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三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818124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三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三篇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的:一背诵全文。二基本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设想: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同时能够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基于此,本文教学从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二人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这是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拟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一熟读课文;疏通全文大意。二抓住“乐”字,基本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二读课文。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教师提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方法:出

2、示卡片或小黑板。滁()壑()琅琊()潺()酿()僧()辄()霏()暝()朝()而往伛偻()洌()蔌()射者中()弈()觥筹()翳()学生试读课文。要求:放声读书。学生互读课文。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请一位学生读书,集体纠正读音。(或请四位学生,每人读一段)说明从正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以上学生已经听读了两遍,自己读了两遍,对课文内容大致了解了一些。本文语言浅易,熟读利于疏通全文大意。三疏通全文大意。二人小组,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说明引导

3、学生善于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自学能力。设立二人小组,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启发,并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集体解决疑难方法:二人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答。学生们都解决不了时,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林壑尤美(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4)山间之朝暮也。(5)山间之四时也。(6)歌于途(7)行者(8)临溪而渔(9)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10)杂然而前陈者(11)起坐而喧哗者(12)已而夕阳在山(1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说明学生阅读中遇到问

4、题,由谁来解决呢同学之间相互启发,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点拨或讲解。学习是学生的事,教师尽可能调动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果能如此,久而久之,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会增强。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方法:把课文的意思用白话说一遍,要出声音。四再读课文。齐读,或各自放声读。要求: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画出来。布置作业:一熟读全文二完成课后练习。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一抓住“乐”字,基本理解课文内容。二背诵全文。教学步骤:一读课文。集体读或个人读。二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讨论问题。最终明确:乐。文中写出了谁“乐”最终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太守,众宾为何而“乐”最终明确: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

5、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最终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三背诵课文。逐段背诵。每段限定背诵时间,以强记。指导背诵,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入手,尽量不死背

6、。第一段,共11句话,分作三层来理解背诵。前4句放在一起背,是由远而近写景(一句除外);第5句至第9句放在一起背,这里写作亭者,命名者,“醉翁”之号的由来。最后两句放在一起背,其他段的背诵,先分一分层,将内容相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记忆。说明有前边熟读的基础,加上本文语言琅琅上口,学生能够比较快地背下来。若课上时间不够,教师选其中一段,指导背诵,为的是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另外,一段中如何分层,不是本课教学重点,提出将相关内容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为方便起见;只要学生容易背下来,一段中怎样“分层”不必较真。布置作业:一背诵全文。二完成课后练习六。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峰峦,树林和

7、山谷尤其秀美。远看一片郁郁苍苍,显得幽深秀丽的,那就是琅琊山。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跟宾客们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看吧,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

8、清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散发着幽微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浓荫遍地;西风起,霜露降,天空显得空阔明亮;水位下落,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山中四季的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答,老老小小你来我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香,酒水清,各式各样的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这是太守举行酒宴。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是说有人弹琴奏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