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登鹳雀楼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8175632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登鹳雀楼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登鹳雀楼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登鹳雀楼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登鹳雀楼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登鹳雀楼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登鹳雀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登鹳雀楼(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登鹳雀楼讲课需要做好准备,那么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加顺利的上好每一堂课。为您整理了一份“?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登鹳雀楼?,欢迎您来阅读参加。这篇?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登鹳雀楼?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老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到达自悟自得。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根底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发奋向上、积

2、极进取的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2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3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络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4在学生理解字义的根底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5师配音范读,

3、学生考虑: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自由读。3指名读。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风光。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7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8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

4、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绘诗的境境。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四总结全文,拓展廷伸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3师小结。【评点】该教学设计理念新颖,注重创新思维、想像才能的培养。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用读、想、议、画、写等灵敏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充分表达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cOM更多教案推荐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登鹳雀楼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

5、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老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到达自悟自得。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根底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发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2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3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

6、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络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4在学生理解字义的根底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5师配音范读,学生考虑: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自由读。3指名读。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5分小组讨论诗

7、句中所描写的风光。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7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8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绘诗的境境。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四总结全文,拓展廷伸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3师小结。【评点】该教学设计理念新颖,注重创新思维、想像才能的培养。教学过

8、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用读、想、议、画、写等灵敏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充分表达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登鹳雀楼【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的:1、理解课本中对楼的介绍的知识,搜集中国名楼的资料。2、欣赏楼的建筑之美。3、品味楼的人文内涵。过程与方法目的:将阅读链接内容以及与课外搜集的资料相结合,运用、讨论、交流、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对楼有更深化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培养学生对中国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进步他们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在阅读、学习和生活中感受楼的建筑之美和人文内涵。【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中国名楼的

9、资料,师生共同整理。【教学用具】课件图片、古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领略了长江的磅礴气势、五彩池的神奇、秀美,天山的迷人风采,我们的祖国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景,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中国名楼。二、赏名楼建筑之美,悟名楼人文内涵活动说明:由学生担当导游来讲解的方式开展学习。课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负责一座名楼的讲解任务,组员围绕楼的来历、建筑特点、人文内涵三方面来共同商议写好讲解词,讲解词要条理清楚、突出特色。然后小组选出自己的讲解员,选好自己使用的图片资料。学生自读文本,组织语言。小组学习。讲解员1:同学们,大家好。

10、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名楼展馆。楼,最早出现于战国晚期,开场是出于军事目的修建的,后来成为风景园林建筑。中国古代多在临水的地方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经常登楼一游,或约会宾朋,高谈阔论,或饮酒做诗,低吟浅唱,抒发情怀。因此,历代名楼都有名诗佳句千古传唱。名楼可以享誉海内外是和文人墨客的文化活动分不开的。讲解员2:如今大家看到是黄鹤楼。它屹立于如今武汉市蛇山的山顶,始建于三国,相传是当时东吴的孙权为军事目的而建。这座楼各层大小屋顶,交织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它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取四面八方的意思。整座

11、楼的高大雄浑又不失精巧,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盛誉。名楼多传说,它的得名来自于这样的一个故事: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个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诉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这里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又回来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这个地方起楼,取名“黄鹤楼。以受骗然是神话传说,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巅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旅游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

12、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讲解员3:大家好。这座高大、雄浑的楼宇就是岳阳楼。它屹立在湖南洞庭湖畔,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把百里洞庭湖光山色一览无余。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代。岳阳楼的建筑构制独特,风

13、格奇异。气势之壮阔,构制之宏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它为纯木构造,金碧辉煌远远远望去,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互相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承托在玲珑剔透的如意斗拱上,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构造在我国古代建筑是独一无二的。岳阳楼不只建筑精巧,而且还集对联、诗文及民间故事为一体的艺术世界。历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

14、下。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知名遐迩。?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鼓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情怀。如今岳阳楼楼堂正面悬挂着清代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由十二块紫檀木板组成。岳阳楼三楼所嵌雕屛是*所书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浓郁的艺术气氛更增添了岳阳楼魅力。讲解员4:如今我们一起来欣赏鹳雀楼。它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始建于北周时期。因鹳雀经常栖息在上面而得名。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是中国古代四大历史名楼。从现有文献资料记载中分析,鹳雀楼是古代边塞战场上的瞭望楼,全楼高台重檐,楼体非常壮观,加之地理位置很好,前看有秀丽的中条山,俯看是黄河滚滚,远望是山河美景。层楼之宏伟,风景之秀美,使鹳雀楼在唐宋时期就成为中原大地登高览胜的一个好去处,声名远扬。历代的文人墨客,流连于此,登高望远,咏诵出不少壮丽而不朽的诗篇。,最为传世的佳作首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当我们吟诵起“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