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DOC 12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170861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DOC 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DOC 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DOC 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DOC 1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DOC 1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DOC 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DOC 12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人类青铜文明史上的华丽篇章距今年代从规模看,三星堆文化可与四大文明古国古城址地位并列从三星堆考古成果,探究其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分析图表探究问题三星堆遗址不仅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在世界青铜史上也是华丽的篇章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古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风貌观察图片分析思考了解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体会当时的时代特征贵贱贫富分化的现象贵贱贫富分化和等级的出现三星堆进入阶级社会观察图片比较分析高超的手工工艺青铜器、玉石器、堆漆和制陶业的发

2、展情况三星堆手工工艺的高超欣赏图片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考古成果再现了三星堆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难点贵贱贫富分化的现象。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三星堆文化丰富的内涵:人类青铜文明史上的华丽篇章;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贵贱贫富分化的现象;高超的手工工艺。三星堆的考古成果,包括城墙遗址、青铜制品、衣冠服饰、玉石器、堆漆、陶器等,充分展示了古蜀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三星堆文化的图片资料丰富,建议教师充分运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全面了解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

3、成。图片是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文字从介绍大型青铜立人像出发,高度称赞了三星堆文明,并揭示出课题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建议教师充分运用引言内容,先展示图片,然后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所学内容。问题的设计为:1你认识这幅图片吗?2这幅图片使你产生哪些联想?3你知道三星堆文化有哪些丰富的内涵吗?第一目“人类青铜文明史上的华丽篇章”首先通过图表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同时代中国和世界古城址进行对比。与中国河南郑州商城相比,三星堆古城距今40003000年,比郑州商城早400年;从规模上看,三星堆古城面积为26平方公里,只比郑州商城小04平方公里,基本相当。传统认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源于

4、黄河流域,三星堆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长江流域的文明可以与黄河流域的文明相媲美。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世界古城相比,三星堆文明的出现略晚一些,但其面积大于两河流域的乌尔古城和印度摩亨佐达罗古城,只逊色于埃及希拉康波利斯古城,可以与四大文明古国古城地位并列。这部分内容建议教师充分运用【学思之窗】,引导学生分析图表,思考: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同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古城相比,你有哪些感想?你对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观点,有不同看法吗?三星堆文化展现了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成就。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商代为代表的我国青铜文明的重要特征及其不足。中国商代

5、的青铜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尊、鼎、鬲、壶、爵等青铜礼仪用器为代表,这些器物造型庄重、纹饰繁缛,具有威严、神秘之感,而以动物和人像为题材的造型则较少;尤其是独立人像的青铜制品,则几乎不见。三星堆青铜文明大量出土人像、人头像、人面具以及神树造型的青铜制品,无疑更加丰富了中国青铜文明的内容,填补了中国青铜文明的某些空白,纠正了中国上古没有青铜雕塑的偏见。教材为了说明三星堆的青铜作品完全可以与西亚、欧洲一些古代青铜雕塑在艺术史上并驾齐驱,还列举了西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古代地中海、古希腊、意大利等地区古代青铜雕塑艺术的突出成就及其出现的时间,并与三星堆的青铜雕塑作了对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第

6、二目“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采用了先概述后分述的方式,先总体简述了三星堆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那就是:居民点已经相当密集,房屋和城墙建筑具有一定水平;服装多样,并有不同的饰件;既有农业耕作,又有高超的手工作坊,同时从事狩猎、畜养动物;饮酒活动也已普及;每年有大型的祭祀和娱乐活动,歌舞有乐器伴奏等。接着,教材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城墙遗址带有明显的古城特点。考古学家在遗址东、南、西三面发现城墙。这些城墙虽然曾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城墙基础依然存在。三星堆遗址中,还清楚的显示出古蜀国城市建筑的遗迹,在这些遗迹中,划分出宫殿区、祭祀区、生活区和作坊区,表明当时的建筑技术和城市规划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

7、平。三星堆遗址的房屋主要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三种形式,以长方形和方形者居多。是在地面上挖沟槽,槽中立木柱,间以小木棍或竹棍作为墙骨,在两侧抹草拌泥成为墙壁,并经火烧烤。屋顶有梁架,屋面用五花土铺垫,并夯实。开间一般较大,其中一间大房子进深87米,开间23米,面积约200平方米。屋内有火塘取暖做饭。二、物质生活和服饰文化丰富多彩。三星堆古代先民的服饰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等级的人穿的衣服也不一样。青铜大立人穿了三重衣服,他的服装类似后来中原地区周贵族在朝拜、祭奠、丧葬等仪式活动使用的具有古制的礼服,这说明青铜立人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在三星堆人像中,有许多人上着长袖短衣,下穿短的犊鼻裤,这是三星堆人的日

8、常服装,穿这类衣服的人一般为下层或奴仆之人。有一种服装比较特别,仅见于跪坐人像。他穿的是一件右衽短衣,与中原地区的服饰一样。除了不同服装外,一些青铜人像还穿鞋袜。三星堆古代先民的发型有两种,一种是后脑勺垂有发辫,一种是前额及两鬓削平,后脑勺戴有发笄。形式多样的服饰发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物质生活和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该部分内容建议教师收集一些图片资料,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三、农牧业生产发达。建议教师收集三星堆考古文物中的青铜动物雕像、青铜酒具、陶制酒具、祭祀坑中的动物头骨等图片,指导学生推理分析。从青铜动物雕像、祭祀坑中的动物头骨分析,三星堆的古代先民已学会饲养动物,并用于祭祀,这说明当时的

