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塑电缆的芯线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817446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塑电缆的芯线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塑电缆的芯线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塑电缆的芯线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塑电缆的芯线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塑电缆的芯线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塑电缆的芯线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塑电缆的芯线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塑电缆的芯线接续施工作业指导书2.1 一般规定13.1.1 技术要求 a. 电性能要求:接头完成后,接续电阻,绝缘电阻等均应符合规定要求。 b. 机械性能要求:芯线接续后应具有一定的抗张强度和抗扭强度,当芯线承受一定程度的拉力时,接头不发生折裂和松动。 c. 接续质量要求:芯线接续应无断线、碰地、混线、绝缘不良等现象。 d. 应严格按照色带、色谱规定进行接续。 e. 严禁以绕接的方法接续全塑电缆芯线。 f. 严禁以三线接线子进行二线或四线接线。13.1.2 选用接续材料的规定 a. 充气的电缆可采用无填充的接线子(模块)。 b. 不充气的200对以上电缆应采用有填充的模块。 c. 填充型的,

2、不充气的200对以下空气型电缆采用有填充的扣子接线子。 d. 扣式接线子、模块型号及适用线径见表1:接线子名称3M型号国产型号适用线径(MM)扣式二线接线子扣式三线接线子不中断复接线接线子直接模块防水型直接模块复接模块UYURUB4000D 4000DWP 4005D HJKT1 HJKT3 HJKT4 HJM1 HJM20.40.70.40.90.40.70.320.650.320.650.320.6513.1.3 故障线对的处理 a. 通过合理配盘应减少出厂的故障线 b. 经接续的接头,不应产生新的故障线。 c. 电缆的标称对数,经施工后应全部是好线。 d. 接头封合前发现的故障线应在故障

3、点及时修复。 e. 接头封合后发现的故障线应在最扩短距离内用第三对及以后的备用线调换(第12对保留作气压遥测用)。13.2 芯线接线13.2.1 芯线接续前的准备工作 a. 核查工作,核查气压是否与放缆后的平气气压相当。 b. 拗正电缆,按照规定位置将电缆拗平拗正,管道电缆则需在搁架上固定。 c. 剖缆及扭正:电缆开口长度的规定参见表2。电缆对数3000对时,模块需排列成三排,以适应热缩套管的容量。剖缆时要注意持刀角度及敲击力度,防止伤及电缆包带,电缆切口部分在连接屏蔽线后,需以胶带包扎,防止护层切口处的铝护层缺口伤及芯线。因此在剥除包带有时在切口外应保留2厘米包带以保护芯线,并检查包带是否沾

4、有水迹。剖缆工作亦可利用电缆包带外的撕裂线或以尼龙线代替剖刀进行。剖开以无纺布为包带的电缆层,应立即以胶带紧扎电缆切口,防上潮气侵入。 剖缆后要以两端的超单位色带为准将缆芯扭正、对准,以便接续。表2 电缆开口长度材 料 及 排 列开 口 长 度二 排 模 块 接 续480三 排 模 块 接 续700接 线 子 接 续(采用热缩管时)内衬管长度100 d. 编排线序:A.严格按照色谱,基本单位,超单位色带的规定顺序编排线序。B.超单位色带,面向局侧以逆时针方向排列为序,面向用户侧以顺时针方向排列为序。C.中心单位或第一层领导单位为小线序,外层单位为大线序。 e. 芯线接续前的测试:A. 以500

5、V高阻计或量程为2000M,电压为500V的兆欧表测试芯线的绝缘电阻,测试方法是:将全部芯线与屏蔽层连接后接“地”,抽出一根芯线来接“线”,测试时逐根调换。标准为600MKM。B. 进行断线、混线测试,方法与铅包电缆同。目的是判断出厂电缆故障是否减少及检验电缆布放质量。C.对故障线的性质,线序要做好记录,如故障线借用电缆备用线调换时,必须注意不得采用指定装气压遥测传感器的电缆第一,第二对备用专线。如故障线数量大于可用备用线数量,则应更换电缆。13.2.2 接头位置安排,参见铅包电缆的有关规定13.2.3 模块直接 a. 接续工具安装(略) b. 接续过程 (1) 在接续器头内安装衬板,并使两端

