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1教案 西师大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164836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1教案 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1教案 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1教案 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1教案 西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1教案 西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1教案 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1教案 西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1教案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4.默写课文。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2小池)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宋朝的杨万里写的。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

2、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3.学生自由读诗。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5.全班齐读。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1.指导一、二句。(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4)学生自由练读。(5)指名读。(6)男女比赛读。2.指导朗读三、四句。(1)看课件

3、。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5)全班朗读。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1.全班

4、比赛背。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六、指导生字1.给生字组词。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七、布置作业1.默写古诗。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教案点评: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教学中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录像直观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

5、欲。教学过程配以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媒体,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中介,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虽然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如果在教学中作恰当、适度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这一点在本教案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本教案将录像、图片都用上了,既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媒体运作,变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2教案 西师大版教学要求1.学会3个生字,理解诗句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2.指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6、,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及领会所表达的感情是难点。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读录音磁带;参观一处泉水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打开挂图(或放幻灯),激发兴趣(看图)“小池”即一个面积不大的池子,在诗中指小小的池塘。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夏季荷塘小池的迷人景色。作者:杨万里(11271206),江西吉水县人,南宋著名诗人。他与同时代的诗人陆游、范成大、尤袤(mo)齐名,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一部分是反映时政、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多数是描写自然风物的。

7、特点是构思新巧,语言活泼明畅,借题发挥,富有风趣。二、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景物?(先一个一个说,再连起来说一遍)同学们看了图,想一想诗人是怎样描绘自己所见到的情景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三、初读课文1.请听录音,看看课文有几句话。(学生标出句子)2.看音节卡片,开火车读。x zho ru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4.分组读课文,男女生各读一句。四、学习生字1.出示带音节生字卡片,开火车读。2.去掉音节读。(注意“柔”的读音)3.识字、记忆字形。(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卡片。(2)分组观察、讨论,利用以前学习方法识记字形。(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

8、当小老师,师生评议)(4)教师重点指导:惜,x,11笔,左右结构,左边竖心旁,右边昔字边。照,zho,13笔,上下结构,下边是四点水,注意读准翘舌音。柔,ru,9笔,上下结构,上边是矛字头,下边是木字底,注意上边“矛”的写法。4.巩固练习(做游戏)。(1)找朋友,将本课3个生字的读音卡片和汉字分发给6个同学,老师说一个字,两位同学分别将正确音节和汉字举到一起。找对了全班齐读三遍。(2)组词练习。五、课堂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认读汉字卡片。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1.引导学习第一句。(1)自由读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2)齐读第一句。(3)指导朗读(注意轻重

9、音和停顿):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4)教师小结:泉眼,就是泉水的出口。惜,爱惜,舍不得。细流,细细的水流。照,映照。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全句的意思是: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绿树的阴影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2.引导学习第二句。(1)自由读,说说你懂得了什么?(2)指导朗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3)教师精讲: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尖尖角,指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全句的意

10、思是: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上面了。三、启发学生想象荷塘景色,深入了解课文1.自由读全诗,引导思考: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泉水、树的阴影、荷叶、蜻蜓)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两句诗描写了两种景物:“泉、树阴、小荷、蜻蜓”)2.启发学生根据诗句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感知、想象出细细的泉水缓缓地涌出,绿树茂密的树叶遮住阳光形成的树阴映照在清清的水面上进而把这些景物联系起来,在头脑中构成一幅初夏荷塘的美丽风景画。3.小结。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的细流、浓密的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常见的景物的描绘,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初夏小小荷花池里的风景画,侧重静态的描写,给人以清新、恬静、温柔的感觉,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得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气。全诗构思新颖,运笔精细,第二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四、课堂练习1.写一写课后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