9、畜牧业兴旺;从青铜酒具、陶制酒具分析,当时已有大量剩余粮食,人们会用粮食造酒,饮酒之风盛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达。第三目“贵贱贫富分化的现象”通过对三星堆先民的屋基、住宅建筑规模、青铜人像服饰的比较,说明三星堆已有贫富分化的现象。这部分内容建议教师将相关图片进行对比,使学生领悟到:住房规模的大小、服饰打扮的高低,面部表情的变化,充分说明三星堆的古代先民已不是处在人人平等的原始社会,而是进入到有贫富分化的阶级社会。第四目“高超的手工工艺”通过青铜器、玉石器、堆漆工艺和制陶业的突出成就说明了三星堆手工工艺的高超。从青铜器制造看,在三星堆遗址两个大祭祀坑中出土了青铜器三四百件,这些青

10、铜器中,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种类和造型都具有极为强烈的本地特征,即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型为其特征。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兽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以仿植物为造型特点的青铜神树,则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识。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三星堆青铜器的重要特点。如青铜立人像高达262米,重180多公斤,由素面的梯形基座和方形的平台以及立人像三部分组成。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身着衣服三层,最外层衣服近似“燕尾服”,

11、两臂平抬,两手呈握物献祭状。这样高大的青铜铸像在商代青铜文明中是独一无二的。同坑出土的大型兽面具宽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可谓青铜艺术中的极品。青铜神树高395厘米,树上九枝,枝上立鸟栖息,枝下硕果勾垂,树杆旁有一龙沿树而下,十分生动、神秘。在青铜器冶铸方面,范铸法和分铸法的使用,以铅锡铜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炼,微量磷的使用,表明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有力地驳斥了传统史学关于中原周边文化滞后的谬误。从玉石器看,石器是当时主要的生产工具,以斧、锛、凿为主,器形较小

12、,加工较精致。反映了这一时期已经脱离了粗放的农业阶段,出现了较高级的农业经济,农业的高度发展为生产工具的精细加工提出了技术要求,同时,也为后来生产精美的玉石礼仪用器准备了条件。这一时期玉石器的特点,一是器物的体形大小兼备,如玉璋大的长达150厘米以上,小的仅长3厘米左右。石璧大的直径达70厘米左右,小的仅3厘米。二是以工艺精良见长,如玉璧、玉瑗正反两面多数都有十分精确的凸起的周边,其凸线极为准确、圆润,表现出高超的打磨抛光技术和钻孔工艺。玉璋、玉戈长达七八十厘米,硬度在6度左右,但两侧边刃极薄,刃线准确、流畅。有的玉石器上镂刻十分精细而生动的纹饰图案,估计那时已有玉石作坊,大致运用了锯、凿、挖

13、、琢、钻、磨、雕刻及抛光等工艺。三是玉石料的材质种类广泛。除有软玉、碧玉、琥珀、玛瑙外,还有蚀变白云大理岩、石英片岩、石灰岩、灰长岩等数十种岩矿种类。堆漆工艺。我国是全世界最早使用漆和漆器的国家,考古学家认为,古代四川地区是我国最早使用髹漆工艺的地区之一,三星堆漆工艺已很发达,考古发现有镂刻雕花的漆木器。制陶业。三星堆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制陶业也不例外。其陶器以高柄豆、小平底罐、鸟头形把勺为基本组合定式,其中还有瓶形杯,它是三星堆出土的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它被做成喇叭口、细颈项,圆平底,很像今天我国北方地区用来烫酒的陶瓷酒瓶,与日本人喝清酒用的酒瓶极为相似。陶在遗址也有较多发现,颇具特色,

14、一般高三四十厘米,下部为三只袋状足,中间是空的,可加大容量,一般认为它是用来温酒的器物。三星堆的窑炉平面为心形,浅床斜坡,有利于提高炉温。本目内容中的“堆漆工艺”要对学生解释清楚。其余内容结合图片介绍,并可让学生补充介绍教材没有的内容,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关于“人类青铜文明史上的华丽篇章”一目的教学。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他们发源于哪些大河流域?了解了这些旧知识后,指导学生分析图表,思考: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同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古城相比,你有哪些感想?你对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观点,有不同看法吗?使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明白:三星堆文明

15、不仅能和中原商朝时期古文明遗址媲美,而且可以和四大文明古国古城址地位并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商代为代表的我国青铜文明的重要特征及其不足。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到:三星堆文明丰富了中国青铜文明的内容,填补了中国青铜文明的某些空白,纠正了中国上古没有青铜雕塑的偏见。关于三星堆完全可以与西亚、欧洲一些古代青铜雕塑在艺术史上并驾齐驱的内容,教师只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即可。“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一目的教学。建议教师概述三星堆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图片资料来论证。“贵贱贫富分化的现象”一目的教学。建议教师根据图片资料,采用对比的方式,论证说明三星堆文化时期,贫富贵贱分化、社会权力和

16、等级已经出现。“高超的手工工艺”一目的教学。采用谈话法,重点介绍青铜器。如:考古学家称赞“三星堆青铜造像群是青铜成熟时期在长江古蜀地区盛开的一朵奇葩,是人类青铜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你知道三星堆出土了哪些著名的青铜器吗?从制造工艺来看,它们体现了三星堆先民哪些出色的工艺水平呢?通过讨论、阅读教材,进一步了解三星堆的青铜制造技艺,感受三星堆先民的非凡才智。除青铜器工艺外,其余的工艺大概了解即可,其中,堆漆工艺教师要略加解释。2教学案例案例一通过图表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同时代中国商城相比后,教师小结如下:中原地区商王朝到商代晚期已是“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四海”的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商文明对其周边的方国文明产生过重要作用和影响。作为远离商王朝的三星堆古蜀国,不仅具有自身特点,而且可与商文明相媲美,这使我们有必要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重新评估。大量的地下出土材料说明,中国文明是多元化的耦合而形成的,各方国、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方面的长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最后才出现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各自异彩纷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