6、的弹簧片卡紧(每一衬板使用12次后应于调换)。 (2) 检查芯线固定弹簧是否符合适当的线径,接0。4毫米的芯线时红色弹簧朝外,接0。5毫米及以上线径的芯线时黑色弹簧朝外。 (3) 将模块的基置于固定座内,斜角位置均在接续器的左上方,基座的两端以接续器头上的弹片卡紧。 (4) 从前下方开始,取出局向(中继线为龙头局方)相应一百对线组的按色谱第一个25对线,根部以色带结扎,按照色谱次序用姆指和食指引导每一对芯线通过接续器头和模基置人固定弹簧夹紧,并使A线在左,B线在右。 (5) 用检查梳检查A、及色谱是否正确,将检查梳滑至左边时,仅有A(TIP)线头出现,滑向右边时应仅有B(RING)线头出现。同

7、时检查是否有二根芯线在槽内及有无空线槽。 (6) 安装模体置于模基上,斜角的位置在左上方,并以接续器头两侧的弹性片卡紧。 (7) 从前下方开始,取出用户端(中继线为龙尾局方)相应百组25对芯线。根部以色带结扎,按照色谱次序,引导每对芯线,通过接续器头和模体置入固定弹簧夹紧,使A线在左,B线在右,重复第F步骤。 (8) 25对芯线就位后,安装模盖于模体上,并以接续器头两侧上的弹性片卡紧。 (9) 每次排完芯线后,放上模块本体或上盖前务必用检查梳检查A线或B线是否有排错或有空线槽。 (10) 将粮液压压接器固定,夹内缘的凸梢置于接续器头的凹槽内。 (11) 转动固定夹至直立位置,固定于接续器头上。

8、 (12) 锁紧释压活门后,使用手动液接器操作进行压接,听到三次排气声,说明压力已达308公斤厘米,应停止压接。 (13) 用手握住切除部分的芯线,上抬使芯线离开固定弹簧,同时检查芯线是否重叠和有空槽后,再公23次拉去切掉的芯线。 (14) 放松释压活门使压接面上升至原位再旋紧释压活门,然后转动压接器固定夹,使其倒向后方,并拆卸压接器,使它从接续器头上卸除,并检查模块另侧是否存在二线并槽及空现象。 (15) 根据先下后上,抚远后近的顺序,不断调整接续器头与被接续芯线间位置(因电缆大小不一,此距离约为510厘米),重复上述接续步骖,直至全部芯线接续完毕。 (16) 整理模块,使模块的芯线部分朝缆

9、芯,模块排列成圆形。用塑料带扎住两模块间的芯线部分。 (17) 用双手紧握模块,以面向局方作逆时针方向转动,使芯线全部包容在模块圈内之后,用聚乙烯带将模块两端扎紧。13.2.4 模块的芯线复接 a. 芯线复接应与相应的直接接续同时进行。 b. 将被复接的分支电缆进行线序编排,使芯线束环后,在另端电缆切口处附近固定。 c. 打开主干电缆已完成接续的相应模块的模盖,在打开模盖之前应仔细检查复接线束,被复接线束的超单位色带,基本单位色带与设计规定的复接线序是否相符。 d. 安装复接模块的模体于4000D直接模块模体之上,并以手指压紧。 e. 取出分支电缆中的相应线束,按照色谱,通过接续器头和模体,置

10、人固定弹簧夹,使A线在左,B线在右,并用检查梳检查。 f. 装上模盖于模体之上,与接续器头上的弹簧片卡紧。 g. 装液力压接器,切除多余线头,并检查芯线有否重复并槽和空槽规象 h.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全部复接工作完成,整理模块,使模块的芯线部分朝缆芯,模块排列成圆形,用塑料带扎住两模块间的芯线部分。13.2.5 模块接续时对不同线径的处理 将细线径芯线置于模体下方,将较粗线径的芯线置于模块上方,即先放置较细线径,后放置较粗线径。13.2.6 模块三排排列 3000对及以上的大对数电缆的模块接续,为适应现有的热收缩管的最大外径,模块需分列三排,开口长度为700毫米。13.2.7 防潮盒的安装 在

