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一单元 单元写作 走近经济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818779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一单元 单元写作 走近经济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编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一单元 单元写作 走近经济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编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一单元 单元写作 走近经济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编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一单元 单元写作 走近经济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编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一单元 单元写作 走近经济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一单元 单元写作 走近经济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一单元 单元写作 走近经济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编语文精品资料写作导学案训练目标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及技巧训练。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搜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文体。调查报告的种类有: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案件性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1)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2)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

2、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一、文本借鉴(1)阅读课文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的题目,并分析该题目有什么特点及作用。答:_(2)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在结构上采用了“青少年消费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勤俭节约尚未过时”、“青少年享受意识正在增强”、“八成青少年渴望经济自立”小标题的形式,请说说这四个小标题在文章布局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答:_(3)先阅读课本P24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及适用范围”表格,说说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一文属于调查报告的哪一类型,采用了怎样的形式。答:_二、写法总结调查报告从外部形式上看,一般由标题、前言、主体、结尾四个部分组成。(1)标题。标题要与主题的内容协调一致,问

3、题相符。标题有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之分。双行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正题点明了主题,副题提示了内容。(2)前言。有三种写法: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和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揭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炼概括,直切主题。(3)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从调查研究的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

4、点和基本结论。(4)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者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总之,一份好的调查报告要做到“六有”(有问题、有信息、有分析、有议论、有结论、有建议),这样的调查报告才能令人信服。病文呈现“大学选名牌,专业挑热门”值得深思高考状元调查反思与建议2012年5月14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恢复高考30多年来,高考状元“阴盛阳衰”趋势日益明显,理科状元阵地男性尚能坚守,文科状元阵地已是女性天下;北大和清华是高考状元就读“首选”,经济管

5、理专业成状元“最爱”。2010年,有近七成的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经济管理专业,且特别是集中在发达地区的几所热门高校。分析显示,造成高考状元扎堆名牌大学及热门专业的原因极其复杂,主要表现在:(1)国内众多名牌高校开出了高额奖学金和专业任选等优惠条件来吸引包括高考状元在内的高分考生,2005年后港校“天价奖学金”的出笼更是加速了国内渴望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之间的没有硝烟的“奖学金升级战”和“状元争夺战”;(2)面对热门专业可能带来的预期高收益和各名牌高校开出的最优惠条件,部分高考状元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天价奖学金”所吸引,而忽视了自身的兴趣与特长,贪图一时的荣誉和金钱,没有明晰自己的定位并做好职

6、业规划;(3)目前各省市大都采取知分填志愿,或是考后填志愿等方式,再加上部分高校试点自主招考和港校面试招生等新办法,所以高考成绩出类拔萃的高考状元在专业选择上具有了最高选择优先权。“人往高处走”,高考状元选择名牌大学热门专业本身无可厚非,但高考状元不顾自身实情,过于集中就读名牌学校及热门专业,长此以往,其不利影响日益凸显:(1)杰出人才产出率降低,制约国家民族发展;(2)加大高等教育区域差距,制约地区社会进步;(3)加剧同质竞争,制约“高考状元”成“职场状元”。因此,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建议,考生不要盲目攀比,要找准最能发挥自己才干的空间,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校尽其能”。问题诊断问题(1

7、):这里叙述男女生性别比例和主题有关吗?答:_问题(2):只介绍2010年的情况是否单一,缺乏全面性?答:_问题(3):分析的三个原因在排列上是否符合逻辑顺序?如何调整?答:_问题(4):危害性是否概括得过于笼统,是否应该详细诠释?答:_问题(5):结尾提出的建议是否有“大而空”的感觉?答:_升格路径病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主题不统一。去掉高考状元“阴盛阳衰”的陈述。(2)现象分析单一,缺乏普遍性。可以先概述近十年的选择情况,再强调2010年的选择事实,点面结合,暗示问题的严重性,为下文议论张本蓄势。(3)逻辑顺序混乱。把第三点原因调为第一点,按照从现实制度到心理因素的顺序排列。(4)

