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8204507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自考]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自考]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自考]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自考]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1、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它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2、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二、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1、对外贸易额: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货物进口总额或货物出口总额按照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国际货物贸易额。由于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所有国家货

2、物进口额的合计数字理应等于所有国家货物出口额的合计数字。但是,由于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一般都是 按离岸价格(即FOB价格)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即CIF价格)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世界出口总额。2、对外贸易量:是指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相对于对外贸易额而言在反映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规模时更为准确。 三、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按照 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1、总贸易(General Trade):是以货物经过 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即进入国

3、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称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称为总出口。2、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是以货物经过 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是通过海关结关进入境内的货物计入进口贸易;凡通过办理海关手续出口的货物计入出口贸易。在专门贸易体系下,一国的货物进口包括:(1)用于国内消费和使用的直接进口货物;(2)用于国内消费和使用的从海关保税区域进入境内的进口货物;(3)用于国内消费和使用的从经济特区(如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等)进入境内的进口货物。在专门贸易体系下,一国的货物出口是指通过海关直接出口的货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离开国境的;另一部分是进入经济特区,但没有离开国境

4、的。关境和国境的区别和联系:一般来讲,一国关境和国境是一致的。但是一些国家在国境内设立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特区,还有的国家通过签署协议建立关税同盟。这就使得前者关境小于国境,后者关境大于国境。 四、直接贸易、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1、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指商品直接由生产国销往消费国;没有第三国的中间商参与的贸易活动。2、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间接贸易中第三国商人所从事的把商品从生产国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转口贸易也称为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而对第三国而言就是转口贸易。3、

5、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指贸易货物在运输途中经过一国国境的情况。例,A国经过B国国境向C国运送贸易商品,对于B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注意: 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之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即:交易关系的确立不同。在过境贸易中,交易关系的确立是在出口国与进口国贸易商之间进行的;而在转口贸易情况下,转口贸易国的贸易商分别与出口国、进口国的贸易商订立买卖合同,达成实际交易。 五、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1、货物贸易(1)货物贸易的概念:针对有形的货物展开的贸易活动就叫货物贸易。(2)货物贸易的类型: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国际货物贸易共分为1

6、0大类。这10类商品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剂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蜡(4);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9)。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2、服务贸易(1)服务贸易的概念:针对无形的服务展开的贸易活动就叫服务贸易。(2)服务贸易的类型:服务贸易总协定中依照服务的 提供方式不同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4类,分别是跨界供应、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另外依照 服务部门的不同,可

7、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3大类,即: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商业性服务。六、贸易差额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的差额。 贸易差额有三种表现: (1)贸易顺差: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的差额,又称为出超。 (2)贸易逆差: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又称为入超。 (3)贸易平衡: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由于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刚好相等的情况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所以只能说贸易基本平衡。七、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对外贸易与

8、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货物贸易或国际货物贸易结构。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 国际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可以反映出一国的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等。 八、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其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是指该国的对外贸易值的国别地区分布情况,即该国的出口商品是流向哪些国家或地区的市场,进口商品是从哪些国家或地区流入的。通常用各国家或地区在该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清楚地表明了一国与其他国家或

9、地区经济交往的广度和深度。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是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的一个概念。 九、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贸易系数(Coefficient of Trade),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额在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它表明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贸易的产生从时间上看,国际贸易产生于15世纪后。二、国际贸易的发展(分为5个不同的阶段来讲的) 1、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国际贸易(15世纪后18世纪中期)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国际贸易带有浓重的殖民色彩; 第二,国际贸易商品的流

10、向十分鲜明; 第三,由于受生产力水平、运输与通讯条件的制约,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商品范围不大。 2、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商品范围扩大了; 第二,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的国家多了。 3、第二次产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19世纪中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国际贸易在一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贸易(1914年1945年)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国际贸易的规模相比较战前出现了萎缩,并且年均增长速度也比较缓慢。

11、 5、二战后的国际贸易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国际贸易的增速在不同的子时期呈现出重大差异; 第二,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第三,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第五,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萌芽

12、、形成、发展和深化四个阶段: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国际分工是建立在自然条件不同的基础上的,具有明显的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分工的特征。在这一时期,西欧殖民主义者用暴力手段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对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掠夺。他们开发矿山,建立甘蔗、咖啡、烟草等农作物的种植园,生产和提供本国不能生产的农作物,扩大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建立起早期的国际专业化生产。 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国际分工呈现出4个特点: 首先,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大机器工业改革了传统的

13、运输方式,提供了电报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把原料生产国和工业品生产国联系在一起,使国际分工成为可能。其次,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由于英国首先完成了产业 革命,它的生产力和经济迅速发展,竞争能力大大加强。当时的英国是“世界工厂”,如l9世纪50年代,英国的制造商包揽了全世界的机器、火车、车辆、铁路设备的制造。英国垄断了世界贸易和世界航运,英镑成为世界货币。马克思曾对英国当时所处的顶峰状态进行过描述,写道:“英国是农业世界的伟大的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绕着它运转。”再次,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代替。这些商品包括小

14、麦、棉花、羊毛、咖啡、铜、木材等。最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巩固,欧洲殖民国家推行国际专业化生产的手段也发生了改变,从过去的野蛮、暴力掠夺、超经济强制转化为比较和平的贸易或经济方法,利用交换行为,逐步把亚非拉落后的农业经济逐一纳入国际分工体系。 值得强调的是,l9世纪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国际分工是一种垂直分工模式,是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与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分工,是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分工。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二次大战)这一时期国际分工呈现出4个特点:首先,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变为单一型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一两种或两三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从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

15、经济的两种依赖性:一是经济生活上依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二是高度依赖世界市场,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市场。亚非拉国家依靠几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换取所需要的工业制成品。落后国家对世界市场的这种双重依赖性导致其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发达国家的周期性经济波动会通过贸易渠道传导到这些国 家,从而使这些国家也成为周期性波动经济的一部分。其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对外依赖性。其次,国际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扩展到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等。他们之 间也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关系。1886年,英国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重为20%,l913年下降到l3.1%,而其他西欧和北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和德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却迅速上升。 再次,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除亚非拉国家之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强了对国际分工的依赖。最后,在现有分工格局的基础上,贸易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国际定期集市、现场看货交易方式逐渐减少,代之以样品展览、商品交易所的产生和发展。 1848年,美国芝加哥第一家谷物交易所诞生。1862年,伦敦有色金属交易所成立。4.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二战后)这一时期国际分工呈现出6个特点: (1)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之间或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二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