11、已完成接续的模块上套入防潮盒后,用专用模具将防潮盒与模块紧密结合,使防潮盒内的硅脂从模块小孔中透出,再用手自一侧抹向另一侧,使透出的硅脂均匀地堵在模块各小孔并将防潮盒锁闭。13.2.8 扣式接线子的直接 a. 检查接线子的型号及完好程度,接线子盖和主体分离的不得使用。 b. 取出相应线对,相互扭绞23花,并将扭绞后的芯线部分拉直,平行留长50毫米后剪断。 c. 左手持接线子,使底部朝上,右手将A线或B线穿入接线子孔内,芯线必须插到底。 d. 以专用压接钳进行压接(不准用其他工具代替),然后用手轻拉一下接好的芯线,以芯线拉不出接线子为好。 e. 将接好的线对按规定方向倒入接头。13.2.9 扣式

12、接线子的复接 a. 将被复接的分支电缆芯线束环头后,在另端电缆切口处固定。 b. 取出相应线对(三对),互相扭绞2-3花,将扭绞后的芯线部分拉直,平行留长时期50毫米后剪断.操作过程与扣式接线子直接同.13.2.10 扣式接线子的不中断复接 a. 根据复接要求开启接头,将复接芯线束环头固定于电缆切口的另侧。 b. 拣出直通的 复接线对分清A、B线,使芯线插入口对下正复接线线端,然后将被复接线对嵌入线槽后,再将复接线对穿入接线子插口,并以专用压接钳夹紧。13.2.11 扣式接线子的排列 a. 较小对数的直接排列:见图1所示。 b. 较小对数复接排列:见图2所示。 c. 较大对数的直接排列:见图3

13、所示。 d. 较大对数的复接排列:见图4所示。13.2.12 闷线的处理 a. 接头中的闷线应留足长度,剪成梯型,每5对为一组,穿入长度为80毫米的一端密封并充入硅脂的聚乙烯闷线套管。 b. 整条电缆的闷线头子(即和尚头),应根据封合套管或端帽的长度,套管的封合方法见2.3.4“试线接头的封合”。13.2.13 塑隔、纸隔芯线相接 a. 工程中应避够免铅塑混用,如要可避免,则应如下处理,见图5所示。 b. 芯线接续前的准备工作同前。 c. 对纸隔芯线进行浇蜡驱潮,防止纸皮松散。浇蜡的方法与铅包电缆相同。 d. 以模块或接线子接续,操作方法与前同。 e. 接续完成后,以电吹风或硅胶包扎驱潮,经测

14、试绝缘合格后方可封合。 f. 用聚脂薄膜包扎后,用热缩管封合。13.2.14 屏蔽线的连接 a. 在电缆切口上方切开宽10毫米,长途电15毫米的口子,刮去屏蔽层上的塑料薄膜后,将屏蔽线端套在已开好切口上. b. 用钳子将屏蔽线端部夹住电缆外护层. c. 屏蔽线连接完后,在端部用PVC粘胶带包扎头,另一端按以上步骤同样处理.13.2.15 接续中对电缆制造缺陷的处理 a. 对色带短缺的处理:若只缺一个单位色带,并不影响接续,若短缺色带在二个及以上单位时,则需至另端进行测试,区分不同单位,以保证接续无误。 b. 对芯线节距容易开的处理:电缆剖开后,应立即以废芯线将超单位芯线束的尾端扎紧,在接续过程中要经常收紧扎线,以防止节距散开, 若距已散开分不清原对数,则需至电缆另端试线。 c. 对芯线露铜的处:对影响接续的芯线露铜,应在邻近电缆切口处将露铜芯线先接长之后再正式接续。13.3 芯线接续时的防潮13.3.1 架空、挂墙接续的防潮 a. 工间休息或夜晚停工时,需将接头先以聚脂薄膜包扎二层后,再以英寸橡皮布包扎二层,最后以大塑料布罩住整个接头及两端电缆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