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海浪》阅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820853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海浪》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说明文《海浪》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说明文《海浪》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明文《海浪》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海浪》阅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浪 你只要站在海边,瞭望浩瀚无际的大海,欣赏那惊涛拍岸的奇观, 就会感受到海浪蕴藏着多么巨大的能量:海浪可轻而易举地把十几吨重的巨石抛向20米的高 空;也能将万吨海轮突然甩到岸上。海浪对海岸的冲击力每平方米高达2030吨,大的甚至 可达60吨。 在广阔的海洋里,海浪是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就成因而言,在远 洋形成并传递过来的波,称为“涌”;由风直接引起的波,称为“风浪”。习惯上统称波浪。 据海洋学家计算,每平方千米海面上的滚滚波涛大约蕴藏着20万千 瓦的能量。地球上海洋总面积达3.6亿平方千米,其蕴藏的波浪能之多也就可想而知了。当 然,并不是所有海面上的波浪都能开发利用,据估算,全世界可供利用

2、的波浪能约为100亿 千瓦。 1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利用波浪发电。最早的实验是在1810 年由法国人波拉舍切夫在波尔多市进行的,距今已有190年,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 实用的小型波浪发电装置才问世,主要用来给灯塔、航标灯等设施供电。80年代初期,各种 波浪发电的设计方案纷纷应运而生。海面上的波浪是因 刮风而引起的。海水表面做上下运动,海洋中的水分子是做圆周运动,在岸边的水分子其运 动轨迹为椭圆形,海底的海水也都这样运动着。 岸波由于水浅而破碎,能量消失。此外,鉴于波浪有“涌”和“风 浪”之分,所以,波浪发电的输出功率会出现波动。 波浪能的这些特点,对于研制发电装置的专家、学者来说

3、,有一定 的启发。设计师们主要在“上下运动”方面做文章。 1978年8月,一艘80米长的驳船驶向日本某海面,到达一个水浅 浪高的预定地点后抛锚系留。随着波浪上下起伏,驳船上安装的11台浮标式波浪发电装置源 源不断地发出电力,并通过电缆将电力输送到附近的岸上。这艘驳船叫“海明”号,正在那 里进行波浪发电试验,发电量最大时可达到2000千瓦。据说,这是世界上利用波浪发电首次 实用化。这次试验是日、英、美联合进行的波浪发电试验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各种波浪发电装置中,上述浮标式波浪发电装置被认为是当前比 较实用的装置。它就像一个放倒的打气筒,当它处在浪谷时,空气活塞室的体积增大,里面 的气压低于外

4、面,于是,外面的空气就冲开阀门,通过导叶片,推动空气涡轮机的叶轮旋转, 从而带动发电机发出电来;当它处在浪峰时,空气活塞室的体积变小,里面的气压高于外面, 这时,里面的空气就冲出阀门,通过导向叶片,从而推动空气涡轮机的叶轮旋转,带动发电 机发电。这种装置结构简单,效率较高,还能削减波高一半以上,可取代部分造价昂贵的消 波堤。从80年代中期开始,日、英、美等国就积极研制功率在5000千瓦以上,甚至高达5 万千瓦级的大型波浪发电装置。(11)英国国立工程研究所(nel)进行了与日本“海明”号相同的空气透 平方式和波浪动力吸收方式的研究;但“海明”号船是将机组竖立在船上,直插于波浪之中, 而nel方

5、式像防波堤那样与波浪成直角放置。用nel方式可吸收波浪能的70%。1 .全文所说明的中心是: 其中一段主要说明。其他各段则主 要说明。2. 第段中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3. 试在第段的横线上填入一句能衔接、两段的过渡句。答:4. 第段“波浪能的这些特点”中的“这些特点”指代 5. 第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旨在说明。6. 第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这一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7. 把第(11)段删去好不好?试说明理由。答案:1、利用波浪发电海浪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人们利用波浪发电的历 史和现状。 2、具体、清楚而又形象地说明海浪所蕴藏的能量之巨大。 3、要了解波 浪发电装置的原因,必然先了解波浪能的特点。 4、海面上的波浪,在海水表面做上下运 动,海洋中的水分子是做周围运动,岸边的水分子运动轨迹是椭圆;岸波能量易消失,波浪输出功率有波动。 5、举例子列数字波浪发电被人利用而走向实用化。6、形象而又通俗易懂地说明了浮标式波浪发电装置的特点。7、(此题有两种回答,只要言之成理,都对)a.好的,因为第、两段的例子足以说明人们利用波浪发电的情况;b.不好,因为 人们利用波浪发电的方式是多样的,若删去,则可能给人误解只有“浮标式” 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