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主任实施主题教育课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汇报精编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202190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班主任实施主题教育课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汇报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学班主任实施主题教育课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汇报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学班主任实施主题教育课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汇报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学班主任实施主题教育课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汇报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学班主任实施主题教育课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汇报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班主任实施主题教育课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汇报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班主任实施主题教育课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汇报精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班主任实施主题教育课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汇报王凤兰教育工作室中学主题教育课是班主任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是熏陶学生情操,推进学生素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阵地,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探索新时期中学班主任开展主题教育课的组织操作策略,总结中学主题教育课的有效组织途径和方法,推动班主任开展主题教育课的设计力和执行力的提高。一、研究背景1、强化主题教育课育人功能的需要中学主题教育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战场,是熏陶学生情操,推进学生素质可持续发展的主阵地,其独特功能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主题教育课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策略的研究和探索。2、改善主题教育课实施现状的需要目前中学主题教育课教学由于没有可以参考利用的教材,在公开课展

2、示之外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存在着教师或将主题教育课变成上级规定要求的传达课,或变成对学生的批评课,或变成自修课等现象,甚至一些学校还没有提供班主任进行主题教育课的课时。这都说明中学主题教育课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流于形式、零敲碎打、随意性强的问题,存在着以教师为主,注重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忽视学生存在的问题等不符合素质教育发展方向的问题,导致主题教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参与性均不够理想,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和价值。主题教育课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主题教育课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策略的研究和探索。3、提升班主任专业技能的需要随着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深入,如何开展主题教育课作为班主任必须掌握的基

3、本功也日益受到重视。而主题教育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其设计和教学过程既要体现课程的一般要求,又要体现德育的特殊要求;既要完成课程设计要求,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既要体现班主任的思想水平,又要体现班主任的专业水平。主题教育课的这些特殊要求,不仅对班主任专业技能的提升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使很多班主任对究竟应如何策划与实施主题教育课深感困惑,可见,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角度讲,也要求进一步加强主题教育课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策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为班主任提供一套可供参考的课程资源,提高班主任对主题教育课程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提高班主任对主题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提高班主任对主题教育课

4、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强化主题教育课的两个针对性(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育),从而提高主题教育课的实效性,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总体研究目标是探索新时期中学主题教育课组织操作策略研究,以中学主题教育课组织设计和操作方法为切入口,探索、优化、总结中学主题教育课的有效组织途径和方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道德认知水平,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主题教育课常规系列,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学主题教育课的组织操作体系。力求在素质教育与升学压力状况下主题教育课如何发挥作用等方面有所突破,推动班主任理论素养的提升,推动班主任开展主题教育课的设计力和执行力的提高。本课题在第二阶段的研究

5、和实践目标是:首先,全面开展课题研究。按照课题成员分工与实施计划进行全面研究,定期组织理论学习、聚焦课堂、专家引领、基地联动等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增强学员的研究意识,提高学员的教育科研素质和反思能力。其次,系统进行资料积累。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筛选、积累各种原始数据和资料,初步形成部分有质量的主题教育公开课教学设计、论文、教学录像,着手编制校本教材提纲,形成各项子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再次,及时进行课题完善和调整。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完善子课题的分解、调整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策略,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创造机会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辐射和推广。三、研究方法运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

6、行动研究、社会调查、访谈、个案总结等方法进行研究。采取专家引领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团队研讨与个体攻关相结合、统一规划与分工协作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叙事研究相结合、理论认识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方式,促使班主任工作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使中青年班主任从情绪型、经验型向研究型、专业型转化。四、理论支撑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3、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4、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5、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文章6、“二期”课改相关理论和经验文章7、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文章8、关于主题教育课的相

7、关经验文章9、关于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文章五、研究计划准备阶段(2008.32008.6):学习理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细化研究方案,就课题的论证、分解、要求、方法进行布置和培训,启动相关研究。准备阶段具体计划:1、系统学习,奠定理论基础。2、完善研究框架,细化课题分解和任务分工。3、开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实施阶段(2008、7-2009、6):按照课题成员分工与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交流活动,收集、筛选、积累各种原始数据和资料,进行方案设计、开课、评课等实践操作,初步形成部分有质量的主题教育公开课文本资料和教学实录,形成各项子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实施阶段的具体计划:1、聘

8、请专家进行课题指导,观摩示范展示课。2、开展“聚焦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3、规范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积累,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整改阶段(2009、7-2009、8):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进行课题完善和适当调整,着手编制校本教材-中学主题教育课。总结阶段(2009、92009、12):聘请相关专家分别就有关成果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在反复实践、反思、完善的基础上,完成全部的课题研究任务,形成最重成果,接受有关部门和专家的结题审查;筛选成熟或优秀成果进行推介。力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形成以下预期研究成果:第一、积累一些有特色、有价值的主题教育课程资源,如关于主题教育课的教学论文、教学设

