、通感等手法,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准确、具体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正像他在探讨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时所说的,“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说逼真与如画)朱自清描写景物的造诣很深,在他笔下,无论是梅雨潭的绿色,还是荷塘的月光和南方的细雨,都写得逼真如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春具有语言简朴、口语化等特点。这些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节奏明快,语短意丰,表现力强。为了更好地描写春天,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和使用叠音字,使春天更形象化、

2、 人格化。叠音字的使用具有音乐美,节奏明快、语气舒缓。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一词写出了小草不知不觉地出现,不知不觉地生长,活泼可爱。 “嫩嫩”、“绿绿”不仅写出了春草的嫩绿、绵软,而且还写出了对人的诱惑力:“嫩嫩”、“绿绿”从质感、色彩两方面准确地写出了初春的小草的特点。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让人体味无穷,让人享受不尽。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桃树

3、、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用南宋志南和尚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 的诗句来状写春风的温暖、 柔和;“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南方的春雨连绵,使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雨夜,一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

4、蓑,戴着笠的”这俨然是一幅春雨农耕图了。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文字向对话一样娓娓道来,显得更加亲切,但又表现出丰富的内涵,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那流畅自如的旋律, 那轻松活泼的节奏, 那字字推敲的选词与灵活多变的句型, 都是十分精美的。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 他用文笔把短暂的春天从自然界拉回到书面上,使其四季常驻,随时可睹。绿中写到: “走到山边,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这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余韵袅袅的美感。还有那“微微”的云,“油油”的绿意, “闪闪”的绿色,“汪汪一碧”的潭边,“滑滑”的明亮的绿,写出轻柔的情

5、态美,给人以娇嫩、透明的质感,也表现出明快的节奏,清朗的格调。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踞”字以动写静,一个“踞”字把梅雨亭写活了,把梅雨亭比喻为一只“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的苍鹰,突出了它那踞在“一角的岩石上”的险峻之势,给我们以凌空突起之感。也突出了此处险峻的气势。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 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招引”与“追捉”这两个词默契得多么好啊!把梅雨潭的绿对“我”的强烈的吸引,把“我”领略那可爱的绿的急切心理, 融为一体,至此,情与景真象水乳那样难分难解了。绿中的比喻有二十个之多。 “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6、把梅雨潭的绿比作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言其大,言其醉人,言其奇异。使人禁不住产生想抱住她的妄想; 更形容了她那动态的美, 又把梅雨潭的绿比作一块融化了的蔚蓝的天,突出其鲜润。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象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文中还用博喻的手法,多角度、多侧面显示绿的特征,“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从视觉、触觉、感觉等几方面形象地再现了绿的柔美、明亮、软嫩、纯净的特征。 绿结尾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

7、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 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 句式整齐,感情洋溢,语气磅礴,引人入胜。随着作者感情的波澜,不仅我们的眼前出现了那微微泛起的绿色涟漪, 而且我们的指肤间仿佛还能感触到那闪着光亮的绿波的跳动,一种柔和、明快、亲切的感情也会从心头漾起。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不能说不可爱;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不能说不俊美;西湖的波,不能说不明丽; 秦淮河的水, 不能说不旖旎。但是在作者的眼中,它们不是太浓,就是太淡,不是太明,就是太暗,都无法与梅雨潭那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的绿相媲美! 朱自清先生用细腻、 典雅的语言, 恰到好处地把明

8、艳多姿的画面与逸趣横生的情怀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在这饱含诗情、充满生趣的绿意中,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爱,升腾着作者向上的激情。荷塘月色成功地描写了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于景色描写中寄托着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种成功得益于他对语言的巧妙运用。 文章多处使用比喻、 通感、叠字等,使得全文语言典雅, 充满诗情画意。 用三个比喻写静态的荷花,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 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 通感的使用更使文章的语言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通感就是在描写客观事物时, 凭借人们各种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

9、一感观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观上,使“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 (钱钟书语)。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却将它转化成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令人联想到若有若无、轻淡幽香、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像的跳跃。此外,叠字的运用不但传神地描绘出眼前的景象, 而且使文气舒展, 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如“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隐隐约约”的远山, “亭亭”的荷花、 “田田”的叶子、 “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密密地” “静静地” “重重”围住等等,如“远远近

10、近,高高低低”叠字的使用,造成音节上的重复,更突出了树多而密的特点。 “远近高低”虽然也写出了不同的方面,但没有叠音词给读者的感觉那么强烈。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还是淡的。月光像流水一般地倾泻”,“泻”有倾泻之意,用“照”字太直白,缺少蕴含。而“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更加贴切、形象、生动,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了月光的幽静之美。“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是大自然的杰作, 一个“画”字既突出了杨柳影子之美, 又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那“浮起在荷塘里的薄薄的青雾”,用“升”字太硬,无法突出雾的轻和柔,而“浮”是轻而缓地出来,显示出

11、雾的轻飘状态,在荷塘月色中,描绘月光如流水般照着荷花和荷叶用 泻 字;青雾弥漫着荷塘用 浮 字,而荷叶拥挤的情景;.用 挨 字,还有用 田田 形容叶子的鲜绿茂盛,用 亭亭 比喻荷叶直立之状态,将月光、青雾、荷叶的动态和情态写活了。朱自清十分注意遣词造句的形象性,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新颖的比喻,唤起读者的联想。二、叙事散文的语言特点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表现出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背影的语言非常古朴质实。如“进去吧,里面没人” 如话家常, 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所表现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章的完美结构构成和谐的统一, 全文除了夹入了一些文言词语以外,

12、 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都是质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用平易的文字描写了父亲爬上站台的动作,于滑稽、笨拙的动作中,传达出父子间的真情。 “我看见他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其中“蹒跚”写出了父亲的不灵便。“攀”显示了月台的高度,更显示出了父亲的吃力。“缩”写得细致,可以想见父亲那沉重的身体上去之难 . 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叶圣陶老先生对背影作了高度的评价: “这篇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

13、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用白描(所谓白描就是不设喻,不加形容和修饰,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写出来,给读者以身临目击之感。换句话说,白描是用叙述的方法进行描写,达到再现实景的艺术效果。)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 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 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 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文中用词造句都经过认真考究,绝不随便。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 甚是仔细。 ” 这里的“说定”,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

14、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 实际上是说而不定, 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 “熟识”一词,说明父亲嘱托的这个茶房该是靠得住的; “再三嘱咐”,表明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 这些用语, 强调说明父亲已经为儿子上车作了极其精细、 周密的考虑和安排, 字眼虽然十分平常, 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语言平实简洁, 却能传达出无限深情是文章语言又一特色。 全篇文字平平实实, 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 因而十分感人。话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特别,都有这种生活经验,因此也容易引起

15、联想,由此发现人世间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为珍贵的美好感情, 给人以性情的陶冶,增进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给亡妇中语言明净素雅 , 如话家常 , “谦 , 日子真快 , 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 ” 他从亡妻那一面来打开全文的叙述缺口 : 先是亡妻死后对“我”和孩子们的不舍与惦记。“你第一惦记着的是你几个孩子 , 第二便轮着我”。亡妻虽死矣 , 但她生前所有的情感、意念并没随之而逝 , 随之而灭。“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 , 但你未必知 。”全文在如水般清亮的文字中 , 作者的深情不禁氤氲而出、娓娓道来。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三、游记散文的语言特点旅欧杂记和威尼斯两篇游记散文中,朱自清先生从容地在语言上字斟句酌,使他的散文艺术达到臻于完善的境地。正如郁达夫指出:“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在这两部游记中,他极力避免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