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八)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8162294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八)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八)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八)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八)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八)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八)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八)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八)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新人教版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气象卫星监测到北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图中首先增强的是()ABC D2北京2018年2月份二氧化碳浓度较2017年7月份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A太阳高度较7月份小B取暖释放二氧化碳增多C人类大量砍伐森林D日照时数少,光合作用弱解析:1.B2.B第1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最先表现在吸收地面辐射增多,然后使大气逆辐射增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地面辐射也会增强,图中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第2题,北京2月份二氧化碳浓度较7月份升高

2、,最可能是由燃烧化石燃料取暖,释放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 m的高度。据此完成34题。3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C防治牲畜啃食D防止冬春火灾4树木涂白后()A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B使树木萌芽、开花提前,躲过早春低温冻害C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减轻树皮开裂D增加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概率解析:3.B4.C第3题,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树干

3、上,并且也不是植物的养分;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城市内树木较为稀疏且维护好,出现火灾的可能性小;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故B正确。第4题,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和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少对阳光的吸收率;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昼夜温差减小,减轻树皮开裂,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所以选C。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 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

4、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56题。5“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6“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解析:5.B6.C第5题,根据材料“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沙漠、戈壁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

5、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B对。第6题,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可知,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则C图符合题意。读某城市热岛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78题。7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B城市绿地面积小C城市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热量D城市绿地面积大8如果该城市的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 km,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应该距离城市()A56 km B1213 kmC1618 km D100150 km解析:7.C8.C第7题,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

6、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故答案选C。第8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故答案选C。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复式楼的露台、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等的玻璃房)在城市中大受欢迎。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时尚成为一种节能。据此完成910题。9图示阳光房的玻璃墙通风孔和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分别是()A春季、秋季 B秋季、春季C夏季、冬季 D冬季、夏季10晴日的一天中,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其主要原因是()A玻璃可透

7、光并能阻隔室内热量散失B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C室内花草多,空气湿度与比热容大D室外空气流动性强,不易增温解析:9.C10.A第9题,阳光房接收光照多而气温较高,冬季可向室内传导热量,夏季室内温度高而不需要向内传导热量,则共用墙通风孔冬季打开、夏季关闭;夏季为了降低阳光房内温度,需要打开玻璃墙通风孔,使其与室外进行热交换来降低室内温度。第10题,阳光房得到的光照与室外相差不大,但区域封闭而热量不易散失,故温度高于室外。室内外大气成分相差不大,则大气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强度相差也不大。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地表水热差异,形成了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地环流,出现了“绿洲风”。沙漠

8、与绿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沙尘释放的主要源区之一。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全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据此完成1113题。11下图所示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绿洲风”的是()A BC D12“绿洲风”的主要生态意义是()A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B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C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D减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13根据沙漠与绿洲间局地环流,推断沙尘暴大多发生在一天中的()A06时 B612时C1218时 D18时次日0时解析:11.B12.A13.C第11题,白天沙漠升温比绿洲快,形成低压,风从绿洲吹向沙漠;夜晚沙漠降温快,形成高压,风从沙漠吹向绿洲;“绿洲风”就是从绿洲吹向沙漠的风,故图中

9、符合。第12题,从绿洲吹向沙漠的风湿润,能够增加过渡地区空气湿度,则能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注意是增加过渡地区的水汽含量,而不是绿洲地区;利于植物生长,但不能增加物种数量;降低绿洲与沙漠过渡地带的温差,对沙漠地区温差影响不大。第13题,地面温度越高,空气对流越强,越利于地表沙尘扬起;同时气温高而气压低,与周边水平气压梯度力差异大而易出现强风,进而出现沙尘暴现象。故白天气温达到最高值的前后,沙尘暴现象多发,即1218时。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地表热量分布不均造成的。下图为昆士兰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太平洋沿岸某气象观测站在3月中某两天测定的风力大

10、小统计图。读图回答1416题。14关于该气象站M、N两日的判断,合理的是()AM日正午气温相比更低BN日正午气温相比更高CN日次日为风和日丽DM日次日可能为晴朗天15乙时刻大约是()A8:00 B14:00C18:00 D23:0016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A东南风 B西南风C西北风 D东北风解析:14.D15.B16.B第14题,M日是一个正常热力作用的海陆风,白天气温高风力大,乙时是M日最大的风力,应该为正午前后,说明气温相比更高,A错;M日白天风力大,夜间风力小,昼夜风力较大,说明海陆气温差别大,为晴天,M日次日可能为晴朗天,D对;N日正午风力小,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小,N日正午气

11、温相比更低,B错;N日夜间风力太大,说明大气不稳定,次日为大风阴雨天气为主,C错。第15题,从M日的风力变化看乙时风力最大,由于夜间低空热力差别远不如白天大,因此,无论气流速度还是环流高度,陆风环流都比海风环流弱,陆地14时左右气温最高,海陆气温差异最大,风力最大,所以乙时刻为14时左右,选B。第16题,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力接近10级,这不可能是海陆风,此处澳大利亚东北沿海气象观测站在3月测得,最可能为飓风,此处位于飓风的西侧,风向向左偏转吹西南风,选B。(2019河南适应性测试)读我国某城市四种下垫面不同日期地表气温均值对比图,回答1718题。17推测最可能分别为()A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

12、建筑用地、水体B城镇建筑用地、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C水体、植被覆盖地、裸地、城镇建筑用地D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182010年3月4日,四地气温均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台风影响 B阴雨天气C湿度较大 D天气晴朗解析:17.C18.D第17题,由图中6月15日气温值,可判断温度由低到高的依次是水体、植被覆盖地、裸地、城镇建筑用地。第18题,晴天太阳辐射强,不同地表大气升温幅度差异大;而阴天太阳辐射弱,不同地表大气升温作用差异不明显,故D正确。读赤道附近海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1920题。19此时O点的风向更接近于(注:海上摩擦力忽略不计)()A甲 B乙C丙 D丁20O点附近等压面与下图中接近的是()解析:19.A20.B第19题,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若海上忽略摩擦力,则气流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故选A。第20题,材料显示该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因此应为近地面,排除A项。图中显示气压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等压面应向上凸,故B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