9、计和教学反思、论坛以及各项交流活动纪实等文字资料和教学公开课实录光盘等音像资料。第二、初步建立一套中学主题教育课的序列体系,开发一本主题教育课校本教材。第三、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发表一些有质量的课题研究论文。六、课题研究的过程(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学术涵养。研而不学则惘,善学才能善研。研究总是先从学习开始,并伴随研究的全过程。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是很深的学问,需要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需要教育才能和管理艺术。短绠难汲深井之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因此,增强班主任科研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做到学以立德,提高境界;学以增智,开阔眼界;学以致用,改造世界。班主

10、任只有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熟悉有关的方针、政策,懂得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才能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对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做出科学解释,才能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以整理,使之条理化、科学化,从而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结论。对班主任而言,学习不仅是对外在变化的一种适应,更应成为专业发展的一种需要,内在生命的一种自觉。因此,工作室围绕研究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学习活动,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向书本学习工作室为学员购买了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班主任兵法、跟孔子学当老师、班主任的100个怎么办、班集体问题诊断与建设方略、班主任教育艺术、问题学生诊断手册、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给年轻班主任

11、的建议、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等10余本教育理论书籍,要求学员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进行读书交流,一起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及管理艺术,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向专家学习针对大多数学员缺乏科研基础和方法,不会搞科研的现状,工作室采取“引进来”(聘请专家直接指导)和“走出去”(间接听取专家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学员走进名家,向专家学习专业智慧和成功经验。2008年9月27日,工作室成员到同济二附中聆听特级教师陈镇虎老师的“主题活动实施两纲的阵地,学生成长的沃土”专题讲座。通过陈镇虎老师的讲解,学员们对主题教育课的特点、组织实施要点有了更为深

12、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如何上好主题教育课有了明晰的方向。 2008年10月16日,聘请一线科研室负责人季彩君老师作课题方案设计与科研论文撰写科研专题讲座。并结合讲座内容,对项目研究计划书进行现场讨论和修改完善。2009年1月23日,聘请特级教师张小敏对本工作室项目研究进行专题指导,张老师在对本工作室研究项目进行事先分析的基础上,对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给予充分肯定,并在课题分解、子课题调整、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在活动过程中,学员还就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向张老师当面请教,在和谐的互动交流中,学员们茅塞顿开,不仅研究的方向性更加清晰,而且也打消了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和恐惧感。2009年4月16日,

13、工作室全体学员到大同中学聆听了特级教师马兰霞老师做的关于教育案例的撰写的专题辅导讲座,对教育案例的界定、分类、教育案例与教学案例的区别、教育案例如何书写,如何进行案例研究等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3、向同行学习学员们深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所以,工作室抓住一切机会向管理有方、管理有道、管理有成效的优秀班主任学习,同他们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以便借鉴经验,启迪思维,激发灵感。2008年4月1日,工作室成员到宜川附校现场观摩5节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小学5分钟迷你课程和经验介绍交流;4月8日,到曹光彪小学观摩“爱的礼赞”-上海市班

14、主任工作研究实训基地展示交流活动,听课3节;4月15日,到新武宁小学观摩花风异俗-花膳主题活动课1节。2008年9月27日,工作室成员到同济二附中观摩市德育基地学员开设的5节主题教育课,通过观摩主题教育示范课,学员们对主题教育课如何组织实施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充分意识到:一堂好的主题教育课必定是能够触动师生心灵的艺术课,她的重要意义在于让学生内化于心,历久却弥新。2008年11月27日,工作室全体学员到徐汇区长桥中学观摩市班主任实训基地学员陈珏老师执教的主题教育课男孩、女孩成长不烦恼,课后,陈珏老师汇报了此教育课的设计意图及过程,听课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现场点评,德育专家陈镇虎老师作了精彩点评

15、。通过观摩示范课,学员们对如何提高主题教育课的深刻性和实效性开始了积极而较为深入的思考。 4、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合作之一是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工作室多次进行关于教育案例分析、校本教材编写体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道德两难问题的设计的主题讨论;多次开展关于班主任工作艺术性的微型论坛,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思维在相互碰撞中启动,智慧在相互启发中生成。合作之二是利用网络相互学习,工作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要求学员对每次活动做电子稿记录,每次讲座内容和研修作业形成电子稿资料,上传到相应页面,以便于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促使学员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二)注重实践探索,提高研究能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科研的基础。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持续不断的实践和批判性反思,班主任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发现新现象的意义,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因此,班主任教育科研能力既需要在学习研究中提高和发展,更需要在实践反思中锻炼与成长。而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增长班主任才干的广阔舞台,为此,工作室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实践的行动研究活动,旨在促使学员注意在工作实践中磨炼意志,积累经验,在会干事、干成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活动方式主要包括:1、开展社会调查调查法是教育科学研究常用而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