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合集三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176146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合集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合集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合集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合集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合集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合集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合集三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合集三篇【水的组成】一、课题内容本节选自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二、课型实验探究课.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水的组成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认识水的组成,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因此,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重点应该让学生通过检验确定两种气体,以及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点,清晰的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在科粤版教材水的组成这一节,首先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介绍了水的物理性质。在水的组成专题下,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明确水的组成,之后再通过验证实验的方式进行活动探究,并设计了具体的实验问题供学生填写。

2、而在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部分,教材中给出了阿伏伽德罗定律供学生利用,从而推理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我认为这一部分对学生的信息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应当予以适当简化。最后,教材简要的说明也可以通过氢气的燃烧证明水的组成。通过分析,我认为应该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水分解产物的检验,以及水的元素组成的推理上,同时,我大胆的在本节课中引导鼓励学生从分解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水的组成。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设计实验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因此需要教师的有意培养。而且学生在由实验现象提升到实验结论这一部分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

3、导。而在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感知与认识,通过动画及图片的设置,可以增强他们进行多视角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认识水的组成。(3)能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2.过程与方法:(2)通过电解水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3)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动画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客观事物,爱护自然资源的情趣。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六、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

4、验。七、教学难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八、教学准备水电解器、直流电源、火柴、酒精灯、木条、电解用水、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过程方法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教学

5、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二、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发现、提出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天气炎热,化学课外小组的三位同学想自制酸甜可口的汽水解暑,他们查阅到了一份“汽水配方”如下:在约500毫升的饮料瓶中加入2匙白糖和适量果汁,加入约1.5g小苏打(碳酸氢钠),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1.5g柠檬酸,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个小时后,你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了。(注:实验中应使用食品级的碳酸氢钠和柠檬酸。)可是,三位同学在制作汽水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播放教师

6、自制的学生制作汽水的视频)【提出问题】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会发生变化吗倾听,思考。观察视频,并针对三位同学的问题提出猜想:(1)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应该不会发生变化;(2)因为是制汽水,所以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可能会有气体产生,质量可能会发生变化。用学生自己的家庭小实验来创设学习情境,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是我们人类生活服务的,更加热爱化学学习;另一方面,利用情境中问题,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变化”的思考和猜想。环节二、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那么,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到底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口说无凭,实

7、验为证。下面老师为各小组提供了天平、烧杯、矿泉水瓶、小试管等仪器,还有小苏打与柠檬酸两种药品。【提出问题】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倾听,查看桌上老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给学生提供零散的仪器,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空间。【讲述】我们的目的是要研究混合前后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所以实验的关键首先是“如何称量”。【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你认为应该进行几次称量具体说明。思考,讨论,交流。开始时,学生的思路是分布称量,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整体称量”的思路。建立“整体称量”的实验思维方法,既培养学生一种实验研究方式,也为后面的小组实验节约宝贵的课堂

8、时间。【布置任务】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刚才的任务“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请各小组先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讨论、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方案一】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得反应后质量变小。【方案二】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发现问题】不同的装置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学会记录实验的现象和数据。利用提供的多种仪器,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同时,由于实验结果的不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新问题】为什么两种不同的装置,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教师将学生发现的问题作为新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交流,得出:方案一由于是敞口容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被称量,所以造成反应后质量减小了。而实际上,反应前后的质量是没有变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