8、议论笼统。三条危害性分析得过于笼统,应该具体解释一下,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其危害程度及后果。(5)建议过空。调查报告的结尾建议要具体可行,符合实际。可以从国家、地方及高校方面以及各地高中学校两个方面提出做法,让读者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突出调查报告的现实意义。附:升格作文“大学选名牌,专业挑热门”值得深思高考状元调查反思与建议2012年5月14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恢复高考30多年来,北大和清华是高考状元就读“首选”,经济管理专业成状元“最爱”。恢复高考以来,我国以高考状元为代表的高分考生在高校及专业的选择上与国家经济发展重点和时代主流不谋而合,过于集中在名牌

9、大学的热门专业上,如改革开放初期集中在经济贸易等紧俏专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则集中到经济管理等热门专业,在高校的选择上则从以前的“战国时代”跨越到“三国演义”似的北大、清华和港校上。2010年,有近七成的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经济管理专业,且特别是集中在发达地区的几所热门高校,而一些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和国家大局的高校及其潜力专业往往不受考生的重视。分析显示,造成高考状元扎堆名牌大学及热门专业的原因极其复杂,主要表现在:(1)目前各省市大都采取知分填志愿或是考后填志愿等方式,再加上部分高校试点自主招考和港校面试招生等新办法,所以高考成绩出类拔萃的高考状元在专业选择上具有了最高的优先权;(2

10、)国内众多名牌高校更是开出了高额奖学金和专业任选等优惠条件来吸引包括高考状元在内的高分考生,2005年后港校“天价奖学金”的出笼更是加速了国内渴望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之间的没有硝烟的“奖学金升级战”和“状元争夺战”;(3)面对热门专业可能带来的预期高收益和各名牌高校开出的最优惠条件,部分高考状元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天价奖学金”所吸引,而忽视了自身的兴趣与特长,贪图一时的荣誉和金钱,没有明晰自己的定位并做好职业规划。“人往高处走”,高考状元选择名牌大学热门专业本身无可厚非,但高考状元不顾自身实情,过于集中就读名牌学校及热门专业,长此以往,其不利影响日益凸显。(1)杰出人才产出率降低,制约国

11、家民族发展。一方面是名校热门专业高考状元等高分考生趋之若鹜;另一方面是国家民族亟须的一些基础行业和专业则少有问津,结果造成人才极大浪费的同时制约了国家民族的长足发展。(2)加大高等教育区域差距,制约地区社会进步。一方面是香港、东部名校以坚强经济实力为后盾吸引到大批高分考生;另一方面是中西部等经济实力较弱但拥有大批优质专业的名校却少有高分考生投考,结果产生了严重的“马太效应”,使得中西部地区高校和社会双重发展缓慢。(3)加剧同质竞争,制约“高考状元”成“职场状元”。高考状元等高分考生集中到少数高校少数专业,一方面加剧了学生的专业内耗;另一方面加剧了同专业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导致大多数高考状元毕业后

12、职业发展理想受限,职业成就远远低于社会预期。因此,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建议,国家、地方及高校应大力改革高考招录制度,充分发挥高考的分流功能和引导功能,各地高中学校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选校择业的观念,引导考生依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各高校的优势特长进行选择,帮助考生找准最能发挥他们才干的空间,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校尽其能”。一、片段升格下面是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个案调查报告的片段,请找出画线部分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对画线部分进行升格。从调查结果看,网络的确是一把双刃剑。中学生主要把网络作为开阔视野、快捷方便获取信息、与人沟通及展现自我的一条途径。但还有一部分中学生把网络作为宣泄情感甚至逃避现实的

13、舞台。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利弊,扬长避短,把网络的积极价值和学习、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助手和伙伴。存在的问题:_升格尝试:_二、整体训练1命题呈现中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不甘寂寞,渴望友情。但在怎样交友、交怎样的朋友方面存在着许多误区。请你就自己所在的学校展开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2审题立意(1)审要求:A显性要求:作文范围交友,800字以上。B隐性要求:掌握调查报告的基本写法。(2)审(标题)内涵:题目自拟(但要围绕“交友”拟定,如“择友取向”“交友相处的原则”“交友的方式和方法”“交友应注意的问题”等)。(3)审提示(材料提示语)原因:求知欲和好奇心,渴望交友。写作主体:怎样交友,交什么样的朋友。3整合成文答案精析技法指导触类旁通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